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非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不似他种香气,或速或沉,是兰是桂,一嗅即知者。
——李渔《闲情偶记》
中国古代蒸馏技术源于蒸馏酒。根据多次的考古发现可以得出:早在汉代,中国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但是宋以前,未见过关于用青铜蒸馏器提取香露(香水)的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大量阿拉伯人来华贸易,中国人才逐渐注意到蒸馏提香技术。蒸馏提香技术是不同于中以香材配伍相和的合香技术。是对单一香材进行深度加工萃取。从宋代开始,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香露、香水和蒸馏提香的记载。香水香露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的用香习惯,逐渐的成为香氛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1
蒸馏器与提香技术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蒸馏器实物。年马承源先生在《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古考察和实验》一文中证实在汉代中国已有蒸馏技术。不过五代之前的文献对这种蒸馏器的使用仅仅停留在蒸馏酒的基础上,比如唐代白居易有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其中的烧酒就是一种蒸馏过的酒水。
而利用蒸馏器提香是受阿拉伯人香水影响才开始出现的。《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周世宗显德五年九月,占城国王遣使来贡方物,“中有洒衣蔷薇水一十五琉璃瓶,言出西域,凡鲜华之衣以此水洒之,则不黦,而复郁烈之香连岁不歇。”这个是最详细最早的蔷薇水进贡记载。在《宋史·外国》中,记载大食以蔷薇水进贡更是略见不鲜。
02
蔷薇水与古代生活
时尚最前沿
宋人的精致的生活离不开蔷薇水。而来自异域的蔷薇水是宋人时尚的风向标。
蔷薇水是女子的心头所爱。虞俦《广东漕王侨卿寄蔷薇露因用韵》二首则描写了蔷薇水是妆奁中的奢华。“熏炉斗帐自温温,露挹蔷薇岭外村。气韵更如沉水润,风流不带海岚昏。”“美人晓镜玉妆台,仙掌承来傅粉腮。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
宋人好熏衣,传统用熏笼熏香较蔷薇水直接洒衣要麻烦,北宋郭祥《颍叔招饮吴圃》有云:“番禺二月尾,落花已无春。唯有蔷薇水,衣襟四时熏。”又有刘克庄《宫词》中“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在罗衣死到香。”宋人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记载:“大食国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
梳妆
熏衣
调香
供佛
宋人调香也不免要使用蔷薇水。《香谱》载“李王花浸沉”:“沉香不拘多少,剉碎,取有香花蒸······带露水摘花一盌,以甆盒盛之,纸盖入甑蒸食顷,取出,去花留汗,汁浸沉香,日中暴干,如是者三,以沉香透润为度。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杨万里《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也有:“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锯沉百叠糁琼英,一日三薰更九烝。”宋代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里记载:“永嘉之柑为天下冠,有一种名‘朱栾’,花比柑橘,其香绝胜,以笺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实花一重,花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徹甑去花,以液渍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暴干,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
蔷薇水除了生活之用外,亦有供佛之用。佛教称香水为阏伽水,《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中记载:“由献阏伽香水故,行者获得三业清净,洗涤烦恼垢。”而在河北定州北宋静志寺塔基地宫、安徽无为县北宋舍利塔塔基、天津蓟县独乐寺塔塔基、南京长干寺塔塔基、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均有盛放蔷薇水的玻璃瓶。
03
中国古代花露的制作
花露
自宋代开始,关于蔷薇水的蒸馏技术出现在文献记载上。中国古代蔷薇水的制作沿袭中国传统烧酒蒸馏的制作工艺,并且根据中国本土花卉生长情况,除了蔷薇外,还开发出来素馨花水、茉莉花水等等。
宋人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记载:“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至五羊效外国造香,则不能得蔷薇,第取素馨茉莉花为之,亦足袭人鼻观,但视大食国真蔷薇水,犹奴尔。”
明代永乐年间陈诚的《西域番国志》记载:“值蔷薇盛开,富家巨室植皆塞道,花色鲜红,香气甚重,采置几席,其香稍衰,则收拾炉甑见,入作烧酒之制,蒸出花汁,滴下成水,以甆瓯贮之,故可多得。以浥酒酱(浆),以洒衣服,香气经久不散,故凡和香品,得此最为奇妙也。”明代《香乘》一书中也记载了“取百花香水法”和“蒸薄荷油脑”。
不过,如上的方法都是空气冷凝法,产出效率低,不易批量生产。而随利玛窦来华的熊三拔留下了《泰西水法》则在“兜牟上盖布,并常用冷水浇湿布”以提高冷凝效果。到了明末,方以智在蒸馏提香器的顶部设有一个盛冷水的“圩“,用于冷却蒸汽。“铜锅,平底,墙高三寸,离底一寸作隔花,钻之使通气,外以锡作馏盖。盖之,其状如盔,其顶圩,使盛冷水,其边为通槽,而以一咮流出其馏露也。”
04
香露的在明代的药用
明代的熊三拔在其《泰西水法》中提出香露的药用价值。他认为香露是香材的精华之所在,易于吸收,这与现在精油的芳香疗法有所接近。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总结了17中香露的功效。
香露
功效
金银露:乃忍冬藤花蒸取,鲜花蒸者香,干花者少逊,气芬郁而味甘,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疮毒,尤能散暑。《金氏药帖》云:金银露专治胎毒,及诸疮痘毒热毒。《广和帖》云:清火解毒,又能稀痘。
薄荷露:鲜薄荷蒸取,气烈而味辛,能凉隔发汗,虚人不宜多服《金氏药帖》:清凉解热,发散风寒。
玫瑰露:玫瑰花蒸取,气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点酒服。《金氏药贴》:专治肝气胃气,立效。
佛手露:佛手柑蒸取,气香味淡,能疏隔气。《金氏药帖》:专治气隔,解郁,大能宽胸。
香橼露:香橼蒸取,气香味淡,消痰逐滞,与金橘橙露同功。
桂花露:桂花蒸取,气香味微苦,明目疏肝,止口臭。《金氏药帖》:专治齿胀牙痛,口燥咽干。《广和帖》:止牙痛而清气。
茉莉露:茉莉花蒸取,气香味淡,其气上能透顶,下至小腹,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然只可点茶,不宜久服,令人脑漏。
蔷薇露:出大食、占城、爪哇、回回等国,番名阿剌吉,洒衣经岁其香不歇,能疗心疾,以琉璃瓶盛之,翻摇数回,泡周上下者真,功同酴醿露,皆可以泽肌润体,去发脂腻,散胸隔郁气。又一种内地蔷薇露,系中土蔷薇花所蒸,专治温中达表,解散风邪。
兰花露:此乃建兰花所蒸取者,气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郁。
姜露: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
椒露:鲜椒蒸取,能明目开胃,运食健脾。
丁香露:气烈,味微辛,治寒避胃痛。
梅露:鲜绿萼初放花采取蒸露,能解先天胎毒,六月未出痘小儿,和金银露食之,极佳。
藿香露:清暑正气。
白荷花露: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止血消瘀,清暑安肺。
桑叶露:治目疾红筋,去风清热。
甘菊花露:清心明目,去头风眩晕。
在《红楼梦》中,宝玉的玫瑰露香妙非常,“一碗水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的了不得”(第三十回),而这种香露服之可令“头目清凉”(第六十回)。果然是清代江南贡品啊。当年苏州织造李煦给康熙皇帝进奉中就有桂花露一箱、玫瑰露一箱、蔷薇露一箱。
有暇调香
感格自然清净身心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有暇自得
fe
生活
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