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某某,女,33岁。初诊于年3月25日,病历号P
主诉:眼痒,打喷嚏23年,项部皮肤搔痒3个月。去年12月份出现前项部近喉结处,皮肤搔痒,搔抓后皮损不规则,糜烂。于医院诊为“湿疹”,涂一些激素药膏后会有所好转,停药后又复发。特别是转季时较为明显。听闻某医高明,又寻医而去,服中药后项部皮损未愈,徒增面部丘疹,搔痒,皮肤泛红。经朋友介绍来诊。
既往病史:过敏性鼻炎23年。
四诊合参:神可,焦虑貌,语速较快。有担心损容之嫌,双眼下胞发痒,面部可见淡红浮丘,近喉结处右侧部皮损不规则,色暗,肤糙,并有扩散之皮损。二便调,月经正常。查鼻甲肌粘膜肥大,充血++,苔薄黄,质淡,脉浮缓。
辩证分析:特禀质体质,风湿留滞肌表,平素起居无常,养生理念淡薄,饮食无忌,致使正气不足,邪气留连。前医治疗时(用药不详)未能控制,反而有发散之嫌。久治未愈,肝气难免郁结难舒,心肝火盛,焦虑浮躁。苔薄黄,有化火的征兆。辩证为:中医诊断1.风湿滞表,湿疮2.鼻鼽西医诊断:慢性湿疹过敏性鼻炎
治法治则:祛风利湿,凉血调肝
处方:浮萍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30克、北柴胡15克、炒黄芩15克、党参30克、大枣24克、甘草10克、苏子15克、花椒6克、紫草24克、豨莶草30克、旱莲草15克、茜草15克、坤草30克五剂日煎一剂,饭后服用,日服二次。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早休息,建议起居有常,少熬夜,饮食宜清淡,心情宜舒畅,勿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