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课堂儿童感冒常用中药

随着冬季的来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明显增多,表现为流涕、鼻塞、发热、咳嗽等症状。患“上感”后应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外,服用一些中药制剂可以改善和缓解症状,促使疾病恢复,现把儿童常用中药制剂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成分: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2、蓝芩口服液:成分: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聚山梨脂80。适应症: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一般可自行缓。

3、小儿双清颗粒:主要成分:人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厚朴、板蓝根、连翘、拳参、石膏、莱菔子(炒)、荆芥穗、薄荷脑、冰片。性状:药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甜、微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表里双解。用于小儿外感属表里俱热证,见发热,流涕,咽红,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0.5-1袋,一岁至三岁一次1-1.5袋,四岁至六岁一次1.5-2袋,七岁以上一次2-2.5袋,一日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小时加服一次。4、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主要成分:麻黄、生石膏、金银花、连翘等成分制成。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功能主治:热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小儿咳嗽属风热犯肺证,症见:发热,咳嗽或咯痰,流涕或鼻塞,咽痛,口渴。用法用量:口服,1~2岁:每次3~5毫升;3~5岁:每次5~10毫升;6~14岁:每次10~15毫升,一日3次。5、肺力咳合剂:浅棕色至棕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基本处方是黄芩29g前胡28g百部28g红花龙胆28g梧桐根26g白花蛇舌草25g红管药23g阿司帕坦2.2g苯甲酸钠2g蜜桃香精7.7ml羟苯乙酯-羟基丙酯(1:4)0.5g制成ml。用法用量:口服,七岁以内一次10ml,七岁至十四岁一次15ml,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6、小儿麻甘颗粒:成份:麻黄、黄芩、紫苏子、甘草、桑白皮、苦杏仁、地骨皮、石膏。辅料为蔗糖、糊精。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功能主治:平喘止咳,利咽祛痰。用于小儿肺炎喘咳,咽喉炎症。每袋装2.5g。用法用量:口服。小儿一岁以下,一次0.8g(一次1/3袋),一至三岁,一次1.6g(一次2/3袋),四岁以上,一次2.5g(一次1袋);一日4次。7、双黄连口服液: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有抑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还具有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还具有提高细胞免疫作用,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多种免疫功能。此外还具有解热和消炎作用。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

8、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2.5g(半袋);1-3岁,每次5g(1袋);4-6岁,每次7.5g(1袋半);7-14岁,每次10g(2袋);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9、金莲清热泡腾片:成分: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苦杏仁(炒)。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主治外感热证。加热水适量,泡腾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一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烧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1-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一次;或遵医嘱。10、抗病毒颗粒:成分: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川射干、鱼腥草、重楼、贯众、白芷、青蒿。辅料为甘露醇、环拉酸钠。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开水冲服,一次12~24克,一日3次。

侯伟教授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p/3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