太和堂养生百科野牡丹消积利湿活血止

野牡丹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YěMǔDān

CommonMelastomaHerb,CommonMelastoma

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倒罐草、高脚稔、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秋季采挖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用种子繁殖。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50px,然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30kg,气温在25℃以上时,20d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px左右,按行株距px×px开穴,每穴栽3株。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破碎,茎四棱形,有伏贴或稍伏贴的鳞片状毛,表面灰褐色,有节,直径2-5mm,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宽卵形,长4.4-px,宽2.5-87.5px,基部浅心形,两面有毛,棕褐色。花聚生于枝头,粉红色;萼筒长约8-10mm,密生伏贴的,稍分枝的鳞片状毛,5裂片,有毛,花瓣5。气微,味酸。

野牡丹口服液本外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0.82ml/ml和1.02ml/ml;对离体兔肠的蠕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上鼠腹泻均有抑制作用1。

味酸;涩;性凉

归脾;胃;肺;肝经

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环下;血检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汤洗或口嚼。

①治跌打损伤:野牡丹一两,金樱子根五钱,和猪瘦肉酌加红酒炖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膝盖肿痛:野牡丹八钱,忍冬藤三钱,水煎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痈肿: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1.《福建民间草药》:除热解毒,逐湿祛风。治痈肿疗毒;跌打损伤。

2.《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3.《四川中药志》:行气,活血,清热。治月瘕病,症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4.《中国药植图鉴》:治血丝虫病。

:什么东西比乌鸦更讨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