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

今天介绍的这种药用植物叫金银花。

其实,金银花是这种植物的常用名或俗名,它的学名或正名叫忍冬。过去很多人用过“忍冬花牙膏”,这里面的金银花就是忍冬花。现在,忍冬花牙膏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金银花牙膏却出现了不少。

忍冬被称为“金银花”,最早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是由于忍冬花初开时为白色,经一、二日后变为黄色,故名金银花。近代文献沿用了这种叫法,现在“金银花”已经作为公认的药材名称收入了《中国药典》。

作为一种植物,忍冬的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故有农谚说:“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正是由于忍冬的适应性很强,国内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和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我们在有的资料中看到的“南银花”或“密银花”指的就是河南产的金银花,“东银花”或“济银花”指的就是山东的金银花。

笔者第一次接触金银花是在年的非典疫情时期。当时作为药材的金银花价格飞涨,很难买到。幸亏,有一位老家是平邑(县)的同学帮忙弄了一些。那时才知道,平邑县是全国最重要的金银花产区之一。

疫情结束后,我在自家庭院的栅栏边种下了一株金银花,现在算来已经快二十年了,这株金银花的基部长得已有小孩的手臂那么粗了,从一株繁育成了二簇,爬满了整个栅栏,每年都要专门进行修剪。本文中的很多图片就来自这片金银花。

忍冬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金银花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金银花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常用制剂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等都含有金银花。

在《中国药典《版》中,不仅忍冬的花蕾被正式收录为一种药材(金银花),就连它的茎叶也被收录了,名为忍冬藤。

一、忍冬的植物形态

忍冬为川续断目忍冬科植物,又名忍冬花、金银花、双花、二花、银花、鹭鸶花、金花、双苞花、金藤花等。其植物形态为: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茎似藤蔓,中空,多分枝,幼枝绿色或暗红褐色,密生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并杂有柔毛和腺毛;老枝红棕色,毛少或光滑。叶对生;叶柄长4-10mm;叶卵形或长卵形,长2.5-8cm,先端短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有短柔毛。花成对腋生,初开白色,后渐变黄色;花梗密生短柔毛;苞片叶状,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长约1mm,离生;花萼筒状,短小,5裂,先端尖,有长毛;花冠筒状,长3-4cm,白色,基部向阳面稍带紫色,后变黄色,外面有倒生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唇形,上唇4裂。下唇反转;雄蕊5;子房上位,花柱和雄蕊超出花冠。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以上图片拍摄于利津县枣园村,拍摄时间:年4月29日至年5月20日)

二、金银花(中药名)

中药金银花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备注:在老版的《中国药典》中,中药金银花的来源记载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但是,最新的《中国药典》(版)只保留了忍冬一种植物来源,删除了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毛花柱忍冬。

点击阅读其它清热解毒类药用植物:

1、蕺菜[jícài]: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

2、射干:我和鸢尾同属一个科

3、鸢尾:这种花虽美,可不要乱送人哟!

4、马齿苋:可药可食可饲

5、连翘:我不是迎春花

花蕾呈细棒槌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上部直径约3㎜,下部直径约1.5㎜。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花蕾以肥大、色青白、握之干净者为佳。

金银花的开花时间非常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2次花。当花蕾上部膨大尚未开放,呈青白时采收最为适宜。

金银花采收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山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

采收后不要堆成大堆,应摊开晾晒或通风阴干,忌在烈日下曝晒,以1-2天内晒干为好。晒花时不宜任意翻动,否则花色变黑而降低质量,至九成干,拣去枝叶杂质即可。

烘干时要控制好温度,初烘30~35℃,2h后升至40℃,烘5~10h,而后控制室温保持45~50℃烘10h后,升温至55~60℃,使花迅速干燥。烘时亦不宜任意翻动或未干时停烘。烘干比晾干产量高、质量好。

1、金银花:取原药材,拣去残留梗叶及杂质,筛去灰屑。(生金银花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2、炒金银花:取净金银花,置热锅内,用文火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摊开晾凉。(炒金银花用于清热解表,和胃止呕)。

3、金银花炭: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火星,炒干,取出晾透。(金银花炭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备注:在处方中,金银花生药常写为银花、二花、双花、金银花、二宝花、忍冬花、河南花、山东花等;炒药常写为炒银花、炒双花、炒忍冬花等;炭药常写为银花炭、二花炭等。

性寒,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现临床上多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咽喉炎症、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痢疾、外科化脓性感染、子宫颈糜烂以及眼科急性炎症。

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鼓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作用,可用以温病初期,发热微恶寒风寒,口微渴,如银翘散;

痈疽疔毒:常与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以痈疽疔毒,红肿疼痛,如五味消毒饮。

温病中期:常与黄芩、栀子、石膏、竹茹、芦根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以邪热壅阻,胃气不和,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脉象滑数。

赤痢:常与黄连、赤芍、木香、马齿苋等同用,具有清热理肠、化滞和血作用,可用以湿热中阻、损伤肠络脂膜,下痢脓血,血多于脓,腹痛,里急后重。

疫痢:常与生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可用以疫毒侵袭肠胃,与气血搏结,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证者慎服。

1、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2、治太阴暑温,汗后余邪未尽,头感微胀,视物不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药用水二杯,煮取一杯,一日二次分服。(《温病条辨》清络饮)

3、治痢疾: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五钱。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沙糖水调服。(《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

4、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金银花连枝叶(锉)二两,黄芪四两,甘草一两。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5、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洞天奥旨》归花汤)

6、治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四两,甘草三两。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医学心悟》忍冬汤)

7、治大肠生痈,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地榆一两,麦冬一两,玄参一两,生甘草三钱,薏仁五钱,黄芩二钱。水煎服。(《洞天奥旨》清肠饮)

8、治乳岩积久渐大,色赤出水,内溃深洞:金银花、黄芪(生)各五钱,当归八钱,甘草一钱八分,枸橘叶(即臭橘叶)五十片。水酒各半煎服。(《竹林女科》银花汤)

9、治乳腺不行,结成痈肿,疼痛不可忍者:金银花、当归、黄芪(蜜炙)、甘草各7.5克。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盏,食后温服。(《济阴纲目》金银花散)

10、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积善堂经验方》)

三、忍冬藤(中药名)

中药忍冬藤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晒干。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气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段,干燥。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

《本草正义》:忍冬....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

9~30g。内服:煎汤,0.3~1两;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贴或研末调敷。

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

1、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一两(鲜者三两)。煎汤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2、治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坎。(《圣惠方》)

3、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局方》神效托里散)

5、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6、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7、治风湿性关节炎:忍冬藤一两,稀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鹤草五钱,白薇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药》)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页,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2、《国家药典中药彩色图鉴》第页,中国古籍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

3、百度百科词条“金银花(中药)”、“忍冬藤(中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

4、百度百科词条“金银花(川续断目忍冬科植物)”。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本号概不负责。

点击查看“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样板来了:一位莱州朋友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

?刺儿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酸枣:小时候经常在村边见到,现在才知是一味养心安神药

?商陆:这可不是“土人参”,服用千万要小心!!

?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

?半夏:为什么叫半夏,而不叫全夏?

?苘麻:这是一种田间杂草,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益母草:为什么又叫坤草?

?地锦:原来止泻药“肠炎宁”的主要成份来自它!

?罗布麻:黄河口人亟需大力开发的药用植物

?丹参:以此一味药,可抵四物汤

?蒺藜:小时候多受其害,今日方知是味药材

?香蒲:李白入诗,李密入典,这种植物来头不小!

?茜(Qiàn)草:血分药中功效最全的一味中药

?红花:打胎药?染色剂?止痛药?

?姜:家中常备姜,小病不用慌

?曼陀罗:古代传说中的“蒙汗药”就来自这种植物?

?栝楼[guālóu]:认识一种植物,了解五味药材

?萹蓄:扁猪子芽儿,红根根(gei),姥娘叫俺引针针(zhei)

?蕺菜[jícài]: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

?皂荚:一棵大乔木,长出三种药

?覆盆子:你还记得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对这种植物的描写吗?

?苍耳:又是一种杂草型药用植物

?地肤:又名扫帚菜,藜科植物!

?王不留行:穿山甲、王不留,产妇喝了乳长流

?情人节已过,你送错花了吗?告诉你如何区分玫瑰和月季!

?鳢肠(lǐcháng):又名墨旱莲,一种可以补阴的田间杂草!

?节节草:你的重名植物咋这么多?!

?薄荷:一种辛凉解表药

?旋覆花:可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射干:我和鸢尾同属一个科

?鸢尾:这种花虽美,可不要乱送人哟!

?薤(xiè)白:像葱不是葱,像蒜不是蒜

?玄参:我为康熙皇帝改过名!

?杏树:红杏枝头春意闹,我的果仁可入药

?合欢:萱草可以不树,合欢不可不栽

?韭菜:女不离藕,男不离韭?

?柽(chēnɡ)柳:没想到我也能入药!

?马齿苋:可药可食可饲

?连翘:我不是迎春花

风物大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9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