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院植物馆

蕺菜

蕺菜,这个字估计很多人不会读,常说有边念边无边念中间,好像这个字都不靠,该念啥?还是我来揭晓谜底jícài。

蕺菜,因为其枝叶具有鱼腥味而称为鱼腥草,现代人更习惯叫它鱼腥草,而不叫蕺菜;又因其叶片形状好像猪儿的鼻孔,又称为“猪鼻孔”,又或叶片好像猪儿一侧的耳朵,故又称呼为“侧耳根”,又像猪儿耳朵搭下又为“折耳根”。

蕺菜的形态特征

三白草科蕺菜属。

植株有鱼腥气。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

叶薄纸质,有腺点,卵形或阔卵形,两面有时除叶脉被毛外余均无毛,背面常呈紫红色;叶脉4-7条;托叶膜质,顶端钝,下部与叶柄合生而成鞘,且常有缘毛,基部扩大,略抱茎。

总苞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钝圆;雄蕊长于子房,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蒴果,顶端有宿存的花柱。

花期4-7月。

蕺菜的分布

产于中国中部、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

校园在绿地常见有生长。

蕺菜的习性

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大片蔓生。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以上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蕺菜的食用方法

蕺菜自古以来就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蕺菜也作为一种美食佐料,是人们就餐的绝佳选择,如四川、广东、贵州等省,蕺菜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如蕺菜炖鸡汤、凉拌折耳根、蕺菜鲫鱼汤、蕺菜肉丸、蕺菜拌青笋等等。

蕺菜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1.抗菌:现代研究表明,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蕺菜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鱼胆草素是蕺菜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2.利尿:蕺菜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

3.消炎:临床实践证明,蕺菜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

4.增强免疫力:蕺菜还能增强机

治病验方

1.肺脓疡:蕺菜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用7天。

2.流行性腮腺炎:新鲜蕺菜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两次,3天即可治愈。

3.习惯性便秘:蕺菜3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

4.急性黄疸性肝炎:蕺菜60克,茵陈30克,虎杖2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20剂,即可痊愈。

5.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蕺菜30克,甘草6克,车前子3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6.泌尿系统感染:蕺菜30~60克(鲜草加倍),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7~10天。

蕺菜的历史

传说,公元前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和夫人成了吴王的奴仆和臣妾。三年后,勾践卧薪尝胆,节衣缩食,上山采蕺(鱼腥草))食,初次尝试的时候,发现它有些鱼腥味,煮起来,味道还不错,于是就领着百姓们都来割这种野草,也因此帮助越国度过饥荒,后来越国由弱变强,打败了吴国。所以大家就简单地称呼它“饥草”。后人叫白了口,就称呼为“蕺菜”,一直沿田至今。

蕺菜的花语

蕺菜的花语:脉动;白色追忆。

受这种花祝福出生的人,一生争强好胜,多能成就一番事业。

蕺菜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有对不孝夫妻时常虐待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一次,老人患了重病,高烧、咳嗽、咳脓血不止,夫妻俩不但赖着不给母亲治病,还怪老人装病。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便送来一条鱼让他们给久病不愈的母亲补补身子,夫妻俩表面上应许着,背地里却瞒着老人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

由于怕邻居再来看母亲时自己的丑事露馅儿而影响面子,儿子便到山坡上采来了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煮了骗母亲说是鱼汤,让母亲喝。善良的母亲信以为真,喝了一碗又一碗,不料,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后来,这事还是传了出去,人们在纷纷谴责这对不孝夫妻的同,也知晓了这野菜的药性,也由此唤为“鱼腥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能医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cf/2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