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被誉为药铺小神仙的中药,清热解毒

在中药的世界里,总有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现代家喻户晓的金银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味经典良药,但却不知道它的历史渊源。那么,这个金银花究竟是怎么来的?如果从药用植物的角度来说,金银花是来自一种名叫忍冬的植物,这种植物有点意思的是,它的藤蔓,“凌冬不凋”,所以称之为忍冬。也就是说,金银花其实就是忍冬这种植物的花蕾,而忍冬除了花蕾入药,它的藤茎其实也入药,只不过一个叫忍冬藤,一个叫金银花,它们俩都是一根藤上的,但是二者的临床作用,却是既有相似,又各自独立。但时至今日,声名大噪的却是金银花,而忍冬藤却被隐退江湖。

时至今日,金银花在临床运用中极其广泛,便有“植物抗生素”、“药铺小神仙”等美誉[1]。但是,对于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其实一直存在争议。有认为金银花始载于《本草纲目》的[2];也有认为金银花首载于《名医别录》,名忍冬,自宋代《履巉岩本草》始称金银花[3];也有人认为金银花以忍冬之名首载于《肘后备急方》,《苏沈良方》始称金银花[4]。但是,这应该还不是金银花的最早历史起源,据王德群先生考证,金银花的原植物忍冬,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别覉”[5]。也就是说,金银花及其原植物,实际上已经有几千年的药用历史了,只不过最初并不是以花蕾入药。

金银花虽然原植物是忍冬,但是它的品种却很多,比如淡红忍冬,短柄忍冬,黄褐毛忍冬,水忍冬,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净花菰腺忍冬,大花忍冬,异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滇西忍冬,皱叶忍冬,峨眉忍冬,细毡毛忍冬,盘叶忍冬[2]。在现代,山银花、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细苞忍冬、毛柱忍冬、大花金银花、皱叶忍冬、盘叶忍冬等品种也作为药用金银花的地方习用品使用[6]。但是,在忍冬科植物中,仅忍冬L.japonicaThunb.一个品种符合传统药用金银花的植物学特征,应作为正品药用金银花的品种使用[7]。但目前的药典,主要收录的是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四大品种。

对于金银花的历代本草中,最早以金银花之名传世的是宋代的《苏沈良方》,主要是用来治疗痈疽疮疡的;《履巉岩本草》虽然记载了金银花之名,但是对于功效,却是包含了藤茎花叶的。而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所以,并没有将金银花与忍冬藤完全区隔开来。但实际上,比《本草纲目》早的《滇南本草》中,早就已经专门对金银花和忍冬藤的作用做过分开论述,认为,金银花的药性苦寒,具有“清热,解诸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疬”等疾病,认为忍冬藤具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等功效。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在《本草正》中指出,金银花“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并将金银花的主要作用归纳为“善于化毒”,因此对于治疗“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等疾病,“诚为要药”。自古以来痈疽用药时需要区分“毒或脓已成或已溃”和“毒或脓未成或未溃”,但金银花却不需要,“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对于金银花的用法,张景岳指出,可以用酒煎服,也可以用鲜品捣汁搀酒服用,或者捣烂后伴酒外敷。一句话,那就是金银花与酒同用,效果会加倍。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龚廷贤说,“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意思就是说,金银花在痈疽疱毒方面的作用是独一无双的。对于这一点,清代著名的医学家陈士铎,也有类似观点,认为金银花“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不过对于金银花的奇妙作用,明代医学家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还提到了一些新概念,认为金银花在“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等方面颇见功力,“屡屡见效”,并批判“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胀利风虚之用”。对此,清代医家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说道,金银花的作用,虽然“李士材已表其治痢治胀之功”,但却不知金银花“尚有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证”的妙用。由此可见,金银花自明清已降,迅速蹿红。

对于金银花的临床运用,配伍也是一个关键。金银花配连翘,是治温病、急性炎症、疮痈肿毒的常用药对;配蒲公英,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痈、红肿热痛;配黄芪,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配大青叶,常用于治疗热毒为患的疔疮、丹毒、痄腮、喉痹、感染性高热等证;配菊花,常用于治疗疖疮肿毒、多种继续炎症眼病以及风温初起;配地榆,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金银花炒炭配赤芍药,常用来治疗热毒疮痈、热毒痢疾腹痛[8]。要论金银花配伍的最佳药对,还的是金银花配甘草,二药合用,一方面可以降低金银花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金银花和甘草二药的药力温和,对热度较胜者,仅使用金银花或甘草,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两者合用,不仅可以增强金银花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可发挥甘草的甘缓护胃的功效,缓和金银花甘寒对脾胃的影响[9]。

对于金银花来说,药性甘寒,主要归入肺、胃、大肠经,清扬疏透、清解疏散,既善于清热解毒,又善于疏散风热,现代临床中,常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病症。金银花这味中药,以清为主,清中兼透,凡是热毒、风热都可运用,尤其是对于温病来说,适用于各个阶段,在卫分能够透表,在气分能够清解,在营分能够透营转气,在血分能够清解血分热毒。一般来说,金银花生品善于疏散风热、清泄里热,金银花炒炭之后,擅入血分,解毒凉血止痢,金银花蒸馏成露,善于清热解暑。金银花的妙用多多,适用人群也是十分广泛,当然,对于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的人群,还是不要使用。

参考文献[1]邱赛红,殷德良.金银花单品使用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7(1):-.[2]徐炳声.中药金银花原植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14(1):23-34.[3]丁国民,孙龙川.金银花临床应用历史沿革探讨[J].江西中医药,,19(5):45-47.[4]汪冶,肖聪颖,田兰,等.金银花本草考证的商榷[J].中国中药杂志,,35(8):-.[5]王德群.神农本草经图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6]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7]张卫,黄璐琦,李超霞,等.金银花品种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39(12):-.[8]王赤兵.金银花的配伍及临床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4(4):16-17.

[9]刘双,耿炜,张红艳,等.基于《中华医典》探讨金银花用药规律及核心组合药物的现代药理活性挖掘[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4(1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tp/1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