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湿疹出口,别给孩子堵上

有些小朋友皮肤上长各种红疹子,很多妈妈以为是被子床单不够干净导致的,其实不全是,现在妈妈们可爱干净了,一有太阳,都是洗洗刷刷晒晒。

孩子长湿疹、痱子还有各种说不上名字的红疹子,多数是孩子身体内部出现“湿”邪了,湿气太多了,体内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安放了,人体需要努力把它们从“皮肤”毛孔赶出去。

人体排出病邪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周身千万个毛孔为主的“表”系统;二是以胃肠为主的“里”系统。

中医治病比较像君子,身体里有敌人了,治疗的思维模式,不是拿枪进入身体,把敌人当场打死,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而是找到正确的途径,把敌人赶出去,也同时反省自身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让敌人趁机进入身体,找到原因后,恢复自身的平衡,让敌人无机可乘。所以我们看到用中医正确治疗的孩子,病好后都活蹦乱跳。

身体努力找出口

所以遇到孩子湿疹,关键不是涂药膏来解决“皮毛”问题,因为我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排病出口”堵上了,孩子就会在身体另外地方又长出来,如果不在皮肤上长出来,人体还是会努力寻找出口解决,孩子就会出现其它各种病症,如果我们一直掩耳盗铃,不让“湿”邪离开身体,日积月累孩子就容易出现慢性疾病,比如鼻炎、腺样体肥大等。

▲身体的每个毛孔,犹如一扇扇窗户,沟通人体内外。

如果孩子偶尔湿疹,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运动、睡眠,让身体自己调整过来。如果孩子长期反复湿疹,建议找中医由内而外的调整,不仅仅是为了治愈湿疹,关键是让把“湿”气这种体内垃圾清除出去,不耽误孩子的正常发育。

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体内不能正常运化的污浊水汽,就像身体里的“雾霾”,是一种厚重黏腻,不清爽的感觉,在体内会阻碍正常的气血运作,让五脏六腑的工作能力下降。

湿气从哪里来?

未加辅食的小宝宝体内的湿气,往往与妈妈有关,妈妈孕期或母乳期,如果吃了大量生冷寒凉的食物(包含水果)、肥甘厚腻难消化的食物,宝宝就容易产生湿气。

除了妈妈原因外,还有外部和内部两大原因,外部就是环境的原因,比如居住环境潮湿、夏季气候潮湿等。内部原因,就是脾胃无法把吃进来的食物,包含水,正常运化变成人体营养物质,然后就制造出“湿”邪了。

特别是宝宝六个月刚加辅食不久,是湿疹爆发期,大多数是因为辅食吃太多、太杂,脾胃无法消化引发的湿气。

所以不论小宝宝还是大孩子,一定要记得每个孩子消化能力不同,不能按照标准喂养,吃太多太杂,脾胃就罢工了,除了招来湿气,还会招来一堆病。具体可以看这篇《积食如何演变成各种疾病?》。

多喝水,观念深入人心,有些妈妈把给宝宝喝水当做头等大事,水喝太多了,脾阳无法把喝下去的水转化为滋养身体的“津液”,水液易停留而成湿气。所以喝水要顺其自然,宝宝不想喝,就不喝。

湿疹来了,我们能做什么?

一、外洗法

除了改变饮食结构、运动、睡眠外,孩子如果难受,可以用外洗法帮助体内湿气排出,可以试试用正安中医祁营洲医生推荐外洗方(临床是上效果还不错):

忍冬藤30克,马齿苋30克,生薏仁30g(全部是干品,中药房可以买到)

煎煮方法:先将药材加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大火烧开,小火煮10~15分钟分钟左右。

使用方法:煎煮出来后,最好自然凉温,温度与人体差不多,不要加生水哦,然后直接擦洗患处。一副药可以煎两次,现煎现洗,每天洗两次。

功效:忍冬藤,就是金银花的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功效;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生薏仁具有利水渗湿,清热排毒功效。这三味药都很温和,适合各种年龄宝宝。

二、一周岁以上宝宝的美食护理

如果是湿热型的湿疹,可以喝玉米须莲子羹。湿热型的湿疹,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泡、脓包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舌质红苔黄腻。

玉米须莲子羹

材料:莲子50克(去心)、玉米须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煮玉米须20分钟后捞出玉米须,放入莲子后,微火炖成羹,加点冰糖调味即可。

好课推荐

摆脱孩子健康困扰,一起来推脾经!

推荐阅读:

初加辅食,注意这些细节保护脾胃!

中下焦不足的孩子,家庭调养法!

补脾阳,孩子要吃什么呢?

中医育儿经

带着觉知养育孩子用绿色、有效、专业、简单的中医育儿法帮你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育儿难题长按







































如何攻克白癜风
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4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