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2.《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3.《冯氏锦囊秘录》:“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故养血有功。中风多用之者,取祛风活络,养血舒筋。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秦艽碱甲、乙、丙,龙胆苦苷,当药苦苷,褐煤酸,褐煤酸甲酯,栎瘿酸,α-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秦艽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能抑制反射性肠液的分泌;能明显降低胸腺指数,有抗组胺作用;对病毒、细菌、真菌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血压、升高血糖;龙胆苦苷能抑制CCl4所致转氨酶升高,具有抗肝炎作用。
3.临床研究:用秦艽注射液肌内注射,用于风寒引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风湿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的镇痛、消肿、退热和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又据报道:每6小时肌内注射秦艽注射液1次,每次2~5ml(每1ml含生药0.g),治疗脑脊髓膜炎21例,3~7天治愈(《哈尔滨中医》,,5:27);将秦艽、防己各等份研末,术前半小时服0.6g,术后每6小时服1次,预防牙拔除并发症36例,有显著的止痛和消肿效果(《冶金医学》,,1:73)。
4.不良反应:曾有报道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秦艽碱甲mg,1日3次,共4~13天,先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1例患者服mg后感心悸及心率减缓,但很快恢复。
其他:各地作秦艽药用的尚有:
天山秦艽(G.tianschanicaRupr.);
西藏秦艽(G.tibeticaKingexHook.f.);
中亚秦艽(G.kaufmannianaRegeletSchmalh.);
管花秦艽(G.siphonanthaMaxim.exKusnez.);
斜生秦艽(G.decumbensL.f)。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本文为网络集合转载,欢迎公益分享。
编辑:本草君A-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