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金银花与山银花常用鉴别

金银花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用量大,使用范围广的特点。随着金银花产业的不断发展,金银花、忍冬藤、金银花叶等药用及非药用部位也在医药、食品等不同领域得到了综合开发。但是部分药材市场分级标准不明晰,优劣掺杂,“南货北卖”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金银花同属植物(忍冬属植物)分类复杂,导致了金银花质量和发展难以把控。因此,本文希望分享一些常用的、适合中药初学者和爱好者的鉴别手段,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金银花。

全世界忍冬属植物约种,我国有98种,分布于各个地区,并且以西南部最多[1]。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与金银花纠缠许久的欢喜冤家——山银花。二者皆药食同源,但功效略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多重原因,在不同时间版本《中国药典》中,金银花的来源也在迭代更新中产生变化,直至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将原来归为一类的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开来。自此,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别做不同的药材或饮片来使用。那么,如何区分二者,以及众多易混淆品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1来源不同(原植物)目前现行版药典与新药典(版药典)规定,金银花来源仅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而山银花来源有四个: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fulvotomentosaHsuet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图1金银花原植物——忍冬

图2山银花原植物——华南忍冬(来源于中国植物志数据库)

图3山银花原植物——灰毡毛忍冬(植物志中修订为大花忍冬)(来源于中国植物志数据库)

图4山银花原植物——红腺忍冬(中国植物志中为菰腺忍冬)(来源于中国植物志数据库)

通过上述图片不难发现,金银花与山银花在花的颜色、叶片形态、有毛无毛等直观的性状上有明显差别。忍冬(金银花)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半常绿藤本,幼枝为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粗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而华南忍冬(山银花)苞片狭细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因此,植物的形态可以作为药材的来源关键点对其进行鉴别。然而,有些植物的外观非常相近,单凭颜色、形状等外观很难区分。其次,植物分类学对原植物保留度和鉴定人员要求门槛高,并不是人人都会用《中国植物志》的检索表。另外,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原植物,而是加工后的饮片。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以下的不同点进行鉴别。2性状不同(药材及饮片)

现实生活中,从药店到网店,从牛皮纸包的代煎药到小罐的代用茶。我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加工后的药材或饮片了。而鉴别药材和饮片最简便、直观的方法,就是通过外观形状进行判断。其不同点主要在于花冠的长度,颜色,被毛等六个方面,有研究已经将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外观形状的不同点总结出来[2]:

简而言之,金银花多为棒状,一端粗另一端细,颜色相对浅,被毛短,气味清香。但是,我们看到的商品,往往由于品种变异、加工、储存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实际外观与理论化的标准产生差异。比如,通过暴晒干燥的金银花外观有时会变黑,烘干的金银花有时颜色较深。有的药材在运输过程中会被破碎,外观有时很难进行辨认。另外,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鉴别错误。因此,性状差异辨认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认知,才能更好的进行。3显微特征差异(药材及饮片)

对于外观性状差异小的药材和饮片,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或可通过药材细微的差异进行辨认。例如,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显微特征(腺毛、非腺毛、花粉粒形态、草酸钙结晶形态)是有明显差异的[2]:

以下是显微镜观察下金银花具有的部分特征:

图5草酸钙结晶(簇晶)

图6花粉粒

图7腺毛

不过在进行显微鉴别时,需要一定的植物学基础,懂得腺毛,非腺毛、植物后含物、花粉粒等植物组织结构的特征,能够在镜下找到相关组织或结构才能进行鉴别。4成分差异

成分的差异从目前而言,是较为准确的判定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为色谱法、光谱法等。通过参照药典等标准,比较考察对象中特定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鉴别和评判。金银花与山银花主要成分可分为黄酮类、挥发油类和有机酸类。版药典对金银花的成分考察中,木犀草苷(黄酮类)和绿原酸(有机酸类)是两个主要的考察项。版药典将以前的绿原酸考察项更改为酚酸类(绿原酸、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不得少于3.8%,并在检测项中加入特征图谱。通俗而言,通过检测的金银花中必须在规定条件下能检出以下成分:绿原酸、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3,5-双咖啡酰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奎宁酸。

药典及标准对其检测是多方面的,不单纯在成分。对于药材而言,只有满足药典或相关部颁标准的要求才能称之为真品,否则为伪品。所以,通过利用上述的差异,可以从多角度对金银花药材鉴别,避免山银花或其他品种的冒用。

5市场等级差异

事物分真假,也分好坏,金银花也是如此。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效果。就质量而言,自古对中药就有道地性的要求,也就是质量优的劣间接反映。如今,金银花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具有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虽然其他省份也有引种,但其质量仍然作为课题在进行不断研究。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非常精确的等级划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能够买到的基本为饮片级。花清香四溢,花朵整体洁净饱满,没有叶片、枝条等杂质的干燥花蕾。那么,如何来判断你买到手的金银花质量呢?或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判:

(1)通过手捏或揉搓,感受金银花的药材的外表和湿度。外表面密被短柔毛,干燥良好、无过多水分的质量较好。

(2)通过鼻闻。能够产生清香气味的物质大多为金银花种的挥发油,这也是一类有效物质。含量高,自然清香的气味会很明显。

(3)看外观。优质的金银花应当是黄白色、黄绿色,淡绿色。如果加工不当、储存不当或者包装不当,会有部分金银花氧化变黑。造成药效变差,口感降低。

分级可参考下图(A为一等,B为二等,C为三等,图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1]肖美凤,刘文龙,周晋,杨岩涛,贺福元,周逸群.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J].中草药,,49(20):-.

[2]张静,许保海,潘旭.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鉴别要点研究[J].北京中医药,,38(01):73-76.

Tips:对于金银花和山银花而言,并无孰好孰坏之分,只是功效略微有差异,价格略有差异。但张冠李戴,冒名顶替以山银花或其他品种代替金银花售卖则是不可取的。而且,外观能达到所谓的“高品级”就一定药效好吗?这还真的不一定。金银花的药效、品质、分级、鉴别一直是一个综合性质的课题,涉及众多方面,需要医学、药学甚至多个学科共同配合研究。因此,在感谢一线医务人员治病救人奉献的同时,也要感谢一代又一代药学人在科技和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前赴后继,不断探索,逐步提高药材质量,坚守好医药事业的后方阵地。

好的文章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本篇文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jg/6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