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魅力来自健康禅养院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中药的魅力

当似麻黄,解浮躁之表。

亦如朱砂,安不定之神。

苁蓉处世,细辛为医。

胸怀远志,心系苍生。

这里有一个关于中药的小故事:

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个中药名。

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思夫之情。

中药——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一:远古时代:《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它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实践过程。

二、夏商周时代:由于有了酒,人们开始炮制中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三:秦汉时期:西汉初年已有药物专书流传民间《汉书.楼护传》谓:“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全书7卷,载药种。南朝刘宋时期,雷敦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长孙无忌、李勤领衔,苏敬等23人,修《新修本草》,全书共54卷,载药种日本律令《延喜式》即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的记载。

六、宋、金元时期: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吏证类备急本草》。

七、明代: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参考了多部文献,对古本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总结。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

又有酸苦甘辛咸五味

还有升降浮沉四个趋向,

君臣佐使四个作用,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等十二归经。

中药之“中”

中药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是中国的意思,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舯,笃驰。”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的意思。《管子内业》中认为”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另外,庄子在《人间世》中说:“肤乘物以游心,环得已以养中,”《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实际上中医药的“中”字正是源于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药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大夫有"钟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平和的药物。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中药的“药”

我们看“药”这个字。《说文解字》说“药”是治病草,商代钟鼎文中已有“药”字出现。《说文解字》曰:“药,治病草。从帅乐声。”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从艸,樂音。它是这样写的——“藥”

上面是草,底下是个音乐的乐。音乐的根本是和谐,和谐来源于五音的合和,就如同药之配伍。和谐又是快乐的源泉,快乐可以驱散心中之郁闷,又是最好的治病良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药的根本也是和谐,而音乐又是药之上品,因为只有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灵魂。

神奇的中药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那是因为中药讲究配伍,配伍的原则是要守“方正”的原则,不能乱来,乱来就是乱枪打鸟,希望瞎猫可以碰上死耗子。比如说有人咳嗽了,就把中药里能治咳嗽的药都用上,这就是乱来,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延误病情。如果你胃酸过多,而中药里有九味药是去胃酸的,把这九味药都开在药方里的毫无疑问是庸医,那只能叫药,不能叫方子,方子是有“道”的。上医开方子就像在为我们的生命画一幅画或谱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好比“桂枝汤”药方,里面没有一味治感冒的药,可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感冒给治好了,这就是因为它配伍精准,非常和谐。这就叫做君臣佐使

中医认为,人和万物都得天地一气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人得病就是人体气机出现了偏盛偏衰的情形,所以要借药物之偏性来调整人体的盛衰。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中医用药是按草根树皮昆虫土石的形色气味来划分其阴阳五行归属的。

比如,根茎的药可以钻透土地,所以有通里的作用(白芍);树枝树梢则有生发之性(桂枝);树皮有包裹收敛的特性(肉桂),而果核的收敛性质又更大于皮类;花儿有宣散郁结的作用(月季花、玫瑰花);果实生在高处却最终要下落,故而有使气下行的作用……总之那些发现中药之美的神农们是优雅而安闲的君子,他们和四季一同生长和收藏,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着美丽和健康……

真正的“开方子”是要明理:明医理,明药理。比如说有人感冒发烧了,如果是有汗、恶风寒、头疼、后脖颈僵痛、脉浮缓,则属于太阳经受寒,可以用《伤寒论》名方“桂枝汤”;如果是无汗、脉浮紧,则是“麻黄汤”;如果是少阴发热,脉沉细,上热下寒,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就一个“发热”,中医就有无数的对治法,其原则就是“六经辨证”,哪一经出问题了,就用哪一经的方子去对治。因此,中医大夫必须明“望、闻、问、切”,明白“六经辨证”。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谁首创了写病历?快来看看吧!

入伏!快来获取一份三伏天养生宝典吧!——来自健康禅养院

成立中医委!民间呼声越来越高!

什么是康养?你知道吗?了解中风先兆,摆脱老年杀手!了解中风先兆,摆脱老年杀手!第三篇——来自健康禅养院

智慧健康直播邀请

盛夏如何养生?才能身心康泰?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中医之始,健康之道;中医论道,医源总说;中西参融,古今合璧;继往开来,无极无始;大道泛兮,运通天下;请贤赴会,共和天下;天地立心,万世太平;每周五健康直播+中医论道之,博极医源、共论医道、承古滋今、康养身心;每周五晚上19.30-----,夏季养生之道,不见不散。点击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zz/6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