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鹤膝风治疗方案大全小编精心

膝关节炎治疗方案大汇集

膝关节腔积液

肖某,男,61岁,肖家山村人,年3月4日初诊。

右膝关节腔积液三月,初不甚痛,仅于劳累后憋胀而已,后积水增多,疼痛渐剧。某医院予以手术治疗,术后不久,关节腔又积液矣,且疼痛有甚于手术之前。某院又穿刺抽水两次,每次约30ml,然每抽后之翌日,液积如旧。余向于此证以技穷而谢绝,今患者因手术、穿刺无效,失望于外科,转恳于余,始诺一试。以其膝肿发热,步履维艰,腰重如带五千钱,及舌苔黄腻,脉滑略数,视为湿热下注,即《金匮要略》肾着类证也,拟三妙汤加味治之。不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者,以彼系寒湿而此属湿热也。

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0g苡仁30g车前子15g银花15g丹参30g茅根15g三剂

二诊:疼痛略减,积液同前。以其年老体弱,更需健脾益气。拟刘绍武先生之解肌汤加味:

葛根30g黄芪30g党参30g丹参30g银花30g车前子15g茅根15g丝瓜络15g苡米30g牛膝10g

连进八剂,关节腔积水殆尽。后其子患病门诊,询而知之也。

膝五针

36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治疗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临床上以退行性骨关节病引起为多见。

本病临床症状以局部肿胀、疼痛为主,检查可见浮髌试验阳性,关节活动时有磨擦音,局部皮肤温度稍增高,多数病例屈膝受限,部分病例伸膝受限,约10°~20°。X线片检查多数有退行性改变。

滑膜肿胀有2种表现:一是波动感,属滑膜积液;二是僵硬无波动感,属滑膜肥厚。两者治法稍有不同,前者偏重药物;后者偏重手法。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用中药、手法、导引锻炼等综合治疗,经过2~3月治疗无效者,再考虑中西医结合方法(膝关节镜冲洗结合中药内服)治疗。

(一)外用药物

1.滑膜积液:外敷三圣散。1~2天更换1次。

2.滑膜肥厚:外敷消瘀散,用法如前。

积液或肥厚基本消退以后,局部仍有疼痛或粘连,用下肢洗方熏洗。

后期恢复阶段外贴伤膏药类,一般贴于膝关节内外两侧,局部用绷带包扎,或用“护膝”固定。

(二)内服药物

局部肿胀积液有灼热感者,宜化湿利水,清热解毒,用二妙散加味:炒苍术6g生米仁12g汉防己9g炒黄柏9g土茯苓9g车前子9gg川牛膝9g赤小豆9g生地12g赤芍9g丹皮1.5g甘草3g。

积液已不明显,局部肿痛或有粘连,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四物汤加味:生地12g丹参9g王不留行9g赤芍9g丹皮4.5g延胡索9g当归9g川牛膝9g炙地鳖虫1.5g川芎9g土茯苓9g生甘草3g。

作穿刺抽液者,为防止感染,可酌加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黑山栀等。疼痛严重,夜间常痛醒者,可加镇痛药如:乳香,没药,青皮等。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可加强筋药如:千年健,川断,楮实子等。

右膝关节滑膜炎(痰湿入络)女65岁

素体肥胖,右膝关节积劳致伤,肿胀疼痛,步履屈伸活动欠利,X摄片显示:右膝髁间隆突变尖,髌股关结间隙狭窄,苔薄腻,脉细。症为痰湿入络,经脉气血失和,治拟舒筋活血,化痰利湿消肿。外敷三色三黄膏+黑虎丹、接骨粉2。

炒牛蒡9克 炙僵蚕9克 全当归9克白术白芍(各)9克 川牛膝12克 续断12克制南星9克 制苍术9克 泽漆泽泻(各)9克忍冬藤12克 威灵仙12克 玉米须15克延胡索9克7帖

二诊 9月9日

右膝关节肿胀较减轻,仍觉疼痛,不耐久行,苔薄腻,脉细,再拟上法进商。外敷三色三黄膏+黑虎丹、接骨粉2。

炒牛蒡9克 炙僵蚕9克 全当归9克 白术白芍(各)9克 川牛膝12克 续断12克制南星9克 制苍术9克 泽漆泽泻(各)9克独活9克 威灵仙12克 延胡9克炒桑枝12克 7帖

诊断:右膝关节滑膜炎(痰湿入络)

三诊 9月16日

右膝关节肿胀渐减,久立多行后肿胀反复,休息后减轻,苔薄,脉细,再拟上法出入。外敷三色三黄膏+黑虎丹、接骨粉2。

炒牛蒡9克 炙僵蚕9克 白蒺藜9克全当归9克 白术白芍(各)9克 川牛膝12克制南星9克 泽漆泽泻(各)9克 独活9克 威灵仙12克 仙灵脾12克 鸡血藤12克千年健12克 7帖

诊断:右膝关节滑膜炎(痰湿入络)

按:牛蒡子汤乃石氏验方,豁痰消肿,舒筋通络,专治痰湿留注经络之症,本案系右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痰湿入络范畴。痰随气行,循经环络,痰湿致病。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故石氏治疗该症时,注重病机,同时立法遣方不拘泥于一方一法,而是辨正施治,灵活运用,所以每获良效。

膝五针

内外合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治法

小编创制内服经验方关节痛消方,由熟地、刺蒺藜、北黄芪、鹿角霜、当归、黄柏、苍术、薏苡仁、鸡血藤、伸筋草、牛膝、乌梢蛇、水蛭、蜈蚣等组成。

中药外敷法

我们经常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以伸筋草、透骨草祛风散寒,强筋止痛;独活、羌活除寒湿,通利关节而止痛;草乌、威灵仙、防风祛风除湿止痛;川芎、红花、刘寄奴、姜黄活血化瘀止痛;艾叶温经止痛;佐以牛膝以加强活血,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诸药合用共奏良好的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强筋止痛之功用,效果显著。

外敷关节处

中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进展

□周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中药内治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不少学者对本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莫少庸以中药汤剂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肝肾亏损、气阴两虚、痰湿和寒凝瘀阻4型,并分别施以加味二仙汤、柔阴通痹汤、祛痰通痹汤、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刘洪旺等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气滞血瘀型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痹阻型以当归四逆汤加独活寄生汤加减;肝肾亏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张建福等将本病分为3型,气血凝滞型,方用化瘀通痹汤;肝肾不足型,方用增生汤;寒湿痹阻型,方用通痹汤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薏苡仁、木瓜。

除辨证论治外,许多人采用专方治疗骨关节炎。程永远认为,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是本病有效治法之一,以归芎化瘀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60例,有效率95%。齐立卿等强调本病发病以虚为主,治疗以补肝肾治本为主,以培元固本、生津荣骨立法,用扶元荣骨汤治疗64例,总有效率92.18%,复发率18.75%,且远期疗效较好。曹向阳等从整体观念出发,围绕肾、肝、脾三脏立法组方,以滋补肾阳为基础,温煦肢节、气化水湿。运用自拟壮筋活血汤治疗本病,并与壮骨关节丸治疗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壮筋活血汤效疗明显。

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用可借助其药力将舒筋通络,祛风散寒之药直接作用于患膝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骨内压,促进炎症吸收,缓解或消除症状。中药外治主要有熏洗法、中药熏蒸法、中药贴敷法、热敷法。汪永夫等应用关节腔内注射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例,疗效理想,无副作用。崔育生自拟外敷药剂(土鳖虫、乳香、没药、红花、当归、牛膝、羌活研末,加醋或凉茶水调成糊),外敷患处,用纱布固定。童培建等自拟熏洗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膝。结果根据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87.38%。无严重并发症。

膝关节骨关节炎案。女,40岁。

初诊:年3月19日。主诉:二年前起两膝疼痛。开始时上下楼梯疼痛,以后逐渐行走疼痛,休息后好转。曾经外院拍片报告,双膝退变,多种治疗后但疼痛反复发作,右膝更明显。检查:两膝关节无明显畸形,右膝伸屈活动有磨擦音,股骨外髁压痛,浮髌试验(一),左膝亦有轻度磨擦音,局部压痛不明显。X线拍片示:两膝关节退变,右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脉细数,苔薄白。患者从事站立工作几十年。诊断为:双膝关节骨关节病。

治疗:积劳损伤,肝肾不足,筋骨退变,先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生地12g白芍9g川芎9g当归9g地鳖虫4.5g炙乳、没药(各)9g路路通9g络石藤9g鸡血藤9g鹿杖根9g千年健12g。2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原方加川断9g楮实子9g桑枝9g川牛膝9g女贞子9g制首乌12g。去炙乳没。再二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在治疗期间嘱其暂换坐位工作。

按:膝关节骨关节病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得病后应早期治疗,并在工作和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在治疗分清虚实或虚实并重,或挟有外邪辨证用药。

类风湿性鹤膝风症案

朱××女45岁,诊号

初诊:年1月3日,

主诉:半月前突感右膝关节肿痛,痛引髋股。

外院拟诊为“反应性关节炎”、“髋骨滑膜炎”,予消炎镇痛药未效来诊。刻下右膝关节肿痛,右骶酸楚,步行欠利,双手指有晨僵感,无发热。

体检:右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色如常,皮肤灼热,屈曲不利,疼痛明显。浮髌试验(+),苔薄白,脉细。

实验室检查:血WBC14.9×/L、ESR35mm/h、RF(阳性)

证属:风热入络,痰瘀交阻,经络闭塞。

诊断:(中医)鹤膝风

(西医)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拟:祛风通络、益气蠲痰。

方药:青风藤30g忍冬藤30g藤梨根30g白英30g金雀根30g汉防己15g生黄芪30g怀牛膝30g远志10g石斛15g生米仁30g生甘草15g共14剂。

复诊:年1月17日。

右膝肿痛明显减轻,皮温如常,浮髌试验(-)。原方加减服药1月后晨僵症消失,3月后复查ESR4mm/h,坚持服药至九个月时,RF转阴性,患者至今未出现反复。

按:类风湿关节炎发于膝部者中医称“鹤膝风”,治“鹤膝风”奚氏推崇验方新编的“四神煎”,誉其为治鹤膝风的专方,四神煎由黄芪、牛膝、石斛、远志等组成,有益气养阴、蠲痰消肿之功,而白英、青风藤、汉防己既有抗炎镇痛作用,又具备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效应,并且毒副反应小,易于坚持长期服用,加诸藤类药是加强祛风解毒、舒筋通络之力。

鹤膝风酒方

酒醅糟四两,肥皂一(去子)芒消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瓯。研匀。日日涂之,加入烧酒尤妙也。

鹤膝风针灸处方:膝五针,即鹤顶、膝眼(左右2个)、阳陵泉透阴陵泉,膝关(起加强作用)。 

膝五针

内外兼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不易根治的内科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效慢、效果不佳。自年7月至今,笔者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洗药、膏药,内外兼治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对数千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选取其中例典型病历,总结报告如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不易根治的内科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效慢、效果不佳。自年7月至今,笔者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洗药、膏药,内外兼治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对数千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选取其中例典型病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学网转载请注明选取的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第四版)。其中男6例,女性94例;年龄10~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0年。例患者均见有周身关节对称性红肿疼痛,晨僵时间>1小时,双手指关节梭形变,类风湿因子增高。

1.2外治法。医学网转载请注明中药浴治疗:

①药物组成:羌活、毛狗、姜黄、松节、年健、灵仙、木瓜、防己、透骨草等。

②使用方法:上述药物粗粉碎后装入布袋,加水ml,先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个小时左右,然后将煎煮好的药汁倒入浴桶,加适量清水(水量以患者坐入浴桶水至胸部即可),调节水温至39~40℃,患者浸入水中,浸泡20分钟出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部分患者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可用党参20g,麦冬20g,五味子20g,煎浓汁,加红糖调味后代茶饮,以补充体力。

穴位贴敷:

①药物制备:选取天南星、川乌、草乌、木鳖子、土虫等药物,经传统方法制成8cm×8cm大小膏药。

②使用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取适当穴位帖敷,上肢可选肩隅、曲池;下肢可选膝眼、涌泉;腰背可选腰眼;同时均可加阿是穴。3日更换1次,12天为1个疗程。肿痛较重患者可外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以促进药物吸收。

1.3内治法。医学网转载请注明风湿热郁证: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

①热重于湿: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处方:石膏50g,知母20g,秦艽20g,当归20g,忍冬藤20g,黄柏10g,灵仙20g,丹参20g,乌蛇20g,防己15g,松节20g,白术15g,苍术15g,透骨草20g,甘草10g。

②湿重于热:宣痹汤加减。处方:防己15g,蚕砂20g,苡仁30g,连翘10g,栀子15g,赤小豆20g,滑石10g,甘草10g。

③痰瘀互结:治则:涤痰化瘀、搜风通络。方药:桃红饮子加减。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0g,甲珠10g,皂刺10g,白芥子15g,胆星7.5g,半夏10g,陈皮15g,白术20g,云苓20g,血藤30g,桂枝10g,灵仙30g,牛膝10g,甘草10g。

④肾虚寒凝:治则:温补肾阳、散寒通络。方药:八味地黄丸加减。处方:芋肉20g,熟地30g,云苓20g,丹皮15g,泽泻15g,山药30g,骨碎补20g,故纸20g,独活15g,桑枝15g,寄生20g,豨莶草20g,苡米30g,土虫10g,乌蛇20g,甘草10g,附子15g,肉桂10g,桂枝15g,细辛3g。

⑤肝肾阴虚: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土虫10g,乌蛇20g,甘草10g,芋肉20g,熟地30g,云苓20g,丹皮15g,泽泻15g,山药30g,骨碎补20g,独活15g,桑枝30g,寄生20g,豨莶草20g,苡米30g。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结果

选取的例病例中,临床治愈73例(73%),显效27例(27%),总有效率%。

例:患者,女,39岁,农民,年9月初诊。

主诉:类风湿病史1年,手指变形,两侧肩、肘、腕、膝、踝关节对称性肿痛,左臂不能伸直,发热,体温37.8℃,疼痛的关节夜间喜欢放在被外,但时间长时,则又因为冷而疼痛加重,肿胀处皮温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87mm/小时,舌质红苔黄,脉数略滑。

中医辨证为风湿热郁证,热重于湿,治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口服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处方:石膏50g,知母20g,秦艽20g,当归20g,忍冬藤20g,黄柏10g,灵仙20g,丹参20g,乌蛇20g,防己15g,松节20g,白术15g,苍术15g,透骨草20g,甘草10g。同时配合中药浴、穴位贴敷曲池、膝眼、涌泉、阿是穴。治疗5天后患者体温降至37.2℃,关节疼痛减轻,舌脉同前。原方去石膏,加白僵蚕15g,外用药不变,再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关节肿痛明显减轻,肿胀处已见皱纹,夜间不再把关节放在被外,舌苔白,脉细。原方去知母、黄柏,加甲珠20g,桑枝15g,川断20g,洗药加土虫50g,贴敷穴位去曲池,加腰眼。又经20余天治疗患者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左臂已可伸,血沉恢复正常。病已近愈,投以善后方并带洗药、贴敷药回家休养。半年后随访一切均好,未再复发。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尪痹、鹤膝风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毒邪,邪阻经络,流注四肢关节,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病久损伤肝肾,正气不足。正如《诸病源侯论》云:“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类证治裁·痹证》中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侵,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其治法多在祛风、除湿、散寒基础上,配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法。一般采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停药后病情反复快,单纯中药口服见效慢。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内病外治及辨证论治原则,采用口服中药同时配合中药浴及穴位贴敷等多种疗法相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内外兼治的疗法优于单纯内服药或外用药疗法,口服中药因有外用药相配合,可减少或不用草乌、川乌等有毒药物,外用药物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无须肝肾代谢,可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又能迅速起效,内外结合,兼治兼收,不失为治疗类风湿疾病的好办法。

                







































权威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cf/5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