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水,我的泪……??
端午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上班日,雨神再一次光临。
浙江省气象台发布消息:浙江开始进入梅汛期。
这也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杭州正式入梅了!
潮湿部队正在向你靠近!未来几天,雨神还将对杭州加强进攻。
市气象局说,由于梅雨形势不典型,入梅后将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多分散性强降水。前期降水偏多,部分江河水库水位高,土壤水分饱和,进入梅汛期后,强降水和集中性降雨过程进一步增多,极易引发洪涝、城乡积涝、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
杭州市气象局说:今天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局部暴雨;14-16日杭州处在强降雨带北缘,有阵雨或雷雨,南部淳安、建德等地局部有暴雨;20日左右副热带高压北抬,杭州还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
今年入梅早了还是晚了?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副热带高气压带稳定于中国大陆北纬20°~25°,给处于其北面的江淮地区带来持续性的降水。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
市气象局说:年以来,杭州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3日,出梅日在7月7日,平均梅雨期为25天左右。这么算来,基本属于正常入梅年份。
黄梅天因为阴雨不断,湿气大,空气流通慢,气压偏低,所以人不但感觉闷热,头晕乏力,身上粘腻,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比如消化道疾病,过敏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和皮肤癣病等,这时候,是否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应对呢?
急性肠胃炎
暑热气候容易伤及脾胃,扰乱胃府,让人不思饮食,闷热潮湿的气候也加速了食物的腐败,如果食用不洁的食物后,极易诱发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预防办法
1.空调温度不易过低,电扇也要避免猛吹。
2.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吃隔夜菜,避免生吃虾、螃蟹、生蚝等海鲜,易霉变的食物要及时储放冰箱。
中医应对妙招1.受凉引起的寒湿阻滞: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甘草(炙)75克,剂量请遵医嘱。2.饮食不节引起的食滞胃肠:药用焦山楂、蒲公英、海螵蛸各20克,茯苓、连翘、瓦楞子各15克,神曲、陈皮、莱菔子各10克,清半夏、厚朴各8克,每天一剂,连服三天。过敏性疾病霉变物质等致敏源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们的生活,引发过敏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预防办法:1.少吃油腻食物。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避免接触过敏源。
中医应对妙招过敏性支气管炎: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节.根)、肉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炒),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二两半,剂量请遵医嘱。风湿性疾病因为天热,无节制地吃冷饮冰品,或经常在外冒雨涉水,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塞经络,凝滞关节,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劳损、扭伤、骨折处和手术切口等部位及关节的疼痛。
预防办法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冷饮冰品需有节制食用,不淋雨或在外露宿。
中医应对妙招风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剂量请遵医嘱。足癣空气温暖潮湿,人的脚常常成了真菌的温床,患上足癣后,脚趾间易起水疱,瘙痒,脱皮疼痛等症状,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如果不有效处理,不仅会传染他人,如果细菌渗入到血液,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预防办法勤换袜子,避免穿球鞋,靴子等不透气的鞋子,减少脚底与脚趾间汗液的积存。
2.常用热水泡泡脚,洗后用毛巾擦干,洗脚盆和毛巾要专用。
中医应对妙招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两味药用水煎取汁,待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用药5-10天。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将上述几味药用水煎取汁,然后待温后足浴,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一剂,每剂可用2次。除了这些有效地应对方法,中医专家还提醒大家,黄梅天可食用冬瓜、薏米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食物,防治身体湿气过重,如果你还有其它应对梅雨季的小妙招,欢迎在留言处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