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汤芝荃医师
男,硕士在读,师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所长郭立中教授,曾跟随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习1年,于南京,江阴,常州,溧阳,马鞍山等处义诊已有5年,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人文情怀
“中药书信
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
别具情怀的“中药情书”:“槟郎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中药在国人心目中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药物,中药名称的由来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及医家的智慧,具有深刻的人文气息,承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
”何为中药
1、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分为草本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2、“药”字解:藥,《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乐声。治病草也。”
中药:《说文解字》“中,和也”,“中,正也”,正所谓“一正压百邪”。
作用原理:以药物之偏,纠人体之偏。
选药方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益之”、“实者损之”
用药目的:阴阳平和,中而无病。
神农本草
中药从哪里来?
1、神农尝百草
《白虎通》云:“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氏为子孙后辈的贡献:农耕——民以食为天;中药——保全性命。
2、古人经验的结晶
故事:老药匠一片甘草巧治药厥
“干草棍”的故事——甘草
甘草:味甘,气平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别称:国老——能够像国老一样作为和事佬。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今创尰(zhong,足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
1、《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2、《神农本草经》共录种药
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上药一百二十种,“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神仙),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
中药一百二十种,“主养性以应人”,须斟酌其无毒有毒来使用(养生),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治病),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中药理论
1、四气五味理论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肝、心、脾、肺、肾)
药性:升、降、浮、沉
2、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理论
取象比类
经络理论
选药
用药
例如:
胃痛病:寒邪阻胃
生姜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本草应用
中药配伍原则
中药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结语
1、笨人学医,学医没有捷径。要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中医思想有信心,对其保持强烈的渴望,持之以恒读书、抄书、背书。(信心、激情、坚持)。
2、对于经典,要反复诵读。“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大医精诚》)
3、我们精通中医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开设中医启蒙班,也是希望大家能把中医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得以养护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好友。(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4、通过对中药的认知,在人生事业的升降浮沉中绽放光芒。
崇源医社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复方氨肽口服液裂变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