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的界定与内涵
小儿正常体温可波动在一定范围,根据测定的部位不同,正常小儿腋温为36.5~37.2℃,肛温为36.5~37.7℃,舌下温度较肛温低0.3~0.5℃。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时间≤1周,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目前大多数儿科临床采用腋表测温,因其较方便,且不易引起交叉感染。
小儿体温易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季节与时间,小儿夏季的体温略高于春秋冬三季的体温;每日上午与下午的体温略有差异。
2、活动、哭闹、进食后、衣被过厚、室温高亦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左右;反之,若饥饿、热量不足或保温条件差,则体温可降为35℃以下。
3、测量时间:不同体温测量部位的测量时间不同,肛表2min,腋表5min,口表3min,过久或过短的测试均可影响其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人体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主要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机制调节来实现。对于小儿而言,1个月以下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期,皮下脂肪较薄且肌肉不发达,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因哺乳哭闹或环境温度改变等,可引起患儿体温波动。3岁以下为婴幼儿期,此期小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下,容易患病。早期表现为发热,因脑的兴奋与抑制系统动态平衡不稳定,易发生烦躁、高热惊厥。
3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儿对疾病有一定抵抗力,发热时的临床症状接近成人,出现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小儿高热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机体耗氧量加大,过多的水分丧失可致脱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呼吸急促。
注意:
(1)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2)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不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于是作用。
对于小儿来说,如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选择退热药时应有明确的原则,根据药物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廉价、易得的药物。另外,在用药之前应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小儿的用药特点及剂量。
物理降温:≤3个月,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如冷湿敷法、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温水浴等。
外用制剂:
?人工牛黄、水牛角、忍冬藤、连翘、黄芩苷、大黄、石膏、青礞石(煅)、平贝母、淡竹叶、甘草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本品各单味药的药理作用见相关药物。综合药理作用有:抗炎、抗感染、抗病毒、解热镇痛、化痰止咳、解痉导泻。此外还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解毒护肝胆、抗惊厥等多种药理作用。
?
中医:外感热病,感冒、咳嗽、白喉、支气管炎、哮喘等。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1、最佳使用年龄:8个月--6岁
?2、最佳使用时机:风热初起、风寒入里18小时后;
?3、最佳使用疾病;
中医症候:痰热内盛、咳嗽喘息、痰黄粘稠、便秘溲赤、高热惊抽;
西医病名: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肺炎。
感染性发热采用雷允上六灵解毒疗法,给予六灵解毒丸,口服(根据小儿年龄,用法用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每日2-3次。六灵解毒丸,真是神奇的小药丸,每个药丸的重量只有0.克。虽然剂量小,但是起效快,疗效强,可内服外治,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消炎、抗病毒等功效,广泛用于上感、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牙根周围炎及痈疽疮疖、无名肿痛等症。
邮箱:tfrerkshyb
.鍖椾含鑳芥不鐤楃櫧鐧滈鍚?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埌閭e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