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講:帶狀疱疹中醫治療方法
帶狀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壹種急性疱疹性皮膚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成簇的水疱疹沿周圍神經排列成帶狀,並伴劇烈的神經痛。那麽,對于這種常見皮膚病,中醫有什麽好的治療方法嗎?
帶狀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壹種急性疱疹性皮膚病。可發生于任何部位,多見于腰部、胸脅,常沿壹定的神經部位分布,與中醫學文獻記載的“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等相類似。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纏腰火丹記載:“此證俗名蛇串瘡,有幹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幹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此屬肝心二經風火,治宜龍膽瀉肝湯。
濕者色黃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幹者多疼,此屬脾肺二經濕熱,治宜除濕胃苓湯。”又如《外科啓玄》蜘蛛瘡記載:“此瘡生于皮膚間,如水窠相似,淡紅且痛,五七個成攢,亦能蔭開”。趙炳南稱之爲“串腰龍。”
病因病理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病。
症狀特點:皮疹出現前常有輕重不同的前驅症狀,如發熱、倦怠、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膚知覺過敏,灼熱,針刺樣疼痛等症。以後皮膚出現紅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帶狀。常沿壹定的外圍神經部位分布,好發生于單側,亦偶有泛發者。有附近淋巴結腫大,最後水疱幹燥、結痂、脫落,遺留暫時性色素沈著斑。病情嚴重者,有的水疱內容物爲血性,或發生壞死,愈後遺留疤痕。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後,局部遺留神經痛,經久不能消失。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成人較多。
辨證施治
壹、辨證方藥熱盛型
〔主症〕局部皮損鮮紅,疱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幹,口渴,煩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幹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辨證: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栀子10g,黃芩10g,生地15g,大青葉15g,連翹10g,生甘草10g,澤瀉10g,元胡10g,車前子(布包)10g。
方解:龍膽草、栀子、黃芩、生地、大青葉、連翹、生甘草清熱瀉火解毒;元胡行氣止痛;澤瀉、車前子清利濕熱。發于頭面者加菊花;發于上肢者加片姜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熱明顯出現血疱壞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感染重者加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大便秘結者加川軍;年老體虛者加黃芪、黨參。
濕盛型
主症:皮損顔色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時塘,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沈緩或滑。
辨證:脾失健運,蘊濕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處方: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10g,厚樸10g,陳皮10g,伏苓15g,板藍根15g,元胡10g,車前子10g(布包),澤瀉10g,生甘草10g。
方解:蒼術、伏苓、厚樸、陳皮健脾除濕;車前子、澤瀉滲利水濕;板藍根、生甘草清熱解毒;元胡活血行氣止痛。
氣滯血瘀型
主症,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辨證,氣滯血瘀,余毒未盡。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
處方:活血散瘀湯(白三號)加減。雞血藤15g,鬼箭羽15g,紅花10g,桃仁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10g,陳皮10g,全絲瓜10g,忍冬藤15g。
方解:雞血藤、鬼箭羽、紅花、桃仁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子行氣止痛;木香、陳皮、全絲瓜行氣通絡;忍冬藤清解余毒。體實者加川軍以破瘀,年老體虛者加黃芪、黨參。
二、局部治療水疱,用雄黃解毒散30g加化毒散3g,混勻水調敷或用新鮮馬齒苋或白菜幫搗爛混合調用,輕度糜爛者,用祛濕散,植物油調用,後遺神經痛者,用黑色拔膏棍或脫色拔膏棍熱貼。
三、民間古方偏方:鮮瓜子金(根)50克,晾幹切碎,放置碗內,倒入白酒50毫升,浸泡1小時可使用。先把患處洗淨,然後將藥酒搽在患處,每天搽5次,壹般1~2天治愈。
明雄黃、生龍骨各5克,炙蜈蚣1條。共研細末,香油調抹患處,1日2次。荸荠5個,洗淨搗爛。用雞蛋清調勻,塗敷患處。1日數次,空心菜、菜籽油適量。先將空心菜去葉取莖,在新瓦上焙焦後研末,用菜籽油調成膏狀。患處用濃茶洗淨,然後塗抹此膏,每日3次。
黃連、黃柏、片姜黃各9克,歸尾15克,生地30克,香油毫升。用香油將藥物煎枯去渣,下黃蠟克,熔化後過濾,傾入容器備用。用時取膏20克,加青黛粉1克,攪勻外敷患處。
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板藍根15克,車前子(布包)20克,六壹散(布包)20克,川楝子15克,元胡10克,陳皮8克。水煎服。
老和尚講:民間驗方小心謹慎
振海堂健康管理ZHTGYG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