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许多风湿病患者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一到这个季节,他们就会感觉到:让人烦恼不堪那些腰酸背痛、颈肩关节疼的症状减轻了,有的甚至一点症状也没了,好像不治而愈似的。于是,很多风湿骨病患者就开始“放肆”起来,在饮食、吃药、防寒保暖等方面一点儿不注意。吹着空调、喝着冷饮,一不小心受寒就更加重了风湿的病情。
风湿:广义上认为凡是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于风湿病。中医将风湿痹痛,分成寒、热两种。
1寒痹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一般的受寒引起的风湿疼痛中,往往会有这三个致病因素的影子。
因此,中医把受寒引起的风湿寒痹,分成行痹、痛痹、着痹三种。
其中风邪为主者,疼痛游走,叫做行痹。
阳气不足,遇到寒邪疼痛剧烈者,是寒邪为主,叫痛痹。
湿气为患者,关节疼痛以麻痹为主,重着,关节肿胀,叫着痹。
诊断要点:
寒痹多以肢体关节(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症。
腰背、四肢关节及肌肉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以痛处不移为特点。
其痛有逢寒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变、关节屈伸不利、形寒肢冷、昼轻夜重的特征。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寒痹为受寒引起的风湿痹痛,一般中医调理此病会根据症状不同而采用疏风、祛湿、温阳的方子调理身体。中医专家说,现代人的体质普遍有气血虚弱的症状,因此治疗寒痹首先要扶正气血,同时祛风散湿,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湿寒痹泡脚方
熟地六克、当归六克、赤芍六克、川芎六克、桃仁六克、红花六克、伸筋草九克、透骨草九克、桂枝六克、茯苓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桑枝六克、丝瓜络六克、艾叶六克。
此方熬水半个小时,然后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最好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即可,一般泡五天为一个阶段。
方解:这个方子以中医著名的桃红四物汤打底,为的是养血活血,中医有句很著名的话,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面对气血虚弱之人,如果一味祛风散邪,就会因为正气不足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风湿散去数日又再复发。打个比方,如果身体气血不足,体内管道就是空的,即使祛除了风邪,也容易重新被风邪占领。
注意事项:该方有温阳的作用,适用于受寒而病情加重的人,这种人舌质的颜色不红,容易怕冷,受寒以后发病,而且局部感觉很凉。该方需与热痹的症状区分使用。孕妇忌用。
2
热痹
热痹,是人体感受了湿热之邪而出现的病症,此时患者会舌质红,关节会红肿,患处的温度甚至都会升高,疼痛严重,遇到热更重,同时口渴、心烦、脉数。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夏天,或者是南方的水边。热痹是由湿热导致的疾病。这种疼痛,也会在身体的各个关节游走。
诊断要点:
热痹的症候一般都有体温偏高,关节或肌肉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搏动性跳痛;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肿胀;关节或肌肉压痛明显,按之灼热,或局部皮肤发红,舌质红、苔黄,脉象细数或滑数。
热痹为湿热引起的风湿痹痛,中医治疗往往采用清热、祛湿的方子治疗。
风湿热痹泡脚方
生石膏三十克、生地三十克、桂枝六克、知母九克、赤芍九克、桑枝九克、丝瓜络六克、蚕沙九克、薏苡仁九克、连翘十五克、苍术九克、忍冬藤九克、栀子九克、黄芩九克、玄参九克、赤小豆十五克、甘草六克。
此方熬水半个小时,然后兑入温水,泡脚,在泡脚的同时用毛巾蘸药汁包裹患处,每天最好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即可,一般泡五天为一个阶段。
方解:这个方子里面以白虎汤打底,清热,同时祛湿。方中重用生地,因为《神农本草经》里面就用地黄治疗痹症,而且说:“生者尤良”,经过医家的实践,确有良效。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汇群股份
一起分享中药世界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