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在治疗常见疾病中有独特的疗效,且相对比西药来说更安全、副作用较小,很多人也会选择在家中备用一些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对付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不仅方便,还能解决问题。但哪些药可以备用,又能对付哪些疾病,您是否都清楚呢?小编今天就和您一起聊聊家庭常用的中成药~
感冒药扑感片
成份:地胆草、苍耳草、山葡萄、紫苏油、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4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7毫克.
功效:辛温解表,疏散风寒。
适应症:用于风寒型感冒、流感所引起的头痛身酸、恶寒发热、喷嚏、流涕、咳痰稀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银菊清解片
成份:忍冬藤、痰火草、野菊花、岗梅、桑叶、薄荷油、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含对乙酰氨基酚4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7毫克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桑菊感冒合剂
成份: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羚羊感冒胶囊
成份: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淡竹叶、桔梗、薄荷油、甘草。
功效:清热解表。
适应症:用于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头晕发热,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
银翘解毒合剂
成份: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清凉喉片
成份:桉油、薄荷脑、枸橼油、薄荷油。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1片,每隔0.5~1小时含服一次。
止咳药苏菲咳糖浆
成份:百部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氯化铵、盐酸麻黄碱、薄荷脑。
功效:祛痰镇咳。
适应症:用于咳嗽,气喘,多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息咳糖浆
成份:枇杷叶、薄荷、百部、陈皮、麻黄、甘草、杏仁水。
功效:镇咳,祛痰。
适应症:用于感冒及其它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多痰气急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4次。
半夏糖浆
成份:生半夏、麻黄、紫菀、桔梗、枇杷叶、远志(制)、陈皮、甘草、薄荷油。
功效:止咳化痰。
适应症: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4次。
强力枇杷露
成份: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功效:养阴敛肺,镇咳祛痰。
适应症:用于久咳劳嗽,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祛暑药藿香正气水
成份: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脾胃药香砂六君片
成份: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半夏(姜制)、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
适应症: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3次。
山楂麦曲颗粒
成份:山楂、麦芽、黔曲。
功效:开胃消食。
适应症: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15克,一日1~3次。
葛根芩连片
成份: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功效:解肌,清热,止泻。
适应症: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安神药归脾液
成份:党参、白术(炒)、黄芪(蜜炙)、甘草(蜜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天王补心液
成份: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制)、酸枣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
清热药夏桑菊颗粒
成份:夏枯草、野菊花、桑叶。
功效: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适应症: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含蔗糖),一日3~4次。
穿心莲片
成份: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适应症:用于邪毒内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小片),一日3~4次。
补虚药八珍液
成份:党参、茯苓、白术(麸炒)、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甘草。
功效:补气益血。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支,一日2次。
固精补肾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石菖蒲、楮实子、山药、金樱子、茯苓、牛膝、小茴香、杜仲、巴戟天、肉苁蓉、远志、菟丝子、甘草。
功效:温补脾肾。
适应症:用于脾肾虚寒,食减神疲,腰酸体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10丸,一日2~3次。
补中益气合剂
成份: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十全大补糖浆
成份: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
调经药复方益母草流浸膏
成份:益母草、熟地黄、当归。
功效:调经活血,祛瘀生新。
适应症:用于月经不调,产后子宫复归不全,恶露不行或过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次。
丹栀逍遥片
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健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
适应症:用于肝郁脾弱,血虚发热,两胁作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8片,一日2次。
风湿骨痛药舒筋风湿酒
成份:春根藤、络石藤、鸡血藤、血风藤、乌多年、虎杖、水高丽、黑老虎根。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适应症: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肢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毫升,一日2~3次。
外用药筋痛消酊
成份:乳香(制)、没药(制)、大黄、红花、煅自然铜、三七、血竭、川芎、郁金、当归、栀子、刘寄奴、紫荆皮、儿茶、白芷、肉桂、防风、木香、香附、厚朴、小茴香、制川乌、制草乌、浙贝母、天南星(制)、木瓜、樟脑、冰片、木鳖子、羌活、陈皮。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用药棉浸渍药液10-20ml,湿敷患处1小时,一日3次。
广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