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福州人必做的10件事,老中医揭秘其

本期指导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肖诏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内科医师、教授华碧春

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芸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穆亚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端午节,

除了是一个舌尖上的节日,

也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

福州为八闽首邑,

自古文风鼎盛,

才人辈出,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闽都端午节独具一格,

别有特色。

福州民间流传的《五月节诗》

列出了端午节福州人必做的10件事

(下拉滑动阅读)

江上龙舟竞,

囊中麝瑙诸;

家家忙裹粽,

户户喜悬蒲。

祛毒雄黄酒,

镇邪五色符;

黄烟才放罢,

又贴午时书。

新、老福州人,

你们做了几件?

端午节的健康门道,

你们又知道多少?

吃粽子

“热糍冷粽”这种习俗不可取

福州有种说法,

叫“热糍冷粽”,

即糍粑要趁热的时候吃,

粽子却要放凉了才好吃。

其实不然!

端午至,

又闻粽香,

每年因为吃粽子引起的毛病屡见不鲜。

健康吃粽子要这么来▼

吃粽子别贪多

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芸目前福州的天气处于冷热交替之际,本来就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如果此时粽子吃太多,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复发。

有些人把粽子当三餐主食吃,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喜欢吃粽子,一到两个就差不多了,最好别超过3个。

晚上睡觉前或吃夜宵时,最好不要吃粽子。老人和儿童要少吃。

吃粽子要趁热

吃粽子要趁热,尤其是冰冻粽子要重新蒸透,最好是在热水中加热。

用微波炉加热的粽子,不容易热透,而且粽子中糯米的水分被蒸发,糯米会变得很硬,因此更不容易消化。

同时,夏天天气闷热潮湿,食物很容易变质,吃不完的粽子注意冷冻保存,但要注意包装好,避免交叉感染。

粽子绝配淡茶or蔬菜汤

吃粽子不能配冷饮或马上吃冰水果。吃粽子喝点淡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但不能配冷饮或马上吃冰水果,那样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也不宜配浓茶,因为浓茶会伤脾胃。

吃粽子时,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能帮助消化,都是不错的选择。

王小五

胃不好的人是不是都不能吃粽子?

张芸

不少人认为粽子是糯米做的难消化,胃肠不好的人一律不能吃。其实不然,中医认为糯米是一种非常好的温补佳品,具有补血、温胃、健脾的良好功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反胃、食欲减少等症有很好的辅助食疗效果。

“如果吃完粽子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张芸建议,可以吃些帮助消化的药,如保和丸,也可以搭配吃一些健脾消食和胃的食物,如山药、神曲、麦谷芽、茯苓、白术、山楂、鸡内金等。”

不同的人群吃粽子有不同的禁忌▼

(下拉滑动阅读)

1、高酸胃肠道病人就不适宜吃粽子,吃完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诱发疾病或病情加重。

2、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不宜吃肉粽和加了肥肉的豆沙粽。

3、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

4、糖尿病患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八宝等馅料的粽子。福州人吃白粽时,喜欢蘸糖蘸蜜,但不建议糖尿病人这么吃。

5、绿豆粽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吃,如寒凉体质的人、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虚弱的人、一些正在服药的人或月经期的女性就不适宜吃。

6、痛风患者、胆囊切除者、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等不适宜吃花生粽。

洗药浴

“防五毒”艾叶、菖蒲这么用功效更佳

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肖诏玮介绍,在传统说法中,端午过后,所谓的“五毒”(苍蝇、蚊虫、蜈蚣等毒虫)都来了,所以中医民俗里有在这一天驱毒的做法。因此,五月节就被当作是“全民防疫”“避秽”的开始。

肖诏玮介绍,在端午节,药浴必不可少的两大主角是菖蒲和艾叶,既与端午节的风俗和意义相符,又有良好的消毒杀菌功效。如艾叶性辛、苦,偏温,温络止血,散瘀止痛,除湿止痒,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菖蒲,加水制成浸剂,对各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除了直接用这两种药熬煮成汤水洗澡,也可以加入其他具有清热解毒的药材,功效不仅更好,而且不同搭配药效也不同。

——肖诏玮

肖诏玮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自己的经验,在菖蒲和艾叶这两味药材中,加入艾绒、苍术、鱼腥草、野菊花等其他五六种药材,制成一种具有综合功效的“药浴”中药,病人一年四季都能用。

他提醒,这些“药浴”并不是洗一次即可见效,而是要经常洗。一年四季都可以,而夏天天气热一些,可以将这些方子熬煮成药汤,再加入足够的水,经常冲洗,这样效果最好。

以下这几款不同功效的药浴,操作比较简单,大家不妨试一试。

1、止痒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土茯苓30g

2、清热解毒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鱼腥草30g

3、除湿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苍术20g

4、祛暑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青蒿15g

5、消毒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白矾4.5g

6、利水消肿药浴:艾绒15g、石菖蒲15g、赤地利30g

另外,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内科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华碧春表示,药浴法其实是疾病外治法之一,也就是用药液或含有药液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而我省药浴较为常见的就是采用艾叶、九节菖蒲、桃枝、忍冬藤等具有舒经活络作用的中药。不过,大家泡药浴时这些注意事项要了解。

泡药浴注意事项▼

(下拉滑动阅读)

华碧春提醒,药浴也要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谨慎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药,不可盲目使用。

“洗药浴,除了药材选择有讲究,不同温度的药浴适合的人群也不同。”华碧春表示,例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等人群适用39℃-45℃的热水药浴;而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人群,药浴汤的温度要稍低于体温。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泡浴前必须先用清水淋浴,把身体冲一遍,以保持药池的卫生。人开始进入浴池中泡药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待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膀部位,以便有个适应过程。泡完后要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穿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2、洗药浴时间不宜太长,特别是全身热水浴。由于人在泡浴时,汗出得较多,加上皮肤血管充分扩张,有可能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临睡前也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3、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肠胃处于空虚状态,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而饭后立即药浴,会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

4、华碧春教授还提醒,有血压过高、严重心衰、肺功能不全的人,或者有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洗药浴。

5、肖诏玮提醒,不同的药材,对皮肤有保护或破坏作用,因此皮肤病者或皮肤有破溃者最好不要随便泡药浴。实在想泡药浴的皮肤破溃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浴。为避免泡浴引起其他感染,建议女性最好使用淋浴的方法。

雄黄酒

如今一般不拿来饮,而用来喷

端午习俗中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很多古代电视剧里,也都有喝着雄黄酒过端午的片段,如《白蛇传》里就有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的情节。

福州还有“持爻簪蒲额头王”的习俗。这里的“额头王”,指的就是每逢端午节时,用雄黄酒在孩子额上画个“王”字,比作猛虎,为了辟邪防蛇。只是现在,这一充满童趣的习俗已经愈加少见了。

不过,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穆亚敏说:“雄黄主要外用于杀虫、解毒,外搽治疗恶疮、蛇虫咬伤,也可喷洒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地方,以避毒虫危害。但由于雄黄有毒性,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将雄黄粉末倒入白酒或黄酒中稍加浸制就饮用,不仅达不到驱邪、解毒的目的,反而会中毒。

——穆亚敏

“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内服。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加热经氧化还原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有剧毒,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之说。”穆亚敏说。

穆亚敏解释,酒可以扩张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的吸收,短十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即会中毒,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至死亡。

“只有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喝,每天的摄入雄黄量还必须低于0.1克,而且不是单纯摄入组合配方,一般配制的都是组合配方,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人们饮用雄黄酒。”穆亚敏说。

现在,多数人用雄黄粉末制作的雄黄酒,太阳晒后,一般不拿来喝,而是用来喷洒在房屋阴暗角落或室外草丛,用作驱虫。

来源:东南快报记者林雅/文

编辑:林雅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cf/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