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墓头回

中草药大全弘扬民主文化传承中药国粹

中药材:墓头回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糙叶败酱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①异叶败酱,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圆柱形,节明显,幼枝被短毛。单叶对生;茎基部的叶较大,阔卵圆形至卵圆形,长13~20厘米,宽7~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往往羽状全裂,裂片1~2对,倒卵状披针形,上部的叶3裂,两侧裂片长卵形,中央裂片卵形;无叶柄。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及叶腋;花序轴被白色短柔毛;苞片披针形,小苞片近肾形,淡绿色;花小,两性,黄色;萼管与子房壁合生;花冠钟状,裂片5,卵形;雄蕊4,花药2室:子房下位,8室,花柱1枚,柱头头状。果实为不开裂的干果,小苞片增大成翅状,膜质,近圆形,种子1粒。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②糙叶败酱,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丛生,茎上部多分枝,分枝处有节纹。叶对生;革质,羽状分裂,裂片倒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形,有牙齿,顶端裂片较侧裂片略大,叶缘及叶面被毛。聚伞花序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轴及花梗上生细毛;苞片狭窄,寓生;花小,黄色,花冠合瓣,5裂;雄蕊4;子房3室,柱头头状。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扁薄如纸,直径约6毫米,有网纹,种子位于中央。

野生于墓地及荒地边。分布河南、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性状:

①异叶败酱的干燥根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皱纹及圆点状的支根痕,有时有瘤状突起。质硬,折断面黄白色,呈破裂状,横切面射线细。

产于山西,河北、广西。

②糙叶败酱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短不一,径约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易剥落,剥去外皮后呈土黄色。体轻质松,断面呈放射状裂纹,外层为黄棕色的环状纹。有特殊的缬草样臭气,味稍苦。以条长、肥实、色棕褐者为佳。

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性味:味苦;微酸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治: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墓头回的作用

1、抗病原体

(1)抗菌:两种败酱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内毒素有明显的减毒作用。

(2)抗病毒:黄花败酱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对HIV有显著的灭活作用。

2、镇静

黄花败酱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比西方古典的镇静剂缬草强一倍以上。其镇静、催眠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败酱烯、异败酱烯。败酱皂苷也有镇静、催眠作用。

3、保肝利胆

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4、升白和免疫

黄花败酱有显著的升高白细胞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能保护骨髓,使有核细胞明显增加,使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下降明显减轻。

糙叶败酱茎的乙醇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细胞毒,并能提高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

墓头回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明显增强。并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S的杀伤效果。

5、抗肿瘤

墓头回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电镜观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杀伤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对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墓头回的伍配应用

1、配红花

治血瘀崩漏,红花,辛散温通,主入心肝二经血分,为活血通经之品,又能消肿止痛,《本草衍义补遗》云:“多用能破血,少用则养血。”墓头回,辛散温通,能活血止血,敛肝燥湿。二药相伍,则活血通经之力倍增,对於治疗血瘀型崩漏尤为适宜。

墓头回的临床应用

1、败酱草用治于急慢性肝炎、肝病转氨酶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

2、墓头回用治于宫颈炎、盆腔炎、宫颈癌等妇科肿瘤。

3、二药均可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墓头回的方剂制剂

1、治崩中,赤白带下方(《董炳集验方》):墓头一把,酒水各半,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及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

2、治风四肢骨节痛方(《职方典》):煎水熏洗之。各家学说

3、《本草原始》:“墓头回根色黑,气臭,用此草干久益盖。”

4、《职方典》:“箭头风产广西南宁府山中,花如箭簇,治风,四肢骨节痛,煎水熏洗之。”

5、《植物名实图考》:“墓头回,生山西五台山。绿茎肥嫩,微似水芹,叶岐细齿,梢际结实,攒簇如椒,有毛。”

6、《本草纲目》:“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当即此草。”

墓头回的附方

1、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童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纲目》引《避水集验方》)

2、治赤痢:墓头回15g,马齿苋30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3、治疟疾:异叶败酱15—30g。水煎,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4、治痛经:墓头回15g,香附15g,延胡索15g,黄酒3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5、治胃癌:墓头回、红糖各30g,生姜3片,水煎服。(医院《常见病医疗手册》)

6、治白血病:墓头回15g,羊蹄根30g。水煎服,日1剂。(《全国抗癌药物手册》)

7、治尿血:尿路感染,反复不愈,伴尿频、尿急,有时脓尿,可用墓头回、忍冬藤各30克,石苇、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一般连服1个月而病愈。

8、治赤痢瘀滞:墓头回30克,马齿苋、金银花各15克,甘草9克,水煎服。

9、治便下脓血:墓头回15克,生地炭、地榆、槐角各9克,焦白术、防风各6克,水煎服,日1剂。

10、治便血:直肠溃疡,鲜血下注,无痔疮者,可用墓头回30克,地榆炭10克,制川军10克(或大黄粉5克,吞服),水煎服,收效明显,血止便顺。

11、治大肠癌:墓头同、鱼腥草、山豆根各15克,土伙苓、六月雪各12克,木槿花、黑木耳、槐花、樗根皮各9克,皂刺6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每次冲服醒消丸1丸。醒消丸制法: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克,雄黄15克,麋香4.5克,共研细末,用黄米饭约30克,捣和为丸,丸重9克。亦可配合其他综合治疗。适宜于结肠癌与直肠癌。

12、治湿热白带:墓头回15克,红花1.5克,水煎服。

13、治妇人月经过多:每月经来如崩,证属血热者。墓头回、仙鹤草各30克,水牛角片1(先煎)、花蕊石、阿胶珠各10克。每月月经前服3-5剂,连服3-6个月,能减少经量。

14、治崩漏血滞:墓头回45克,茜草9克,水煎服。若带下夹血,墓头回、石见穿各30克,水煎3次分服,连服1周。

15、治宫颈癌:墓头回、薏仁、丹皮、黄柏、蚤休各9克,龙胆草6克,土茯苓15克,蜀羊泉、半枝莲、白化蛇舌草各30克,水煎3次分服。能使白带夹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

16、治滴虫性阴道炎:墓头回60克,白芷9克,藁本适量。将上药研末过筛,装瓶内高压消毒后外用。用药前用双氧水浸湿的棉球充分擦拭阴道壁及穹窿部,然后喷洒药粉,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药量每次0.5-0.8克为宜。

17、治子宫颈糜烂、盆腔炎:见带下赤白,腰酸乏力,久治不愈等,墓头回、川萆藓各30-6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断、杜仲、白槿花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18、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墓头回鲜净全草-克,或干品10-2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效者服3个月(干品较差)。

19、治风湿骨痛:墓头回9克,水煎服。同时用适量煎热汤熏洗患处。

墓头回的传说

在一万多种中草药中,“墓头回”的名字十分奇特,意从墓头返回之意,其实该药的命名还真有这个意思。

相传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摇铃云走四方给人治病,当他走到一个村庄时,恰逢一家人办理丧事,众人正抬着棺材往坟地走。郎中仔细一观察,发现地上有滴滴鲜血的痕迹,便随棺而行,直至墓地。询问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阴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说,“鲜血淋漓,从棺而出,说明还存一线生机,能否开棺治疗?

死者家属听说还有救治希望,大喜,立即开棺。医生即用一种无名小草,浓浓地煎了一锅,滤汁给病人缓缓灌入,不到一个时辰,病人苏醒,出血停止,又经一番治疗,渐趋康复。

这种小草叫什么名字呢?因病人从墓头抬回,就命名为“墓头回”。

墓头回的相关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3、《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3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