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1、清热燥湿
擅除中上焦湿热
(1)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
(2)大肠湿热之泄泻/葛根芩连汤。
(3)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等。
2、泻火解毒擅清肺热
(1)肺热咳嗽:桑白皮、杏仁等。
(2)急性热病之壮热烦渴,面赤便秘:栀子、黄连等。
(3)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等。
3、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出血:大蓟、白茅根等。
4、清热安胎
怀胎蕴热,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苎麻根。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清上焦热酒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临床
1、小儿肺炎: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g,每岁半包,每日3次。
2、麦粒肿:黄芩、金银花。
3、肾炎、肾盂肾炎:黄芩素注射液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