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治愈案例分析

寻常性天疱疮多发于中老年人,西医治疗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在中医来看认为此病与脾胃功能密切,治疗除用皮质激素外,据症酌加健脾胃除湿热之药,临床观察,较单服激素疗效更好。

治愈病例:

  孔某,男,58岁,年8月2日初诊。皮肤在少数红斑基础上,成批地出现1-2厘米大水疱,疱壁薄且松驰,内容物渐混浊,破溃后露出红色湿润糜烂面,伴腥臭味,略痒,口腔及其他黏膜处有损害,已5个月余。医院诊为寻常性天疱疮,以醋酸泼尼松及数种维生素内服,水疱消退,但若2日不服,皮损即现。询其发病前后至今,常口苦口黏,渴不欲饮,胃脘不适,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察舌质红,苔黄略腻,按脉濡数。

  辨证:脾胃湿热日久,未得清利,蕴结肌肤所发。

  治则:健脾胃、清湿热、止痒,佐以消炎。

  处方: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炒山药,栀子,黄连,厚朴,滑石,车前子,忍冬藤,连翘等,水煎服,日1剂,激素服维持量。皮损处搽用炉甘石洗剂,日3次。嘱其忌食腥辣油腻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二诊:服药12剂后,口苦口中黏腻症状大减,胃脘较前觉舒适,纳食香,二便正常,水疱明显消退,糜烂状皮疹得以干燥,痒感减轻。原方去黄连、车前子,白术、减少茯苓、薏苡仁、山药、厚朴、滑石剂量,续服16剂。外用药同上,激素维持量略减。

  三诊:上述诸症基本消失,仍服小剂量激素维持疗效。嘱其常取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白鲜皮,水煎后代茶饮,以巩固疗效。2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本例虽用激素等内服,但皮疹仍此愈彼起,究其原因,按中医理论观点,脾主运化水湿,主肌肉,脾与胃相表里。患者发病前后口苦口中黏腻,纳差,溲黄等症状,辨其根本是脾胃湿热较久,蕴于肌肤所发。湿不祛热不除,皮疹可反复再现。以“祛热健脾汤”取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炒山药、栀子、黄连、厚朴健脾胃清湿热;滑石、车前子导湿热下行;忍冬藤、连翘消炎;白鲜皮、地肤子祛湿热止痒,并逐渐递减激素用量,中西医结合,收到比较理想疗效。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2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