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是我国特产的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木,花色奇特,初放时洁白似银,两三天后化为金黄,前开后继,黄白衬映,非常有趣。因为此花总是成双成对生于叶腋,故有“鸳鸯花”、“二花”、“双花”之称。又因其秋末老叶枯落时,叶腋间已萌新绿,凌冬不凋,又名“忍冬”。
《木草正》记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金银花对于人体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丹毒、外伤感染等,都有较明显的疗效。;说到金银花名字的由来,这里还有三段叫人感动的传说。
金银花名字由来的传说之一:神仙姐妹花济世救人勇斗地主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栾川一带痢疾大流行,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死者不计其数。当地有个财主认为这是发财的机会,便雇用了几名药工,开了个药房,抬高药价,牟取暴利,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一日,不知从何处来了两个孪生姐妹,长得天仙一般。姐姐金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的金簪;妹妹银花,发髻上别一支亮闪闪的银簪。不知谁帮的忙,一夜间就在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小竹楼和一道篱笆小院,院里还长着青枝绿蔓的花草。乡亲们都惊奇地围在院外观看,姐妹俩忙招呼大家进去,并说她们刚从外地迁来,以医为生。乡亲们无比欢欣,忙扶老携幼前来就诊。说来也奇,那些捂着肚子来的人,经俩姐妹银针一扎,疼痛立止,再服些院中鲜花熬成的汤液,病竟全好了,一时间,俩姐妹的名声远扬,就诊者络绎不绝。
财主因药房门前日渐冷落,气得暴跳如雷,便带着一帮人上山,扬言要火烧竹楼,抢走姐妹俩。这时,竹楼里卷出团团浓雾,遮得天昏地暗,等烟消雾散之时,竹楼上姐妹俩已踪影全无,只有那些花草还在争艳斗奇。藤蔓上开着金银二色的喇叭花,颇似金花、银花头上的簪子。财主气得七窍生烟,令人将花草全部拔掉用刀剁了。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那风将零碎的花草枝蔓抛向高空,又撒向大地各处。紧接着,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直浇得财主及随从们抱头鼠窜。
这些花草就是忍冬藤,它落地生根,不多日便爬满山冈、大地,并先后开出由白变黄的花来。人们都说那就是金花、银花的化身,于是取名为“金银花”。
这虽然是神话,但金银花清热解毒,药到病除的秉性素来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却是事实。它的藤、叶、花均可入药,对多种致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谓中药里的广谱抗生素,被冠于清热解毒之首。
金银花名字由来的传说之二:双胞胎姐妹牺牲自己换来瘟疫良药的传说故事
一千五百年前,中州大地一个叫黄池(今封丘县)的地方,居住这一位悬壶济世的姓黄的神医,他生养了一对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女儿,姐姐叫小金花,妹妹叫小银花,这一家人乐善好施,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
一天村上突发一场可怕的瘟疫,并在全村蔓延,小姐妹见村民饮了自己父亲花了数日心血配成的解毒汤仍不能化解这毒瘟,眼睁睁被这疫病痛苦的折磨数天后死去,更是心疼父亲天天心急如焚愁白头的样子,便背着爹爹到青龙镇(注:今封丘县黄德镇蒋西村)的药神庙前叩拜,发誓愿姐妹同心化作良药来解这恶疾。药神仙为其姐妹诚心打动,便应允了她们的请求,把她们化作了株同蒂并开花的植物。黄神医夜间梦见一仙翁要他到药神庙前采仙草救民,第二天一早便到庙前采摘自己孩子化成的花茶,回到家里,按神仙的指引煮成茶分给乡亲们喝,果真药到病除。
后来乡亲们得知救命的药茶是小金花小银花姐妹两个用自己性命换来得时候,纷纷到要神庙谢拜,为纪念这对善良的小姐妹的救命之恩,把那株仙药树叫金银花,又称:“二花”。
为永记这黄家济民救世的恩德,把自己居住的村落更名为黄德村,就是现在河南省封丘县的黄德镇。至今,黄德镇的人们仍为纪念这小姐妹每年举办热闹的庙会来感谢金银花姐妹的功德。
传说玉皇大帝得知此义举,甚为这对小姐妹感动,就封小姐妹为金银花花仙子,伴药仙永久守护者那片她们热爱的家乡,如今,黄德镇的乡亲早把金银花茶推介到九州和海外,把这神奇的珍贵花茶和这段美好的传奇故事让更多的人分享。
金银花名字由来的传说之三:姐妹情深同生死,死后化作金银花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村里,一对善良的夫妻,妻子怀了双胞胎,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她俩长得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父母疼爱,乡亲、邻居们也非常喜欢这对姐妹。
两姐妹都到十八岁了,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几乎踏破门槛。可姐妹俩谁也不愿出嫁,生怕从此分离。她俩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父母也拿她俩没办法。
谁知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请来医生给她看了病,医生惊叹地说:“哎呀!这是热毒症,无药可医,只好等死了!”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哭得死去活来。
金花对银花说:“离开我远一点吧,这病过(传染)人”。
银花说:“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还怕什么过人不过人呢?”
金花说:“反正我活不成了,妹妹还得活呀?”
银花说:“姐姐怎么忘啦?咱们有誓在先: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个好歹,我绝不一个人活着!”
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卧床不起了。她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像我们似的干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其父母把她俩葬在一个坟里。
来年春天,百草发芽。可这座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都很奇怪,认为黄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银花。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了。
《中药大辞典》:金银花拼音JīnYínHuā
别名忍冬花(《唐本草》),银花(《温病条辨》),鹭鸶花(《植物名实图考》),苏花(《药材资料汇编》),金花(《江苏植药志》),金藤花(《河北药材》),双花(《中药材手册》),双苞花(《浙江民间草药》),二花(《陕西中药志》),二宝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出处《履巉岩本草》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5~6月间,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花蕾,摊席上晾晒或阴干,并注意翻动,否则容易变黑。忌在烈日下曝晒。宜保存于高燥通风处,防止生虫、变色。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地区均产,而以山东产量最大,河南产的质量较佳。
性状干燥花蕾呈长棒状,略弯曲,长约2~3厘米,上部较粗,直径约1.5~3毫米。外表黄色或黄褐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绿色细小的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剖开花蕾,则见5枚雄蕊及1枚雌蕊。花冠唇形,雌雄蕊呈须状伸出。气芳香,味微苦。以花未开放、色黄白、肥大者为佳。
化学成分花含木犀草素、肌醇约1%及皂甙、鞣质等。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在体外对多种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细菌的敏感性,各家报告有些不同。一般而言,对沙门氏菌属,作用较强,尤其对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高浓度时对志贺菌属均可抑制,低浓度时则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较强,舒氏痢疾杆菌较次,弗氏痢疾杆菌几无效。亦有谓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而对大肠杆菌则否。对慢性气管炎中某些常见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抑菌作用(平板法)。另在体外能使敏感细菌发生菌体膨大的形态变化,而革兰氏染色的性质不受影响。高压消毒,可显著影响其抗菌效力。煎煮后作用亦减弱。其真正有效成分,迄未提出,早年报告为一种不挥发的油状物,其水溶性很高,性质较稳定,冷藏液可维持3~4周,仍有抑菌作用。据云叶较花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尚待研究。
金银花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在对小鼠接种人型结核杆菌后的实验治疗中,金银花亦能较显著的减轻肺脏病变,但器官的直接涂片及培养仍能查到结核菌。其水浸剂(1:4)在体外对若干皮肤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皮肤真菌的作用虽很小,但在含金银花(30%)的培养基上,某些真菌呈现不同程度的绿晕现象,其意义尚待阐明。水煎剂在体外对钩端螺旋体的抑菌作用强于醇提取物,弱于黄连或荔枝草。它还能延缓呼吸道病毒对细胞的病变作用。银翘散合剂在体外对PR株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但在鸡胚体内,对病毒繁殖无任何影响。
②其他作用
给禁食大鼠服大量胆甾醇,如同时服金银花(2.5克/公斤),则血胆甾醇水平较对照组为低,故金银花似能减少肠道对胆甾醇的吸收。流浸膏对家兔及犬的呼吸、血压及尿量均无明显影响,呼吸幅度略有增大,血压微有变动,但不一致;口服或注射,吸收皆不完全;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毒性很小,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3克/公斤。另据报道,金银花热水浸剂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作用,如与猪肾、茯苓、人参、芡实及真珠等组成合剂,则预防作用更强;上述合剂的提取物,对癌细胞无直接作用,但能减轻患癌动物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及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
炮制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银花炭: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本草正》:"味甘,气平,其性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太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①《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
②《生草药性备要》;"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③《本草备要》:"养血止渴。治疥癣。"
④《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复方①预防乙脑、流脑: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三钱。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连服三至五天。(《江西草药》)
②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③治痢疾: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五钱。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沙糖水调服。(《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
④治热淋:金银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楔子根、白茅根各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五至七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⑤治胆道感染,创口感染:金银花一两,连翘、大青根、黄芩、野菊花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⑥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金银花连枝叶(锉)二两,黄芪四两,甘草一两。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⑦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积善堂经验方》)
⑧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洞天奥旨》归花汤)
⑨治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四两,甘草三两。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医学心悟》忍冬汤)
⑩治大肠生痈,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地榆一两,麦冬一两,玄参一两,生甘草三钱,薏仁五钱,黄芩二钱。水煎服。(《洞天奥旨》清肠饮)
⑾治深部脓肿: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甘草各三钱,大青叶一两。水煎服。亦可治疗痈肿疔疮。(《江西草药》)
⑿治气性坏疽,骨髓炎:金银花一两,积雪草二两,一点红一两,野菊花一两,白茅根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地胆草一两。水煎服。另用女贞子、佛甲草(均鲜者)各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⒀治初期急性乳腺炎:银花八钱,蒲公英五钱,连翘、陈皮各三钱,青皮、生甘草各二钱。上为一剂量,水煎二次,并分二次服,每日一剂,严重者可一日服两剂。(《中级医刊》(3):,)
⒁治乳岩积久渐大,色赤出水,内溃深洞:金银花、黄芪(生)各五钱,当归八钱,甘草一钱八分,枸橘叶(即臭橘叶)五十片。水酒各半煎服。(《竹林女科》银花汤)
⒂治杨梅结毒:金银花一两,甘草二钱,黑料豆二两,土茯苓四两。水煎,每日一剂,须尽饮。(《外科十法》忍冬汤)
⒃解农药(、、等有机磷制剂)中毒:银花二至三两,明矾二钱,大黄五钱,甘草二至三两。水煎冷服,每剂作一次服,一日二剂。(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各家论述①《本草通玄》:"金银花,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账利风虚之用,余于诸症中用之,屡屡见效。"
①《本草正》:"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②《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痘疮倒陷不起,用此根长流水煎浴,以痘光壮为效,此即水杨汤变法。"
临床应用①降低人群咽喉部带菌率
用金银花、射干各等分,冰片适量,共为细末,咽喉部喷射。曾对某中学名学生作分组治疗,据咽拭培养观察,对降低人群带菌率有一定作用。如用银花5钱,寸草1钱,煎水含漱,作为咽喉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不但具有局部清洁作用,而且有抗感染的效能。可使炎症迅速得到控制,红肿消退,从而缩短疗程。
②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
用银花制成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炎症12例,其中11例在2~7天内退热。随着体温下降,咳嗽、咯痰、胸痛等症状也逐渐减轻或消失。用法:取金银花半斤,制成注射液毫升;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③治疗肺炎
用20%金银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或穴位注射每次O.5~1毫升;均每日2次。重症肺炎可同时用50%金银花注射液1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毫升中静滴。对暴喘型肺炎加用10%卤碱注射液10毫升,或氢化考的松滴注;对心力衰竭、高热或抽风等,对症处理。治疗小儿肺炎25例,16例痊愈,9例好转。平均2.5天退热,2.8天呼吸困难消失,3.7天水泡音消失。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以银花为主,配合其他药物,制成合剂内服。㈠银花10两,黄连、黄芩各3两,制成煎剂毫升。每服30毫升,每日4次,直至痊愈。治疗80例,治愈77例。㈡金银花克,紫皮大蒜克,茶叶克,甘草克,制成糖浆剂毫升。成人每服20毫升,每日3次,连服2~7天。治疗23例,临床症状均在1周内消失,但里急后重及腹痛的消失较迟缓。
⑤治疗婴幼儿腹泻
将金银花炒至烟尽(成白灰色无效),研为细末,加水行保留灌肠:6个月以下婴儿用1克,加水10毫升;6~12个月用1.5克,加水15毫升;1~2岁用2~3克,加水20~30毫升,每日2次。可作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一种辅助方法。
⑥治疗外科化脓性疾患
用金银花饱和蒸馏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每次10毫升;轻症每天1次,每次5~10毫升。肌肉注射每次加入2%普鲁卡因1~2毫升,以免局部疼痛。下肢化脓性炎症可行股动脉注射,用10毫升加入0.5%普鲁卡因5~10毫升,每日1次。对急性乳腺炎常作局部封闭,用10毫升加入0.8%普鲁卡因10~20毫升,每日1次。曾治疗痈疖、丹毒、阑尾炎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急性乳腺炎等10余种外科化脓性疾患,均有效果。有用金银花、野菊花各1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毫升,分装灭菌,供肌肉注射;1~3岁3毫升,3~12岁5毫升,12岁以上10毫升,每日3~4次。治疗胆囊炎、阑尾脓肿、深部脓肿、疖、痈、蜂窝织炎、外伤感染、手术后感染、烫伤感染、骨髓炎及败血症等计例,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
⑦治疗子宫颈糜烂
用金银花流浸膏涂患处。先涂子宫颈管口内,后涂子宫颈外表面。涂药前需揩净附道及子宫颈管口的分泌物,否则药物与粘液相混,影响疗效。每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多数一疗程即能奏效。远期效果,有待观察。亦可用金银花和甘草粉各半混合后,用阴道棉签蘸药粉塞入阴道内,直抵子宫颈,翌晨取出,10次为一疗程。54例子宫颈糜烂,多数用药数次即见好转,红肿消退,或出血停止,新生表皮逐渐出现,白带、腰酸等自觉症状显著改善。
⑧治疗眼科急性炎症
用金银花、蒲公英各2两,制成眼药水毫升。每小时滴眼1次,每次2~3滴,直至痊愈。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63例(角膜炎、角膜溃疡须结合其它常规治疗),均有效果。此药具有抗菌素的杀菌、抑菌作用,对急性结膜炎,奏效快,疗程短,大部分病例在3~7天恢复;慢性者效果较差。亦可单用金银花制成眼药水滴眼,同时配合内服金银花、紫花地丁、一枝黄花制成的合剂,或肌肉注射金银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结膜炎例,一般在2~3天后炎症减轻,4~5天后痊愈。
⑨治疗荨麻疹
采取新鲜金银花煎服,每次1两,每天3次。治疗3例,均在用药3剂后症状消失。观察2个月无复发。
备注此外,下列同属植物的花蕾在少数地区亦作金银花入药。
①山银花,又称"土银花"。其主要特点为萼管被柔毛,子房有毛。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植物形态详"土银花叶"条。
②腺叶忍冬,小枝有明显短柔毛;叶纸质,下面网脉微懂起。产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③毛花柱忍冬,花柱或多或少有毛。产广西。
④细苞忍冬,又称"岩银花"。叶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小枝顶端生总状花序;花较长;苞片锥形,香气较弱。产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⑤肚子银花,老叶下面光滑无毛。花成对生于叶腋,同时具顶生总状花序;花较短,紫红色,香气甚微。产四川。
⑥光冠银花及小叶金银花,产西藏。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