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每年3月下旬至4月开花,一直持续到夏季,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银花还有另外一个常用名字,忍冬。入冬老叶枯落,叶腋再簇生新叶,经冬不凋,因此被称为“忍冬”。忍冬最早被记录在汉末的医学典籍《名医别录》里,金银花的名字相传是由药王孙思邈命名的。相传,孙思邈一日看病归来,见两姐妹晒药,便讨茶喝。孙思邈喝完后,只觉甘冽甜美,热清神爽,仔细询问后得知,“这种花初开如银,久则如金,就叫金银花吧。”孙悟到其药性,在后来不少方剂中以此花为主药。和很多中药传说一样,金银花的民间传说中同样凄美,一千五百年前,中州大地一个村庄,有一位姓黄神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名字不用猜,自然分别叫金花和银花。一次突发瘟疫,无药可治,姐妹俩乞求上天,愿意姐妹同心化作良药来解除这恶疾,药仙被两姐妹的诚心打动,将她们化作一株并蒂开花的植物。以此入药后果然治好了恶疾。乡亲们感念于此将这种药命名为金银花。又把自己居住的村落更名为“黄德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封丘县的黄德镇,据说,至今当地每年都会举办热闹的庙会,来歌颂金银花姐妹的功德。传说很玄幻,但金银花的功效却是实打实的,大自然中有的花以容颜取胜,如牡丹。有的花以个性骄傲著称,如梅花。而金银花闻名则是以药性──最朴素最原始的植物抗生素。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疗治疮疡之王。《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对于热性感冒,咽干鼻燥,干咳流泪。金银花配上开黄花的连翘、嫩竹叶、老荆芥、绿薄荷,小火煮开,就是有名的银翘散。金银花的茎枝又名银花藤或忍冬藤,也能入药。它味甘,性寒,入肺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采摘金银花很有讲究。刚打苞的金银花,苞长2厘米左右,呈绿色,将此时采摘下来的金银花晒干后,用干净棉布缝好给小宝宝作枕头,是再好不过的天然药枕。对促进婴儿的脑部发育非常有好处,而且金银花柔软、舒适,对婴儿的头形不会有影响,还可以预防宝宝头颈处长痱子。即将开花的金银花苞,长约3~4厘米,是饮用效果最佳的时候,这时采摘下来,放在竹匾上晒干,装袋后可以长期储存,饮用时取少许用开水冲泡,味道上乘。开花过后的金银花,药效逐渐减退,此时的花朵虽好看,但药用价值已经不大,但泡茶的味道仍不逊于花苞,也可以适当采摘。据一些老花农说,金银花在晒干的过程中,不能接触铁器,也不能翻动,接触铁器会让花失去药效;翻动会使金银花变成黑色,饮用时味道和功效都会减退。金银花还可以用来熬粥——银花菊花粥,原料为金银花5克、白菊花5克、粳米克。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等粥熟时加入金银花、菊花,稍煮5分钟即可。这粥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痢的作用,适用于暑天感冒、头痛、眼睛红肿、咽喉肿痛等症。金银花“祛病除疾养颜色”,确实如此。我们还可以用金银花煎的汁来洗澡,不仅祛痱止痒治痘痘,还可以给全身皮肤来个大扫除,草木清香,绿意盎然。这个法子还可以治疗小宝宝的湿疹呢,祛湿毒的同时还不刺激皮肤,比花露水还管用。
二
金银花的养生之道
01
金银花洗浴
中医认为,盛夏时节,暑热夹湿,蕴结肌肤,毛窍郁塞,乃生痱子。预防痱子关键在于祛“暑湿”和“郁塞”。
一旦大规模爆发长痱子的时候,建议使用金银花洗浴,把金银花煮水以后药浴即可,洗药浴的时间不能太久,每次2到3分钟,次数不能过于频繁。
02
三花茶
做法:取金银花、菊花各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可清热解毒,缓解咽喉肿痛。
03
金银花露
做法:取金银花50克,加水毫升,浸泡半小时,然后先猛火、后小火煎熬30分钟,加冰糖后放入冰箱备用,味甜清香,是夏季的上乘保健饮料。此茶有清热解暑、解毒、养血止渴的作用。
04
金银花山楂饮
夏日人们爱上火,易引发大便不通畅,大便不畅会使肝肠代谢的毒物淤积在体内,容易导致口苦、口臭和臭屁多的情况,常使人尴尬。对于爱上火、便秘、口苦口臭的人,可试试金银花山楂饮。
做法:金银花30克,山楂20克,蜂蜜适量。将金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旺火烧沸15分钟后,将药汁倒入盆内,再加清水煎熬15分钟,将药汁倒入盆内。将两次药汁放入锅内,烧沸后加入蜂蜜,代茶饮,能清热消食、通肠利便。
防中暑可以喝绿豆银花汤,取绿豆克、金银花30克,加水适量煮10分钟左右即可,喝下清汤暑气全消。
05
金银花连翘甘草茶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金银花、连翘、甘草各5克,砂糖适量。1.锅内加毫升水,放入洗净的金银花、连翘、甘草。2.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续煮20分钟。3.加入砂糖,熄火即可饮用。
有排尿不畅、口干舌燥、大便燥结等症者。
-END-来源:网络声明:得膳源道医商学院致力于传播健康·事业·环保·文明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所发布的文字图片除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或其他公众账号平台。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等平台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另外本平台的一切原创内容,公益传播者无需授权,欢迎转载,请勿用作商业。推荐: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