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记”——高频考点,有助于考生们掌握记忆技巧,建立重点知识体系。坚持每天记一点,医考过关不困难。祝广大考生学习愉快,顺利通过考试!
归脾丸
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方中炙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二者共为君药。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强补心养血之效,党参、白术甘温补气,与炙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为臣药。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脾,补而不滞,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1.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用。
2.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3.宜饭前服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大蜜丸每丸重9g。
逍遥丸
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炒白术、炙甘草、薄荷。
方中柴胡为君药,其功效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止痛,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扶土抑木,以滋化源,共为佐药,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之功。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感冒时不宜服用。
2.胁痛属湿热毒瘀所致的肝胆病,如急、慢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发热,舌苔黄厚腻者不宜用。
3.胁隐痛属慢性肝病(如肝硬化)症见咽干口燥,烦躁易怒,劳累加重,舌红少津,应慎用。肝肾阴虚,久而化火者不宜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医院妇科进行诊治。
1.小蜜丸每丸重20g。
2.大蜜丸每丸重9g。
排石颗粒
连钱草、木通、石韦、滑石、苘麻子、盐车前子、徐长卿、忍冬藤、瞿麦、甘草。
连钱草苦辛微寒,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排石,车前子寒凉清热,利尿通淋。两药合用清热利水,通淋排石,功效切中病机,故共为君药。苘麻子清热解毒,利湿,合木通、石韦、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增强君药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作用,共为臣药。徐长卿利尿通淋,解毒止痛,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之效。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1.孕妇忌服,体虚者应慎用。
2.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适当活动,忌油腻食物。
1.每袋装20g。
2.每袋装5g(无蔗糖)。
京万红软膏
地榆、地黄、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罂粟壳、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白蔹、黄柏、紫草、金银花、红花、大黄、苦参、五倍子、槐米、木瓜、苍术、白芷、赤芍、黄芩、胡黄连、川芎、栀子、乌梅、冰片、血竭、乳香、没药等。
方中地榆、地黄、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黄连、黄柏、黄芩、苦参清热燥湿,紫草、大黄、赤芍、槐米凉血止血,栀子、半边莲、白蔹、金银花清热解毒,五倍子、苍术、白芷、木瓜、胡黄连收湿敛疮,血竭、乳香、没药、土鳖虫、木鳖子、冰片活血止痛、去腐生肌、散结消肿。罂粟壳、血余炭、棕榈、乌梅收敛止血。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
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孕妇应慎用。
1.每支装10g。
2.每支装20g。
3.每瓶装30g。
4.每瓶装50g。
通宣理肺丸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茯苓、枳壳(炒)、黄芩、陈皮、半夏(制)。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1.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2.过敏体质者应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1.水蜜丸每丸重10g。2.大蜜丸每丸重6g。考点八十七、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薄荷、淡豆豉、桔梗、甘草、连翘、荆芥、牛蒡子(炒)、淡竹叶。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秽之效,既可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又兼顾了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3次。1.风寒感冒者不宜用。2.孕妇应慎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每丸重3g。考点八十八、连花清瘟胶囊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本方为银翘散与麻杏甘石汤合方加减而成,辛凉解表、宣肺泄热,卫气同治,表里同解。大黄通腑泻肺,与绵马贯众、鱼腥草、板蓝根合用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诸药合用,共奏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效。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每粒装0.35g。考点八十九、双黄连合剂金银花、连翘、黄芩方中三药均性寒,均可清热解毒。金银花甘寒,芳香疏散,善清肺经热邪为主药,黄芩苦寒,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共为辅药。金银花、连翘同入肺、心、胃经,黄芩入肺、胃、胆、大肠经,治疗上焦热毒病症。三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口服。一次20ml〔规格1、规格2〕或10ml〔规格3〕,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1.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2.风寒感冒者不宜用。3.过敏体质者应慎用。4.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1.10ml(每1ml相当于饮片1.5g)。2.20ml(每1ml相当于饮片1.5g)。3.10ml(每1ml相当于饮片3.0g)。考点九十、板蓝根颗粒板蓝根方中板蓝根性味苦寒,苦能泄降,寒能清热,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开水冲服。一次5~10g〔规格1、2〕,或一次1~2袋〔规格3、4〕,一日3~4次。1.风寒感冒者不宜用。2.阴虚火旺之喉痹、乳蛾者不宜用。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1.每袋装5g(相当于饮片7g)。2.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3.每袋装3g(无蔗糖,相当于饮片7g)。4.每袋装1g(无蔗糖,相当于饮片7g)。
居民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2.重点人群: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其他医疗卫生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4.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具体见下: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表示居委会,~表示村委会,~表示其他组织。第四段为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在填写健康档案的其他表格时,必须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编号,只需填写后8位编码。儿童健康管理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前,称为胎儿期。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正常孕期约为40周。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至生后28天。婴儿期:自出生至1岁的时期,包含新生儿期。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为幼儿期。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至6~7岁。学龄期:自6~7岁至青春期前。青春期:女孩从10~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至18~20岁结束,开始与结束年龄可相差2~4岁。
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及评价1.体重6个月龄婴儿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6(kg)+月龄×0.岁至青春前期儿童体重(kg)=年龄(岁)×2+7(或8)2.身高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生后第1年增长最快,1岁时可达75cm,2岁时可达85cm。身长(cm)=年龄(岁)×6+.头围 出生时平均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15岁时54~58cm,基本同成人。4.脊柱 出生时,脊柱无生理性弯曲。3个月左右因抬头动作的发展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因独坐能力的发展出现胸椎后凸。12月龄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才为韧带所固定。5.牙齿 人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6.高危新生儿应具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1)早产儿(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儿g)。(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3)高胆红素血症。(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