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中药材(6)
杨思远.01.01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得病就要吃药。可现在草药种植商业化,种植者为追求利润,往往滥施农药化肥,不仅使草药的药性发生变化,而且会出现农药残留。野生草药已很难买到了。
其实,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人得病,往往也都能在身边找到治病的药材。所谓七步之内必有灵草。草药遍地都是,可很多人都不认识,也不会用。在此,仅就石家庄市周边生长的草药作一个会集整理,帮你认识身边之宝,助你健康长寿。
麦冬:
麦冬是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因其为抗寒能力强的长绿植物,石家庄多用作园林绿化或作为草坪裁培,分布广泛。
麦冬以其小块根入药,4月上中旬收获。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再出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搓掉须根,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
麦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麦冬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麦冬主治:用于燥咳痰稠,劳嗽咯血,口渴咽干,心烦失眠。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1、中药麦冬(麦门冬)能益胃生津。用于热伤胃津所致的口渴咽干,与沙参、玉竹等同用,如益胃汤。
2、中药麦冬(麦门冬)能清心除烦安神。用于邪热入营的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常与生地黄、竹叶心等同用,如清营汤。用于阴虚有热,心烦失眠,与酸枣仁、生地黄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此外,本品又可润肠通便,与生地黄、玄参同用,治疗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3、中药麦冬(麦门冬)味甘入肺,能润肺燥、养肺阴,能化痰止咳。用于燥咳痰粘、咽干鼻燥,与桑叶、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用于肺阴亏损的劳嗽咯血及燥咳痰稠,与天冬等分,加蜜制膏内服,即二冬膏。
麦冬用量参考:10-15克。
连翅:
连翅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连翅早春开花,与迎春花花期相近,石家庄市内多作为观赏植物裁培,街心花园多有分布。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连翅味辛微苦微寒,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常用量为6~15g。
用法举例:
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蒲公英: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嫩叶可食用,全草入药,花茎尤佳。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石家庄周边分布广泛。全草入药。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味甘,平,无毒。入阳明、太阴经。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4]
禁忌: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附方:
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
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5):)
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2):33)
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2)
治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治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治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治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薢、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曲曲菜:
曲曲菜,学名叫做“苣荬菜”。
非苦菜,比苦菜的叶厚;苦菜开花是黄色,比蒲公英的花小,单层。在当地有曲曲菜、苦菜、蒲公英、青青菜、奶浆菜(奶浆草,四川),都是不同的菜。此处的图片是曲曲菜。生长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石家庄周边分布广泛,饭店有时会有。
《本草纲目》记载: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
1、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曲曲菜一两,水煎服。
2、治急性咽炎:鲜曲曲菜一两(切碎),灯心草一钱。水煎服。
3、治内痔脱出发炎:曲曲菜二两。煎汤,熏洗患处,每天一至二次。(方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4、治阑尾炎:曲曲菜五钱至一两,红藤二两。水煎服。《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
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砂质荒地、干旱山坡、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石家庄市周边有广泛分布。9-10月果实成熟,由青转黄,叶已大部分枯萎时采收入。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能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
炮制方法:
9-10月果实成熟,由青转黄,叶已大部分枯萎时采收。
①苍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②炒苍耳子:取苍耳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①《神农本草经》记载:“苍耳子,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栾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
②《本草纲目》记载:“苍耳子,炒香侵酒服,祛风补益。”
相关配伍:
鼻渊面有外感风寒者: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用法举例:
1、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仁三两,天麻、白菊花各三钱。(《本草汇言》)
2、除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食医心镜》)
3、治大麻风:苍术一斤,苍耳子三两。各为末,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钱。忌房事三月。(《洞天奥旨》)
4、治疥癞,消风散毒:苍耳子炒蚬肉食。(《生草药性备要》)
5、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罗为末。每服以豆淋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6、治鼻流浊涕不止: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济生方》苍耳散)
7、治目睹、耳鸣:苍耳子半分。捣烂,以水二升,绞滤取汁,和粳米半两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圣惠方》苍耳子粥)
8、治牙疼:苍耳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疼则吐,吐复含。无子,茎、叶皆得用之。(《千金翼方》)
9、治疔疮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出。(《经验广集》苍耳酒)
有人赞赏真高兴……哈哈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