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习一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故事等为一体,实时
相传年以前,大禹率数百部下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山区疏导积水,大禹身穿短裤,赤裸上身和腿脚,他和部下一起用耒等工具挖掘沙石,和部下一天同吃两顿饭。有一天天将傍晚,伙头来禀报:“大王,锅里的米饭做好了,可以用饭了吗?”大禹用手摸摸早已扁塌的肚子,看看饥饿无力的众人,他把凸着肌肉的黑褐色胳膊一挥,高声下令:“开饭了!开饭了!”众人立刻朝饭锅奔去。
铜锅里的小米饭黄灿灿的冒着诱人的香味,伙头用勺子给大伙盛饭,每个人的土陶碗里就放一勺,因为带来的粮食不多了,只能节省着吃。当大禹把土陶碗伸过来时,伙头给盛上一勺,刚要再搭上一勺时,大禹快速把碗抽回,他平静地说:“算了,我吃多了,就会有人没饭吃呢。”吃着饭,伙头偷偷对大禹说:“大王,咱的小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运啊?”“啊?你不早说,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运吧。”
深夜,大雨骤降,如同瓢泼,用树枝搭起的棚子漏水,大禹和部下起身蹲着,等待雨停,等待天亮。可天不随人愿,天亮了,大雨却没有要停的样子,天又黑了,大雨也没见变小,大禹和众部下饿着肚子在棚子里熬着。大雨一直下两天两夜,山沟里的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处的大山变成一座孤岛,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半上午,伙头被湿柴冒的黑烟呛红了眼睛,终于把最后的小米煮熟了,每人只够吃几口的。有点米饭垫着肚子,大禹又和大家疏导洪水去了。
人们两天没有吃饭了,围山的洪水只退了一点点,大家的肚子在咕咕直叫,粮食,粮食在哪里?人们开始焦急了,偶尔有人来报:“又饿昏了一个。”大禹支撑起身子,看着洪水,竭力思考逃生的良策。他突然看到满山的土茯苓,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动,被水冲出的块茎显示着肥厚,他灵机一动,用力招呼部下:“弟兄们,我们不能在山上等死,我先尝尝这些叶子能不能吃。”说罢,他撸一把土茯苓叶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嚼,皱着眉头咽下去。等了片刻,身体没有不适感,肚子也不饿了。他大声喊:“弟兄们,吃这些叶子啊,就是有点苦,但是吃了饿不死。”众人一听,纷纷把土茯苓叶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帮伙头挖沙土里的块茎,伙头用铜锅煮叶子和块茎,人们又能一天吃上两顿饭了。大家吃了几天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还治好了。
围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运来了粮食,他们又继续疏导大陆上的积水了,人们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遂给它起名叫禹余粮。现在,一些人家还有种植呢。
3别名和来源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龙、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4产地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5性状鉴别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二种不同的药物,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土茯苓是常绿攀缘状灌木。
6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7性能特点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萆薢汤(《景岳全书》);也可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配伍治之,如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若与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又可用于湿热皮肤瘙痒。 3.痈肿疮毒 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8功效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
9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10注意事项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11药理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治疗:土茯苓2两(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6天。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1两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1.5~2两,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8两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3.治麻疹:预防用%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肚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克,水煎分2次服。
12土茯苓妙用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医院年师承和确有专长培训班开始招生了,只要您有一颗热爱中医的心,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班详情请在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鐧界櫆椋庝笓绉戞瘮杈冮潬璋?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摢瀹舵渶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