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秋佳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际,国医小镇诚邀您来,共咏中秋佳节,品中医文化,话中医养生!
国医小镇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小镇秉承“传播中医药文化,打造生态文明特色小镇”的使命,立足从化生态特色,将岭南中医药资源优势植入小镇发展内核,联合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源中心等技术支持合作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汇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中医药养生、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于一体,着力开发更为丰富、灵活的中医药养生体验项目,搭建中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助力打造广东中医药强省。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人们赋予明月丰厚的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话说中秋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据《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汉乐府《董逃行》又记载,月中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这些传说中都有中医药的影子,不死之药、飞升之药、蛤蟆丸,都被赋予了神奇的作用,表明了中医药在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他们对中医药的敬畏尊重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如果您觉得这些只是神话故事,那下面这个就是真实的李时珍的故事。
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他和夫人曾在中秋节里用中药名写情书,留下了一段佳话。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学习医术,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一转眼,中秋节到了,李时珍的夫人很思念他,就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巧妙的是,李时珍的夫人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李时珍的夫人在中秋节用中药名给李时珍写情书时使用的所谓“联缀”是一种写作方法,就是选用同类事物,加以整饰,串联成文。在开拓意境,表达主题方面,联缀的写法新颖别致,独具一格。因为联缀所用的材料必须限于同类,所以有时须借助谐音、双关的手法,如李时珍的夫人在情书中用的“榔”(与“郎”谐音)、“芷”(与“纸”谐音)。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纯真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若是能变换一下思路和方式,偶尔用一些新鲜的手段去和别人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有情趣的,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秋习俗中秋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祭月等旧俗。在冰轮当空之时,人们对月焚香,祈求月神的护佑。古代巫医并存,先民们的巫祝祭祀鬼神,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间自然有对身体健康的祈愿。这与中医药的目标是一致的。
许多地方还有特殊的中秋风俗。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样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民间有醋熏可以消毒杀菌和预防感冒的说法。当月兔东升时,江苏通东千家万户皆烧斗香,整个通东弥漫在一片典雅柔和的檀香芬芳之中,呈现一种神秘、庄严而又喜乐祥和的色彩;据说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能治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等症。南方一些地区还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故有“照月”的习俗。这些也算是中医药存于在民间俗信文化中的现象吧。虽然现代人看来有点荒诞不经,然而每个名族都有他的习俗,这就是古人对养生长寿的精神追求吧。
中秋食俗吃中秋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据袁枚《随园食单》记载,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从中医角度看,它们性温平居多,能强心、镇静、安神、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从现代医学看,它们能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儿童锌缺乏、缺铁贫血;莲子、红小豆、芝麻还能营养心肌、调节血压。
中秋各地还有独特的食俗。广州民间有中秋炒食田螺的习惯,中医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现代医学证实,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广东、台湾等地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说芋头治癞病,其实中医认为芋头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气益肝肾等功效。四川旺苍地区还有中秋吃南瓜的风俗,说“中秋南瓜能补血”,《本草再新》的记载印证了这一点,称南瓜“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阴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南京人中秋喜吃桂花鸭,说它是“妙药”和滋补上品,中医认为鸭肉能养阴润燥、和胃生津,桂花鸭汤还能起到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润肺止咳的作用。
看完了上面这些中秋中医故事,您是否学习到了有关中秋中医文化和养生知识呢?不够?那好,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国医小镇,实地游览一番吧。景点一: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带您领略渊远流长的中医历史文化
浮雕全长米,通过打造浮雕景观的方式,展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给游客提供中医药文化学习和浮雕艺术鉴赏的功能。浮雕长廊以中华中医药历史发展为主线,分12个时期展示:⑴原始人类时期,⑵夏商西周时期,⑶春秋战国时期,⑷秦汉时期,⑸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⑹隋唐五代时期,⑺两宋时期,⑻辽夏金元时期,⑼明清时期,⑽近代,⑾现代,⑿当代。千米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目前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浮雕景观工程,浮雕长度居世界之最,现已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景点二:国医园——观光休闲、寓教于乐
国医园为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的核心板块区域,占地面积共亩,以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进行布局,内含以南药为主的多种中草药,配合各项中医药文化景观:千米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7座古代名医雕像、八卦炼丹炉、太极湖,以及其他园林类绿化植物,为游客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和优美的公园环境,集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两大功能于一体。
景点三:百草园——专业科普、互动体验
百草园与国医园成“人”字形态分布,与国医园“太极广场”相交接,紧邻“千米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体现出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百草园占地面积亩,并根据中草药的功效,分为六个主题园,种植超过种中草药品种,分别为:凉茶园、药蔬园、芳香园、护肤园、毒草园、青蒿园。百草园为游客提供中医药体验、中草药知识科普、景观观赏等功能。
景点四:本草四季花海
本草四季花海:分四个花海,总占地面积0亩,位于整个中医药历史文化浮雕长廊之上,通过成片种植红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勒杜鹃和其它中草药地被品种,打造一年四季都有花可欣赏的花海。
景点五:岭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药材标本、中医历史文化展示
占地面积1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展示区:中医药文化展区、中药材标本展区、国医大师学术成果展区。具备科普教学、文化参观、标本艺术鉴赏等功能。中医药文化展区:通过“岐黄荣光”、“古迹寻踪”、“传统技艺”、“国医大师”、“杏林墨香”、“岭南史话”六大图文板块,以及各种中医药历史文物,展示中医药文化从古至今绚丽多姿的发展历程和悠久历史。中草药标本展区:共收集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中药标本多种,其中腊叶标本多种、浸制类标本种、中药材标本多种、中医矿物类标本90余种。
景点六:岭南中草药种质种苗繁育基地——原生态药用植物专业科普、展示
基地占地面积20亩,通过野外采集,物质交流等方式已收集到南药类品种达余种,并通过展示大棚对外进行科普展示。目前挑选较具岭南特色或具有较高园艺园林价值,以及珍惜中草药进行繁育,种类约种。兰科种质种苗培育中心:中心主要用于收集、整理、鉴定、保护、保存和合理利用兰科种质资源。并且对公众科普兰花知识、展示及传播兰花文化。目前收集原生及培育品种约种,以石斛属,卡特兰属,树兰属,蝴蝶兰属,石豆兰属,兰属等为主,其中石斛属收集国内及国外石斛原生种80种,目前培育中心利用植物离体快繁技术,进行兰科种质种苗的保存及扩繁,并且通过杂交,培育兰花新品种,充分开发兰科资源。
景点七:本草园——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本草园优选岭南名药品种多种进行景观打造,并建设完成以中医药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场所,包括“中医药知识课堂”、“中草药培育实验大棚”、“植物组培实验室”、“中华56个民族文化图文长廊”等。通过扩大对本地中小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的影响,逐渐辐射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