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本草考证

金银花别名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一、金银花的传说

传说之一

据说很久以前,一名书生和一位富家小姐相爱了。一日散步时,他们发现有一种花成对开放,清香特别,二人触景生情,指花为盟,私定了终生。可是,富家小姐的父母嫌弃书生家境贫寒,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想棒打鸳鸯,拆散这对有情人。书生为此发奋苦读,最终考中了状元,迎娶了爱人,他们还将当初的定情花种满了院子。此花即金银花。有诗以纪念“天地细蕴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

传说之二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孩,大的那个孩子叫“金花”,小的是“银花”。有一年,村子里流行起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的症状表现为高烧不退,浑身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就命丧黄泉。村里的郎中都束手无策,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这危急关头,金花银花主动要求离乡去外面为乡亲们寻医求药。姐妹俩走遍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访遍中原名医,但都无所获。

一日,姐妹俩在华山的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问了她们的情况后,告诉她们一个老郎中的所在地。姐妹俩立即前往当地,只看见一位老者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农看病。姐妹俩上前说明缘由。老郎中说道:“你们的乡亲患的是热毒症……”然后,他指着一屋子等着看病的农人对姐妹俩说:“我需要为这些病人看病,无法跟你们同去。不过,可以告诉你们治病的方法,你们到丘陵、山谷以及树林边去采集一种药材,它的花儿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为白色,后来就变成黄色或是黄白相加,严冬也不会凋零,将它拿来煎药就能治好这种病。”姐妹俩听罢,谢别老郎中之后就马上去采集这种草药,不久便满载而归。姐妹俩用采来的草药煎成汤给乡亲们服用。乡亲们服药后都很快痊愈了。此后乡亲们便把那种草药叫做“金花银花”来纪念姐妹俩的功绩。后来,就渐渐地简称为“金银花”了。

二、金银花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忍冬”一词最早源于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后见于《名医别录》中,“忍冬,味甘温,无毒,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金银花”一词首见于宋代苏城、沈括的《苏沈内翰良方》,“初开白色,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名金银花”。

《本草纲目》对“金银花”之名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注解:“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

历代本草典籍中关于忍冬植物形态的记载较多,唐《新修本草》记载“此草藤生,绕覆草木上。苗茎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其嫩茎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今人或以络石当之,非也”。

明《本草蒙筌》记录了金银花的别名及其别名与植株生长习性的关系:“蔓延树上,藤多左缠。故又名左缠藤。茎梗方小微紫,叶如薜荔而青。四月开花,香甚扑鼻。初开色白,经久变黄”。清代本草中对金银花形态的记载与明朝记载大致相同“忍冬,在处有之。藤蔓左缠,绕覆草木上,或篱落间。茎色微紫,对节叶生。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花初开,蕊瓣俱白;经三日渐变金黄。幽香袭人,燥湿不变。名金银花”。张卫等将历代本草中对金银花的描述和忍冬组21种金银花形态和产地进行对比,发现在忍冬科各植物中,仅忍冬科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符合传统药用金银花的特征。这也与现在使用的金银花品种相符。

历代本草中对于金银花产地记载较为简单,多为“处处有之”等较概括的词。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今处处有之”;北宋《墨庄漫录》“旁水依山,处处有之”;北宋《苏沈良方》“生田野篱落,处处有之”;明《救荒本草》“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辉县山野中亦有之”。

明《本草纲目》“忍冬在处有之”;明《本草乘雅半偈》“忍冬,在处有之”;清《本草述钩元》“忍冬,在处有之”。可见,古代本草中记载的金银花产地为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至民国时期,《增订伪药条辨》中对金银花的产地与品质进行了描述“金银花,产河南淮庆者为淮密,色黄白,软糯而净,朵粗长,有细毛者为最佳。禹州产者曰禹密,花朵较小,无细毛,易于变色,亦佳。济南产者为济银,色深黄,朵碎者次。毫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广东出者,色深黄,梗朵屑重,气味俱浊,不堪入药”。

年出版的《中国中药区划》记载“山东省是我国金银花主要传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近年”。

年,河北巨鹿县开始试种金银花,虽然栽培历史不长,但是发展较快,栽培面积达达5hm2,已发展成为金银花主产区之一。由以可见,目前山东、河南和河北是金银花的主产区。

不同历史时期,金银花作为商品药材其药用部位不同。宋代及宋代以前只用藤叶入药,宋代《太平圣惠方》“热血毒痢,忍冬藤浓煎饮”。《证类本草》引葛洪的《肘后方》,治尸毒云:“忍冬茎、叶,剉数斛”。明代则以茎、叶、花共同入药,《滇南本草》中记载:“金银花,性寒微苦,解诸疮,痈阻发背,无名肿毒,丹流瘰疬。杆,能宽中下气,消疾,祛风热,清咽喉热痛”。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忍冬茎叶及花功能皆同”。明代之后,尤其强调用花,对藤叶的应用越来越少。《本经逢原》曰:“金银花主下痢脓血,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袪脓,泄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

综上,金银花药用开始于晋代,当时以“忍冬”为其药材名,至宋代才出现“金银花”之名。不同时期,药用部位也有所改变,宋代及宋代以前以藤叶入药,明代药用部位增加了花,以茎、叶、花共同入药,明代以后对藤叶应该越来越少,逐渐形成了现在以花入药的习俗。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3次药材商品规格标准《38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54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和《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对药材商品进行分档。《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规定的金银花商品规格等级:《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只有“品别”,没有“规格”。品别分为密银花、东银花和山银花,密银花和东银花根据破裂花蕾、开放花、黄条、黑条、杂质的多少与花的颜色分为1-4等,山银花只分为一等和二等。0版《中国药典》对忍冬藤和金银花做出明确规定,二者分属不同中药。

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金银花检查项目:国家药典对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做出规定,规定干燥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不得少于1.5%,木犀草苷含量不得少于0.05%,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三、金银花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经查明宋代以前的文献中主以藤、叶等入药,到明代才逐渐发展以花入药,并强调花的使用。从清代开始逐渐认识到不同产地金银花品质的不同。《增订伪药条辩》:“金银花,产河南淮庆者为淮密……

禹州产者曰禹密……济南产者为济银……”。《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认为:“密银花:主产于河南省的封丘县、密县、荥阳等附近地区,是具有大毛花纯色金银花的最上层品种。东银花:主产于山东省的平邑、费县、仓山、沂水等地。”现代《中国道地药材》认为:“山东省为我国金银花主产区,见于清《费城县志》: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闻获厚利,不数年山脚水媚栽至几遍”。《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认为:“以河南产的密银花(顶密花)质量最佳;济银花(中密花)质量也佳,但比密银花稍差。”《新编中药志》(第二卷)认为,“金银花主产于河南、山东,均为栽培,以河南密县产者为最佳,商品特称“密银花”,山东产的“东银花”、“济银花”产量大,质量也较好,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认为,“金银花商品以身干,色青白,香气浓,无开头(开放花),无杂质,气香,握之顶手者为佳”。

以上文献表明,金银花以产自山东济南、河南密县和禹州等县地为好,除此之外,采收的花蕾质量较好,开放的花质量次之。

金银花等级附图(等级标准参考:T/CACM.10—)

A-一等

B-二等

C-三等

                







































怎么确诊白癜风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p/5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