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日记之二
治疗急危重症,中医并不比西医慢,而且更能抓住要点。接下来分享一个家父治疗顽固性高热患者的一个病例。
1.
案例分享
马某,女,30岁,山东郓城人。年6月24日因发热6医院血液科,住院考虑EB病毒感染,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高热39-42℃之间,全身出现大片皮肤红疹,患者病情较重,医院治疗。7月3医院血液科,症见高热不退,全身红色斑疹,查肝功能异常,医院诊断为结缔组织病。当时病情危重,曾通知病危,应用抗病毒、提高免疫、抗生素治疗,病情略有稳定。大剂量激素治疗发热可降,停用激素仍有发热,家属因经济原因回当地治疗,于7月13日出院(病例记录)。回当地后仍反复高热不退,医院继续给予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体温仍在39-41℃之间徘徊。2.
中药显神通
8月3日患者辗转找到家父,就诊时体温39.2℃,皮肤大片红斑疹,上肢及胸肩部较重,下肢略轻,需搀扶行走,颈肩部皮肤僵硬、板结,伴有全身关节疼痛,手足颤抖、心悸、面部肿大、反应迟钝等症状。脉诊虚数,舌质赤,辩证阴虚高热,嘱停用激素,方用小剂一贯煎,重用忍冬藤50g(常规量9-30g)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去枸杞,加白薇,方选生地(略加重用量)、沙参、当归、川楝子、知母、丹皮、茵陈等药物,4剂复诊大效,体温降至39℃以下,面部肿大消失,全身关节疼痛消失,神志清楚,仍有皮疹、烦躁不安等症状,效不更方,继续原方加入枸杞、夜交藤,6剂药物后体温正常,皮疹部分消退,颈肩部皮肤僵硬症状缓解。继续原方服用,8月23日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控制在37℃之内,发热症状再发作,全身皮疹基本消退,加量茵陈,加入丹皮等药物再治疗10天,脉证均好转。9月6日复诊,诸证消失,基本痊愈,不再用药,可正常劳作。随访迄今未见发热。3.
跟诊体会
1)本案患者高热持续40余天,久热必伤阴,经辨证应用滋阴、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因理法方药对路,故见良效。可见中医辨证之重要性。2)患者持续高热,各种西药均选用,靠大剂量激素方能短暂退热。应用中医中药使患者转危为安,可见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之说法谬矣!3)方中超常规剂量重用忍冬藤,加强清热解毒之效,现代医学研究忍冬藤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忍冬藤一味,功不可没。4.
了解一下“一贯煎”
一贯煎是《柳州医话》是清·魏之秀之名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药物组成。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一贯煎方剂组织缜密,配伍精当,广泛被古现代医家所引用。作者:朱在卿
朱在卿,朱保贤先生之幼子,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专业20余年,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癫痫、小儿抽动症、头痛、顽固性眩晕、神经症、格林巴利、脑炎、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论文30余篇,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任武警部队神经内科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神经内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委员、山东疼痛研究会第一届癫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一届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目前潜心追随家父秉承祖业,研习传统中医诊疗。
保贤堂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