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结构合理,脏腑功能合宜探源黄帝内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52006.html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编者按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列有专篇,专门讨论食疗和饮食禁忌等相关问题。梁·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也说:“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将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湖北中医药大学马作峰教授和王平、张六通等人在《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系列文章中,从食类、食量、五味、寒热、时令、性别、年龄、进食、禁忌等方面来探索饮食养生的方法,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从生死的角度强调了食物的重要性。《太平圣惠方》云:“安人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精神爽志,以资血气。”

对于食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提出了食生气、气生精、精养气、精气维持生命活动的论点。

但并非所有的食物都对人体有益,不适当的饮食结构又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选择适当的食物种类,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饮食养生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

食物的性味与作用

中医认为食物和中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性质和酸苦甘辛咸的不同滋味,也可以通过其性味之偏调整脏腑的功能,如果食物的种类单一,就会造成人体脏腑功能的紊乱,所以食物种类的选择一定要丰富多样,谷肉果蔬的搭配要均衡合理。

关于食物的性味,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做了深入研究,《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不但描述了谷肉果蔬的性味功用和所归的脏腑,还提出了“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强调饮食结构要多元,食性滋味要平衡。这段文字虽然只是举例说明,但它依据五行学说,确立了不同食物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因此,这段文字成为后世养生学家发展饮食养生学说的理论依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食物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如:味辛者散,味酸者收,味苦者坚,味咸者软,这就要求饮食结构不能单一,过食某类食物可能会因其食性之偏而损害脏腑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烹调技术也日趋精细,人们的饮食已经由原始的果腹发展到品尝鉴赏,且酒类、茶叶等也越来越普及,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养生学家都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对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如明代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说:“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不但指出五味太过对气机的影响,而且还提出了酒升气、茶降气的观点,丰富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饮食失宜是致病原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认为五味对五脏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坚持食用某类食物,日久可以补益五脏之气,即“久而增气”;但若过久又会对脏腑造成危害,即“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饮食养生的一个难点就是要把握时间的长短,维持合适的限度。

关于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灵枢·根结》篇有论述,曰:“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提出肉食为主的人其肌肉软弱无力,健康状况较差。一般而言,养尊处优、食物过于精美的人,其脏腑气血的功能常常比较虚弱,因此《黄帝内经》的这种结论即使放到现在也仍然符合实际情况。

《黄帝内经》还有大量饮食失宜导致具体疾病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认为化脓性疾病是因为长期进食膏粱厚味引起,说明《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偏嗜肥甘,能够化热生火,形成痈疽疮毒的现象。《素问·通评虚实论》已经认识到糖尿病、中风等疾病与饮食肥甘有关,谓:“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这里的消瘅主要是指糖尿病;仆击、偏枯是指中风。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饮食五谷的致病规律做了简要概括:“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说明饮食不当对人体的损伤具有复杂性。

饮食结构宜多元化

由于饮食单一可以因其食性之偏影响脏腑功能,所以中医养生非常重视饮食结构的多元化。《黄帝内经》的很多篇章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在说明饮食所化生的津液可以“内渗骨空,补益脑髓”的同时,也强调了饮食应全面,五谷不可偏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指出“谨和五味”是气血流畅、身体健壮的前提条件,不但可以使筋脉柔韧、骨骼粗壮,而且还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谨和五味”就包含有食物种类宜多,营养成分要均衡的意思。

现代研究证实食物种类过于单一,可以造成多种营养障碍或代谢紊乱,所以《黄帝内经》这种强调饮食结构要多元的养生思想,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分析,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现代养生保健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之,饮食养生的最基本要求是饮食结构合理,营养成分均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食物的性味特点合理调配食物种类,克服饮食的偏嗜,避免饮食伤正,做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作者简介

马作峰,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老年病、消化、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亚健康调理和中医养生理论的推广普及工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0-15),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古今书籍余本在线/离线阅读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古人护牙,因地制宜办法多

女人“宫寒”百病生,想做“暖宫娘娘”要这样!

清热解毒金银花,通络解毒忍冬藤

学好中医,你必须做到这3点……

徐文兵:中医对手脚冰凉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茉莉入药一室香,健胃消愁不用愁

中国地域医学流派录

滋补壮强话黄精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补肝气温肝阳小议

学好中医,该如何读书?

调和五味保健康

站桩与静坐各有所长

三七代茶饮,远离富贵病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

高血压的膳食疗法和气功疗法

孩子鼻根发青,是怎么回事?

蚍蜉撼树:蚂蚁有什么价值?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腰痛怎么办?

更年期用药心得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建议收藏

菜中和事佬——大葱

中医知识:桑与菊

中医与营养学的结合

化湿行气说豆蔻

中医皮肤保养给您白皙光泽好肤色

中医的治法不仅只有吃药一条路

桂花栗子粥,坚持不“泻”

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千般疢难,病因不越三条

陈姥姥谈“小儿咳嗽外治法”

从舌头看宝宝的健康状况

秋乏嗜睡当心疾病作祟

罗大伦:什么样舌象的人特别容易发脾气?

说说手太阴肺经

孔伯华运用桑寄生经验总结

伤肾的两种情绪

调节体液治便秘四例

中医眼中的10个健康标准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一位27岁癌症患者的自白:我是如何把自己“作”出癌症的!

红薯靠边站,它才是地下的“土人参”!补脾胃、防痛风、升免疫,千万别错过

补药一堆不如吃它一把!每天几粒,健脾养胃,补肾强腰!

名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

学点色诊知识

一个小动作,男人补肾,女人瘦腿,简单易学!

中医名方:补阳还五汤的妙用

失眠有六种,分清调理更有效!

戒烟难、戒酒难、考试紧张,穴位疗法轻松解决

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

小儿秋泻脐疗有方

低头摸脚,百病治好!很多病在脚上都有开关!

衰老不可抗拒的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秋天的菊花可赏、可药、可食,既好看又好用!

痰湿体质,还有亚健康怎么办?

养生密码—阴阳

黄芪当归汤,中医补气补血的第一良方

蔬菜颜色“红绿黄白”营养都不一样,最该多吃的是……

秋冻错,生病根!注意了,秋冻千万别低于这个“数”

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治疗10大妇科病的艾灸简易法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zz/6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