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金银花

中草药大全弘扬民主文化传承中药国粹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始载《本草纲目》在忍冬项下。李时珍谓:本植物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长蕊,初开时蕊及瓣俱白色,经二、三日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现商品分南银花、东银花、山银花三种。

别名:金银花、双花、二花、忍冬花、二宝花。

来源:为忍冬科多年生常绿缠绕灌木忍冬山银花以及同属多种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采收和储藏:金银花开花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2次花。当花蕾上部膨大尚未开放,呈青白以时采收最适量,宜,金银花采后应立即晾干或烘干。

产地:

南银花(密银花):主产于河南省密县、尉氏、荥阳,登封等县。品质最好,产量较小多供出口外销。

东银花(济银花):主产于山东省费县、平邑、苍山、蒙阴、沂水等县。品质较好,产量较大,供内销及出口。

山银花(土银花):多产于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安徽、四川、浙江、陕西、江苏、江西、贵州等省多属地产地销。其中广西、湖南产量较大,也向非产地提供产品。

性状鉴别:

南银花:花蕾棒状,略弯曲。长约2~3厘米,上端直径约3毫米,下端直径约1毫米,顶端钝尖。基部常常有灰绿色小花萼,五裂,长约3~5毫米。花蕾黄白色,密生短毛茸。剥开花蕾可见雄蕊5枚,雌芯一枚,已开放的花朵全长可达5厘米,花冠作唇形裂,裂片多皱卷呈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其特点主要是花蕾枝条清晰,无开放花朵,花冠较厚而有骨气,颜色黄白而略带绿意,用手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东银花:形味略与南银花同,唯花蕾微显粗大而轻泡,多带有已开放的花朵或偶有绿色叶片混杂其中。花蕾黄白色已开放的花朵黄棕色,弯曲较甚,枝条显混乱。握之无顶手感。

山银花:花蕾亦呈棒状,唯较细瘦、黄色,亦带有淡绿色或棕褐色的花苗已开放的花朵,全体少毛茸或不显毛茸,质坚脆握之易碎断,嗅之甜香,嚼之微酸苦而带涩。

以上三种银花,均以花蕾肥壮,青白或黄白色,开放花朵少,无梗叶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肌醇、木犀草素、绿原酸。鞣质等。

炮制: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银花炭: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

主治:外感风热,急性热病,痈肿疮毒热毒血痢。

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用量:常用量9~30g,治热痢要浓煎。治疮痈用量较大,一般用30g,症重时,有时用到每剂60~90g,也有人用到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4、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

  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1、抗菌及抗病毒

  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2、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3、抗炎、解热

  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金银花饮片大致可分为生药、炒药、炭药3种。这3种制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别,在应用上也各有擅长。

金银花的食用方法

1、三花茶

  操作: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茶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适用: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

2、金银花饮

  操作:金银花、山楂热水冲泡,代茶饮。适用:开胃、消食。

3、金银花露

  操作:金银花的花、叶加水,先用猛火后用小火蒸30分钟,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适用:清热、解暑。

4、金银花粥

  操作:煮粥时加入少量金银花蕾。适用:提高免疫力。

金银花的副作用

新鲜的金银花花朵带清香,含花蜜较多,农村儿童常采取花朵吸食蜜汁.鲜花经晒干或按制绿茶的方法制干,即为金银花的成品.市场上的金银花茶有两种,一种是鲜金银花与少量绿茶拼和,按花茶窨制工艺窨制而成的金银花茶;另一种用烘于或晒干的金银花与绿茶拼和而成,这两种金银花茶,前者花香足,以品赏花香为主;后者,花香味较低,但可保持金银花的药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说到金银花的副作用,其实金银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特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

注意

  金银花主要是清热解毒,金银花的副作用虽然是没有,但是也要看加工炮制的方法,现有有的商人太坏的,为了色泽好看,有卖样,他们就加入一定量的硫磺去炮制,如果金银花的本色还在,可以用,但是还是要少用小心为好,如果金银花的加工方法是用瞬时杀青的话就可发放心的食用,没有事。

山银花与金银花的区别

1、来源不同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或华南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性状不同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3mm,下部直径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灰毡毛忍冬呈棒状而销弯,长3——4.5cm,上部直径2mm,下部直径1mm,表面绿棕色至黄白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

  华南忍冬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3、成分及含量不同

  金银花含绿原酸,年版《药典》规定:绿原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金银花含木樨草苷,年版《药典》规定:木樨草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樨草苷不得少于0.10%.

  山银花含酸原酸年版药典规定:绿原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

  金银花和山银花从上述来源、性状、成分等方面比照,有很大不同,在使用中应注意区别。

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1、温病初期

  常与;连翘、薄荷、淡豆鼓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作用,可用以温病初期,发热微恶寒风寒,口微渴,如银翘散;

2、痈疽疔毒

  常与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以痈疽疔毒,红肿疼痛,如五味消毒饮。

3、温病中期

  常与黄芩、栀子、石膏、竹茹、芦根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以邪热壅阻,胃气不和,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脉象滑数。

4、赤痢

  常与黄连、赤芍、木香、马齿苋等同用,具有清热理肠、化滞和血作用,可用以湿热中阻、损伤肠络脂膜,下痢脓血,血多于脓,腹痛,里急后重。

5、疫痢

  常与生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可用以疫毒侵袭肠胃,与气血搏结,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金银花的附方

1、预防乙脑、流脑

  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15g。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连服三至五天。(《江西草药》)

2、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3、治痢疾

  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25g。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沙糖水调服。(《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

4、治热淋

  金银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樱子根、白茅根各50g。水煎服,每日一剂,五至七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5、治胆道感染,创口感染

  金银花50g,连翘、大青根、黄芩、野菊花各25g。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6、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

  金银花连枝叶(锉)g,黄芪g,甘草50g。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7、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

  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积善堂经验方》)

8、治痈疽发背初起

  金银花g,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g,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洞天奥旨》归花汤)

9、治一切内外痈肿

  金银花g,甘草g。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医学心悟》忍冬汤)

10、治大肠生痈,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

  金银花g,当归g,地榆50g,麦冬50g,玄参50g,生甘草15g,薏仁25g,黄芩10g。水煎服。(《洞天奥旨》清肠饮)

金银花的优劣区别

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用途广泛,社会需求量大。金银花的成色不同,药用效果也不同。下面介绍如何鉴别金银花的优劣。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甘寒。中国大部地区均产,而以山东产量最大,但是河南产的质量最佳,为道地产地。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降血降火,消咽利膈之功效。河南产金银花质优价廉,市场上冒充产地的问题比较大,建议购买知名品牌生产的金银花。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气清香,味淡、微苦。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成色越好的金银花药效越好,价值也更高,因此,需要学会分辨。我们来看看不同成色的金银花如何鉴别。

金银花商品国家标准分为四等:

  一等:货干,花蕾呈捧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基本相同,唯开放花朵不超过5%。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

  三等:货干,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或黄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黑头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货干。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只有知道如何鉴别金银花,才可以确保购买到好的金银花,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金银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正》:“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掺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2、《本草求真》:“金银花,诸书皆言补虚养血,又言入肺散热,能治恶疮、肠澼、痈疽、痔漏,为外科治毒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歧。殊不知书言能补虚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而血自尔克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毒之品耳,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藉此内人,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如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不无过谀。凡古人表著药功,类多如是,但在用药者审认明确,不尽为药治效所惑也。”

注:南银花:多在四、五月份采摘,多选晴天的早晨上山采摘,采后立即平铺于山石上进行晾晒,当日即能晒干,如遇阴天则将采回的花蕾薄摊于竹席上通风阴晾,使之速干,保持花蕾的色泽鲜艳,因而品质较好。

东银花:因产量较大,采摘时间性强。因劳力不足,不能及时采摘,而使部分花蕾开,采摘量大,较忙乱,常有叶片混入,再加不能即采即晒,使其迅速干燥,故形色不及南银花。

山银花:多分散野生于江南各省,花期较早,三四月间采摘,这时江南地区已进入雨季,清晨上山采集,下午始能返回住地,采集的花蕾挤压于容器之中时间较久,交售给供销社后,因多雨不能及时晾晒,均采取用硫磺火进行熏蒸,尔后烘干。在熏烘过程中,银花受热成半熟或全熟状态,毛茸消失,花蕾胶化,故干燥后的山银花不显毛茸,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茸残留的痕迹小白点。

附:忍冬藤。

忍冬藤又名金银藤,是忍冬科植物金银花的当年幼嫩藤茎。茎圆柱形,细长。商品常数枝或十数枝盘卷成束状,直径约1.5~6毫米。表皮棕红色,表皮脱落者显灰绿色。老茎无毛无叶。嫩茎多密生毛茸,并常有椭圆形的对生叶,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破碎不全。藤茎坚脆,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髓部有空隙,气微味淡。

以枝条均匀,内皮棕红色,质嫩带叶者为佳。

炮制:切段,生用。

效用:与金银花作用相同,兼清经络风热,而止经络疼痛。

附:银花藤

清热解毒的效力不及银花,但祛风活络的作用较强,除用于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外,更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用量12~30g。

注:全国各地金银藤与忍科藤为同一药物,并认为嫩条带叶者好。但江苏、浙江则分为银花藤与忍冬藤两种,以嫩枝带叶者称银花藤,枝长较老、粗如笔杆、外皮脱落者称忍冬。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







































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3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