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温热,寒凉。
具五味,调五脏。
用之如兵,疾无不恙。
时珍著本草,仲景组良方。
相恶相反禁配,相须相使效强。
宣通补泻轻重记,滑涩燥湿功用良。
—《中药》马传胜
本诗作者马传胜巧妙的运用宝塔诗的诗词手法把中药四气、五味、配伍以及功用十法尽数道来。涵盖了中药的重要功能及李时珍、张仲景等中医代表名家。可谓中医功底深厚,诗词独具特色。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中,中医药保证着大家的健康,文人墨客则是在他们的诗词里用中药表达自己的心情,意志,思想,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妙。
满庭芳·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在词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仁、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
据传,他新婚不久就上了战场,思念妻子便巧妙地运用了中药名字表面上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集药名次韵
宋·洪皓
独活他乡已九秋,
肠肝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
没药医治尽白头。
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集药名次韵》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十分巧妙地将五位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执着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情,感人肺腑。
采地黄者
唐·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白居易,唐代大诗人,涉及咏药诗作多达百首,为唐咏药诗之冠。《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他并非讴歌地黄这一味中药的功效,而是和他的《卖炭翁》一样,通过采挖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的意思是说,今年春天不下雨旱死了麦子,去年冬天霜来得太早,损伤了麦苗的分蘖。年底了家里没有吃的,只好到野地里去采挖一种药材棗地黄。挖它有什么用处?想拿它去换点口粮。天刚亮就扛着锄头到山野里去,可是采来采去挖到天黑筐子也没有装满。拿到富贵人家,卖给那些白白胖胖的子弟。讨好人家说:"买下这地黄吧!拿来喂你们的肥马,可以使它的毛色光泽发亮,都能映照到地面上。我别无他求,只想换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粮,以解救全家苦于饥饿的肚肠。"
全诗叙事,曲折动人,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作者通过采地黄一事,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远志
清·龚自珍
九边烂熟等雕虫,
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
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曾预料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借喻中药名棗远志,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
诗的大意是说,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健身好汉的抱负,不平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
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
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人药,别名"小草",为什么又叫小草呢?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东晋大臣谢安,开始隐居东山不出,后来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马官。当时有人给桓公送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远志,桓宣武就问谢安,这种(指远志)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药又叫两个名字呢?在场的郝隆立即回答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以诙谐反喻的语言讥笑谢安。诗人借喻"远志棗小草"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实际,符合时宜。远志性温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药,《本经》中列为上品。
其一云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其二云
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宋·孔平仲
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宋诗记事》中载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其一云》、《其二云》。
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西江月
唐·吴承恩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西江月》写于《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李时珍用中药名写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日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的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古代史籍浩瀚,诗文精品数不胜数,其中一些“中药诗词”和“中药文”风格独特,构思精妙。这些古人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既可以让人感受中医药文化韵味和文学性,也可以领略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
未
完
待
续
如有任何疑问可以扫描右侧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