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时间是每年10月22日。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药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小常识

1、为什么熬中药要用砂锅

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铜、铁器皿。

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会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药性。铁、铝锅则极易在煎煮过程中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且砂锅受热均匀,传热慢,煎药时水分不易蒸发,不容易糊锅。

2、中药的煎煮还要注意

(1)中药饮片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60分钟。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将中医饮片适当加压后,以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遍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0.5~1厘米即可。

(2)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3)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毫升,学龄期儿童为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3、中药不宜过夜服用

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4、服药期间饮食上需要的禁忌

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

(1)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

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

(2)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

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5、中药不宜加糖服用

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1)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软,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有些中药加了糖就会改变苦味汤药的药性而影响疗效。

(2)一些苦味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药里放了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就会失去健胃之效。

(3)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糖特别是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6、中草药的副作用

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1)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2)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3)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7、中草药的一般分类

(1)解表药:

细辛桂枝防风羌活蔓荆子葛根柴胡炒牛蒡子蝉衣荆芥薄荷桑叶菊花升麻

(2)清热药:

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虎杖栀子重楼柴胡板蓝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头翁牡丹皮

(3)化痰止咳平喘药:

炙麻黄制半夏川贝浙贝杏仁炒苏子炒莱菔子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苈子炙紫菀炙冬花鱼腥草炒白芥子桔梗浮海石制远志

(4)平肝熄风药:

天麻勾藤炒僵蚕炒地龙蜈蚣全蝎

(5)祛风湿药:

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仙灵脾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香加皮稀莶草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槲寄生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泽兰

(6)活血化瘀药:

当归川芎制元胡郁金丹参桃仁红花炒地必虫怀牛膝川牛膝制乳香制没药炙甲片牡丹皮

(7)行气药:

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姜黄制元胡

(8)止血药:白及茜草蒲黄炭

(9)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壳砂仁炒苍术制川朴

(10)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

(11)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炒车前子米仁金钱草扁蓄瞿麦滑石海金沙

(12)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

(13)补虚药:紫河车粉鹿角片炒杜仲制山茱萸枸杞子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麦冬北沙参

(14)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大戟牵牛子甘遂芒硝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p/1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