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道医病机十九条”中的前十条)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其内容广泛,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必有所获。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按以上病机分析,不能单纯应用温肾祛寒为治,宜以化瘀祛痰为主,佐入温经补虚,也许尚能减轻症状。
3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张景岳解释:“月贲,喘急也。郁,痞闷也。”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因多种不同的原因造成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故曰其病在肺。临床所见如肺气大虚,气无所主,或如痰浊壅肺,气降受阻,均可出现呼吸失常,胸闷喘息的临床症状,皆属病在于肺之例。尚有病起大怒,怒者气上,肝气迫肺而致胸闷喘息者,其病在肝,由肝及肺,这是实喘之一。所以出现月贲郁症状,除了肺脏本身以外,涉及肝肾二脏,病在的脏腑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同,还有疾病性质的属虚属实、属寒属热的区别,治法迥异。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节病证的症状是“肿满”,“肿”在全身皮肤,“满”为腹内胀满,肿者现于外而医者可见,满者病于内唯患者自知。引发的病因为“湿”,病在的脏腑是“脾”。如若脾阳内虚,一则土德不振,旋运失职,水谷精气不能依赖脾气散精而上归于肺。也有脾虚土不生金,肺虚卫失固密,外邪乘隙袭入,邪郁肌腠,三焦失利,此属《金匮要略》之风水证,故立方用越婢加术汤、黄芪防已汤。再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以上二种,乃肿满之证生于脾病的变局。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以上证候在初起时患处皮肤微红而痒,疼痛尚轻,此后迅速加重,则局部皮肤掀红灼热,疼痛日益加重,李中梓云:“热轻则痒,热重则痛”。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延久病重,病重则热炽,热炽则痛,进而热极化火,血受火灼,腐而成脓,此类病证属于阳毒热证,常用《本草从新》所载之忍冬藤酒一方,该方由忍冬藤、生草与黄酒三味药物组成,药味少而药量大,符合《内经》“大方”的组方要求,方中忍冬藤用量特大为每剂五两(旧制),加入黄酒一碗同煎,忍冬藤与黄酒二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用。
6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本节症状为痿、喘、呕吐,病变所在为上。上指上焦,即胸中,内藏心肺,其中的心与痿、吐二症无直接的关联,惟有肺与痿、喘、呕三症的关系密切,如《素问·痿论》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又痰壅于肺则病喘、饮邪迫肺亦病喘、肺气大虚亦能病喘。此类证候,治不在胃而在乎肺,或肺胃同治,叶香岩应用麦冬、沙参、枇杷叶、石斛、竹茹等治疗恶心呕吐的佐金平木法,临床中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呕吐、气喘,俱属此类。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本节涉及的症状有“厥”、“固”、“泄”,病变所在为“下”。“下”即“下焦”,五脏中位于下焦的有肝、肾二脏。厥,轻者四肢厥冷,重者人事不省,《素问·厥论》分厥证为寒厥与热厥,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内经》还有“肾气虚则厥”之说,都属于因虚至厥。以上三种厥证,大怒与烦劳皆属诱因,血气奔逆乃引发厥证的病机,肾阴不足乃本证的主要病因。常用之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半硫丸治老年虚闭,右归丸、缩泉丸治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以及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治小便癃闭证等,都按照其病在肾,治亦在肾的机理处理。
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瘛症状多见于外感热病的极期。一般来说,温病初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邪在上焦肺卫,不致于出现发热与瞀瘛并见的危重症状。亦有例外者,如高年营阴久虚,婴幼稚阴未充,或因所感邪热特甚,以致发病未几,随即内传,陷入心包,热扰心神,风因热起,此为逆传心包之证,属于热病之反常传变,证见高热、神昏,幼儿与年老体弱者也可出现四肢抽搐。其病程的长短与营阴耗伤的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别,治疗时,在祛邪与扶正的药物的应用上,孰主孰次,孰轻孰重,迥然不同
9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本节症状有“禁”、“鼓”、“慄”、“如丧神守”,病因是“火”。一般的风热外感与伤寒、温病初起,其邪在卫表,不致出现上述严重见症,当外感热病发病多日,高热不退,邪热炽盛,一则里热难以外达,阳郁不伸,出现真热假寒,寒战、战齿之假象,若兼见四肢厥冷,即为热深厥深,二则热伤心神,表现为失语及神不守舍。这样的证候在伤寒阳明证与温病气分证中亦可出现,属于表邪传里,里热炽盛的外感热病的剧期。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本节症状“痉”、“项强”,病因为“湿”。痉为肢体强直,项强是颈项强直不能转侧,二者性质相同,惟有程度上的区别,以上症状由湿邪所引发。对于本节原文,先贤颇有争议。姑且存而不论。
道
医
天
下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身心医学体系,其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特色的瑰宝。
年,长寿工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感召,在集团主席赵春山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并邀请了白氏道医第五代法定代表性传承人加以指导,实现了中道医在调养身心、延年益寿上的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白氏道医养生馆,为我国新历史时期健康行业的转型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辉煌道路,为国民身心健康强铸起一道强身健体、“治未病”的生命防线!
中慈长寿工程管理集团是一家集多元健养于一体、康养结合的普惠型产业集团。从业十七载,集团始终坚持以“普惠健康、和谐长寿”为指导思想,积极助推“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实现,真正打造属于中、老人的精神家园和身心健康的乐园,得到了业内以及新闻媒体机构的一致好评。
年,在集团主席赵春山的指示下,长寿工程确立了“立足本业、多头发展、产业延伸、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成功对接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手段链接产业板块形成集群,促进产融结合,实现了双轮驱动发展;同时通过外部资源整合以及金融工具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了产业链渗透,创造客户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了集团爆炸式发展。
“敬老、助老、爱老、护老”既是我们传统的美德,也是健康行业从业者应当坚持的经营理念。把爱心时刻放在心间,方能以诚心事生产、以善心回报社会、以信心迎接行业未来!
防患于未然,“道”亦有道。长寿工程一如既往,积极践行普惠公益之路,努力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应尽之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