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
.12.21
童
听众朋友、老年朋友,大家好,我是《老年天地》节目记者钰童,“串门儿”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带大家串一次远门儿。上个月,首届武当山老子文化节隆重举行,我在那里采访时遇到了一对年逾古稀的“神仙”夫妻,他们是一对年轻态、健康乐的教师夫妻,带着孙女参与活动,还在文化节最后一天登台表演太极扇。一起来听听当时的串门儿录音。
爷爷叫苏金生,73岁,奶奶76岁,叫陈惠祥。大家都亲切的称呼陈惠祥“童心阿姨”、“童心姐姐”,甚至还有人叫她“童心妹妹”。虽然主要是过来帮忙女儿带孩子的,但是因为人缘儿好,大家都帮忙带着孩子玩儿,老两口反而比在家里轻松。陈奶奶说:我们走到哪都有很多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一种气场,会吸引很多人靠近他们,他们说原因是夫妻俩都乐于助人,待人真诚热情。
苏爷爷和陈奶奶年轻的时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固原山区的农业学校和师范学校教书,苏爷爷教畜牧兽医,陈奶奶做地理老师,一干就是十二年。后来对口调到湖北襄阳教书,苏爷爷进到襄阳农校,奶奶进到襄阳七中做了地理老师,一晃又是二十年。可以说把青春献给了教育。还有了三个女儿,女儿也成了老师。苏爷爷曾获得过襄阳市道德模范、襄阳市风范长者、襄阳市读书达人等荣誉称号。一起风雨相伴五十年,夫妻二人感情很好,院子里的邻居们都很羡慕他们,一家子还是大家公认的“五好家庭”。
都说老师好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苏爷爷却并不赞同这个比喻。他认为学生和老师是互动的,学生回馈给老师的真实分享其实也促进了老师的成长。苏爷爷在做老师的时候经常有学生会问他一些生活问题,后来苏爷爷发现这些其实是心理问题,于是主动去北师大自修心理学,考了心理咨询师证。退休以后就开始做心理辅导的工作,除了通过博客和出书传播心理学知识,还在老年大学讲心理学课,给社区的义工做心理辅导,现在还是襄樊市社工协会的特聘专家。
陈奶奶喜欢“赶时髦”,而且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童心,用她的话说是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保持一颗童心。陈奶奶的爱好是写作、打太极、旅游、养花、做手工、做衣服。她说“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喜欢新鲜事物的她,不仅玩转照相机、摄影机,而且每次旅行拍照回来都要自己做美篇,还自学了视频编辑。陈奶奶说:“活出自我了,孩子才不会操你的心。你活出自己了,孩子也能活出自我!”陈奶奶得意地说,我写作开始还是网友教我的,他们说会说话就会写作,把你说的写下来就行了,就这样我写作上路了。
写博客是苏爷爷和陈奶奶共同的爱好,两人一起坚持写了12年,而且都出了自己的书。
苏爷爷博客名字叫忍冬藤,苏爷爷说这个中药和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忍冬藤忍过寒冬,迎来长满青藤的时节,还开出黄色和白色的小花,花虽然不起眼,却芳香四溢,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同年轻的时候他在西北生活三十年,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中从事教育事业还养育了三个女儿。
←
青葱岁月
前段时间两人参加五十年同学聚会,回首往事很多人总结说在西北的生活是“不堪回首”的。但是童心奶奶说:“我们积累了自己的精神财富,到这个份上就按照这个份上去活,在西北的生活虽然物质贫乏,但是我学会了自己垒灶、垒鸡窝、做衣服,没有苦的感觉,我们从来都不抱怨”。
那
年
夏
天
苏爷爷和陈奶奶两人风风雨雨转眼五十年,不仅共苦,也同甘。一起开博客,一起写书,一起旅游,一起带孙子。陈奶奶还经常跟女儿们撒撒狗粮:“你们找的老公都没有我的老公好!”
在去年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的纪念微博上苏爷爷这样写道:
五十年前,一对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远离故土,在祖国的大西北相逢,结成了冥冥中的情缘。我们有相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有颇多的共同语言,同为一个目标从事着教育事业,由相知、相爱到牵手走进婚姻,亲密而温馨。
我们没有山盟海誓的许愿,却忠诚地相依相伴,真诚地守护,在平淡的日子中相濡以沫,同舟共济。
我们没有富足的金钱,却有着快乐的心态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经历了风风雨雨,却锤炼了坚强的意志,不畏困难,从不颓废,而是勇往直前。
我们没有显赫的权势与地位,却能赢得同仁与邻里的称道;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以自身言行影响着子孙后代。平凡人干着普通事情,却让我们的人生有着一定的分量。
五十个春秋,我们经营了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与谅解,构建了和睦、温暖的气氛。这与贤内助的贤惠、真诚、善良、勤勉、任劳任怨密不可分,也是老伴齐家能力的体现。虽为平民百姓,家风却对子孙有潜移默化的滋养功能。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爱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们活得真实,活出了自我,余生当更加珍惜。
走进金婚,我们的感情比金坚,愿情更深远、让爱更长久。
时间流逝真情如磐石
爷爷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动情地唱了一首他最喜欢的歌曲《幸福在哪里》,仿佛唱着这些年的往昔岁月。
爷爷一边唱,奶奶在一旁笑着打拍子。奶奶俏皮的说:我会跳舞!他会唱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