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妇科最重经带胎产。临床所见,带下缠绵难愈之人,体质多虚且病情复杂,常湿瘀互结,该如何用药既能驱邪又能扶正呢?学习一下班秀文先生的经验吧!
妇人带下与湿瘀有密切关系,湿与瘀合,脉络凝滞不通,进而加重病情,使冲任二脉功能难复,进而五脏功能失调。
故其治疗,疏通脉络是一个重要措施,只有瘀去新生,血脉得复,脏腑经络功能才能正常,带下才能治愈。
藤类药物,质地刚柔相济,得地之阴气滋养,天之阳气润濡,能曲能伸,最善通经疏络,故清除脉络瘀积最善;
络通瘀祛,肝之升发之气得行,脾之运化得健,肾之封藏得蛰,任脉得通,带脉得束,带下焉有不愈之理。
现举数味藤药如下。
1鸡血藤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善入血分治血病。
西南文史古籍最早记载西南少数民族使用鸡血藤的经验,认为鸡血藤最善治血病,补中有行,虚实之症皆可用之。
《顺宁府志》称其为“血分之圣药”。
我认为该药以补虚为主,善治虚证;但补中有行,巧治瘀血;且通养血脉,堪治顽疾。
故不但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用之,对于湿瘀带下,鸡血藤也是常用之药。
鸡血藤色红如鸡血,因而得名。
但鸡血藤是以补为主还是以行为主,古时虽有争论,但一般将其归入活血药之中。
如《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该药“活血、暖腰膝,已风痰”。
《饮片新参》认为其功用“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从壮族百姓以鸡血藤膏久服治贫血、血虚肢麻的经验,经长期实践,该药属强壮之剂,以补为主。
主要是补助肝血,鼓舞升发之气;同时,也具有通行之功,即补中有行,主要是温通之功,暖助肝气、温通血脉,使肝之升发疏散,通疏气血,令气条达的“将军之性”得以充分发挥;
故不但用鸡血藤治疗冲任功能不足、气血不和的月经病变、胎产病变等各种杂症,更用于治疗湿瘀带下诸疾,且在治带的同时,使血气之冲逆得以调和,血脉通而百病愈。
肝藏血而主疏泄,肝之失和在带下病的发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肝气不和气血皆病,气血一病,百病丛生。
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肝之气不升发,可致血凝不通,若为肝寒,则病情更甚,而湿为阴邪,性属凝滞黏腻,治宜温宜散。
若肝失疏泄,不但血凝,阴湿也会更甚,故使用鸡血藤一味,虽药物平凡,但补中有通,性温而治血,实为一箭三雕之义。
其一,甘补之药,适合妇人柔弱之体,滋肝之阴,益肝之阳;
其二,疏通血脉,祛瘀生新,有利于肝气阳刚之性之复苏;
其三,温通血脉,驱散阴邪,使血行湿也祛,不但利于瘀阻之疏散,而且利于湿邪之清除。
由于鸡血藤补中有通,善治妇人诸疾,且久服无伤身损体之虞,故可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炎症所致带下,如宫颈炎、盆腔炎,甚至某些盆腔肿块影响所致带下症。
各种慢性炎症所致带下,常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且患者由久病所扰,不但精神状况较差,且体质往往虚中夹实,虚实夹杂,难以平复,成为世人所谓顽疾痼症。
从多年的临床经验观察,久带顽疾,湿瘀一般较重,且体质多虚,气血多不足,故欲速治不可,速祛不达,只有徐图缓攻;
从气血调治入手,扶正祛邪,在扶持正气,调理气血的基础上,使用化瘀除湿而不伤正的药物,使正气得复,邪气得除,病情才有转愈之机,疗效才能巩固。
而鸡血藤集补通于一身,补不滞邪,通不伤正,且性属温和,可益肝阳之气。
肝为妇人之先天,与肾脾互为母子制约关系,肝气得疏,肾气得复,脾气得运,瘀祛湿清,最利于带脉之恢复。
故鸡血藤为各种带病常用之良药,适用于带病日久,缠绵不愈;或黄带淋漓,或赤带时作,伴见小腹隐痛,腰膝如折,月经不调,伴有瘀血,经色紫暗之人。
又临床使用,病人常连服鸡血藤数月而益觉壮实,无任何不适之感,究其原由,主要是该药味甘入脾,味苦入心,虽善调肝而实为脾心肝俱治之良药,故在治带方剂中,本药为一味主要药物。
2忍冬藤
忍冬藤即金银花藤,是清热解毒良药金银花的茎叶部分。别名又叫金钗股、大薜荔、千金藤、鸳鸯草、金银藤。
性味甘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通络,临床用于瘀热邪毒壅盛者。
陈自明《外科精要》用于治疗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
《医学真传》称:“夫银花之藤,乃宜通经脉之药也。......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岂必痈毒而后用之哉。”将忍冬藤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气血壅滞不通诸症。
《苏沈良方》称“忍冬,古人但为补药,未尝治疽。.....”
忍冬藤虽为金银花的茎叶,但药用与花有一定的区别。
花质轻清,善于清热解毒,尤其是解气分之毒效果显著;
而忍冬藤质较重厚,不若花之轻扬,故解气分热毒之力不及金银花,然通络清热,清脉络之热毒则效力优于其花;
且茎藤之属,质地重着,故治下部之湿瘀壅滞、脉络不通有良效,且古人已有用之补药之先例,故久服无伤身殒体之忧。
带下俱为湿病,临床上带下缠绵难愈之人,体质多虚且病情复杂,常湿与瘀合而蕴热阻络。
形成各种盆腔的慢性炎症,除了下腹部隐痛不适,或有包块之外,常见带下或黄或赤,或如脓样,淋漓难净,味臭而痒,服药久而不效,或过用苦寒则头晕目眩。
此类患者,若用峻猛之药攻邪逐瘀,往往病未去而正已伤,各种变症峰起;
若用滋补之药以扶正气,往往正未复而邪气已复盛,故治疗当顾正气又要驱邪气,驱邪与通络补虚三方面兼顾,不可顾此而略彼,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在体虚与湿瘀俱重的带下病之中,忍冬藤为首选药物,该药清中寓通,且能扶正,用之得当,最善清除盆腔湿瘀之包块,使络通脉畅,瘀祛新生,而顽带得愈。
又妇人阴盛之体,平素操劳烦重,最易因郁致瘀,故脉络不通最为常见,而郁症一生,百病易成,常为加重病情及诱发新病的一个潜在因素,故妇人之病,应注重从血调治、通络为先。
尤其是带下等阴湿瘀重之病,更应治带不忘血、治血不忘瘀,故不管瘀重与否,忍冬藤均为治疗带下诸病、通络清瘀的一味良药。
3夜交藤
夜交藤又叫首乌藤,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肝脾经,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之效。
《本草再新》称其“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饮片新参》称:“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陕西中草药》称其:“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本草正义》认为其有“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之功,属“有利无害”之药。
我认为该药既为首乌之藤,则既禀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之性,又有通络之功,故治疗带下兼有肝肾不足之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等最为适用,属于以补为主,补中有通之药。
妇人以肝为先天,肾为人体生殖之根,故带下等妇人疾患,日久病及根本,最易出现肝肾阴虚;
肝虚则疏泄不及,肾虚则封藏不能,使带病经久不愈,且带病既久,多有瘀阻,故纯补虚则邪气壅滞,纯祛邪则体虚难支,惟有补中寓通之剂最为合适;
故以夜交藤治之,以肝肾俱治,肝肾固而脉络通,先天足而邪气祛,带下焉有不治之理?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传统文化家人必备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孩子患上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