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用药一、清热利湿74.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
溪黄草、穿心莲、苦木。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溪黄草药性苦寒,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穿心莲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消肿。苦木苦寒有小毒,能清热祛湿解毒。三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利胆之功。
胆胀因肝胆湿热蕴结所致,症见右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有抗炎、抑菌、利胆、镇痛等作用。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无特殊禁忌。
1.本品药性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2.孕妇慎用。
.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不属急性发作期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并戒酒。
5.本品所含苦木有一定毒性,不宜过量、久服。
6.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感染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热、黄疸、上腹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请外科处理。
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次。
颗粒剂:口服。一次15g,一日次。
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次。
片剂:每片重0.5g。
颗粒剂:每袋装15g。
胶囊剂:每粒装0.45g。
二、清热消肿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方中人工麝香芳香走窜,通络消肿,散结止痛,为君药。人工牛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臣药。佐以珍珠、炉甘石、硼砂解毒生肌,软坚散结,收涩止痛;冰片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止痛。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之功。
1.内痔因湿热瘀阻所致,症见大便时出血,有痔核脱出;Ⅰ、Ⅱ、Ⅲ期内痔见上述证候者。
2.肛裂因湿热瘀阻所致,大便带血,肛门疼痛。
.肛周湿疹因湿热瘀阻所致,肛门周围湿痒。
本品外用具有局部抗炎、镇痛和止血作用。
有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后引起月经不调不良反应的报道。
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1.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2.孕妇慎用。
.用于痔疮便血肿痛时应将备用的注入管轻轻插入肛门内,挤入2g左右药膏;用于肛裂时,把药膏敷于裂口内,敷药前应将肛门洗净。
外用。涂擦患处。
软膏剂:每支装10g。
三、清热解毒76.季德胜蛇药片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毒虫咬伤。
毒蛇、毒虫咬伤因蛇虫咬伤,风毒入侵,内攻脏腑所致,症见局部牙痕,红肿疼痛,或起水疱,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乏力,肌肉痠痛;各种毒蛇及毒虫咬伤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有抗惊和镇静作用。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1.毒蛇咬伤用本品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2.脾胃虚寒、体弱年迈、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本品含有蟾蜍、蜈蚣,不可过服久服。
4.用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之品。
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危重症者将剂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时间;不能口服者,可行鼻饲法给药。外用,被毒蛇咬伤后,以本品溶于水外搽,即可消肿止痛。
片剂:每片重0.4g。
77.连翘败毒丸(膏、片)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甘草。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为疮疡常用之剂。以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直折火热邪毒,且大黄、栀子、木通又可泄热通便,使火热之邪随二便而解。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其性疏散,可使邪热透表而除。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凉血消肿,活血散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疮疡由风热毒邪蕴结肌肤所致,症见肌肤红赤、肿胀、微热、疼痛,舌尖红,脉浮数;体表急性感染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孕妇禁用。
1.疮疡阴证者慎用。
2.忌食辛辣、油腻、海鲜之品。
丸剂: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膏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丸剂:每粒重6g。
膏剂:每瓶装(1)0g;(2)60g;()g。
片剂:每片0.6g。
78.如意金黄散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厚朴、苍术、生天南星、甘草。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方中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味共为君药。姜黄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白芷、天花粉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以加强君药解毒消肿之效,为臣药。陈皮、厚朴燥湿化痰,行滞消肿;苍术燥湿辟秽,逐皮间结肿;天南星燥湿散结,消肿止痛,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1.疮疡因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症见疮形高肿,皮色焮红,灼热疼痛;急性蜂窝组织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肛周脓肿见上述证候者。
2.丹毒因热毒瘀滞皮肤所致,症见突发全身发热,患部色红如染丹,边缘微隆起,边界清楚,疼痛,手压之红色减退,抬手复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流注因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症见疮形高突,皮温微热,疼痛,可见一处或多处发生;体表多发性脓肿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有体外抗菌以及抗炎、镇痛等作用。
如意金黄散外敷有引起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的报道。
1.疮疡阴证者禁用。
2.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1.孕妇慎用。
2.皮肤过敏者慎用。
.忌辛辣、油腻、海鲜等食品。
外用。红肿,焮热,疼痛,用清茶或凉水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
散剂:每袋装15g。
四、通淋消石79.排石颗粒连钱草、车前子(盐水炒)、苘麻子、木通、石韦、瞿麦、滑石、徐长卿、忍冬藤、甘草。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连钱草苦辛微寒,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排石;车前子寒凉清热,利尿通淋。两药合用清热利水,通淋排石,功效切中病机,故为君药。苘麻子清热解毒,利湿,合木通、石韦、瞿麦和滑石利尿通淋,增强君药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作用,共为臣药。徐长卿利尿通淋,解毒止痛;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之效。
石淋因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所致,症见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泌尿系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1.孕妇禁用。
2.双肾结石或结石直径≥1.5cm或结石嵌顿时间长伴肾积水者禁用。
1.脾虚便溏者慎用。
2.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适当活动,忌油腻食物。
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次5g(无蔗糖),一日次。或遵医嘱。
颗粒剂:每袋装(1)20g;(5)5g(无蔗糖)。
五、软坚散结80.内消瘰疬丸夏枯草、海藻、蛤壳(煅)、连翘、白蔹、大青盐、天花粉、玄明粉、浙贝母、枳壳、当归、地黄、熟大黄、玄参、桔梗、薄荷、甘草。
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痰湿凝滞所致的瘰疬,症见皮下结块、不热不痛。
方中重用夏枯草清肝泻火,软坚散结,为君药。海藻、蛤壳软坚散结;连翘、白蔹、大青盐解毒消肿;天花粉、玄明粉、浙贝母、枳壳化痰散结,为臣药。当归、地黄、熟大黄、玄参滋阴养血,凉血解毒,共为佐药。桔梗、薄荷载药上行,甘草配海藻相反相成,化瘀解毒,又能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奏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
瘰疬因痰湿凝滞所致,症见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或颌下,锁骨上窝,腋部结块肿大,一个或数个,皮色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以后逐渐增大窜生;淋巴结结核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孕妇禁用。
1.疮疡阳证者慎用。
2.大便稀溏者慎用。
.忌辛辣、油腻、海鲜等食品。
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丸剂:水丸每瓶装9g。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