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58927.html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关节疼痛一旦发作,那种无法忍受的歇斯底里,不是亲身经历的人,永远不会知晓那锥心刺骨般的感受。幸运的是,小编找到了很多治疗关节疼痛的方法,一起分享给您,还您一身轻松!
案1
娄某,女,61岁,炉溪公社朱部大队。年10月5日初诊。
年虽衰老,勤劳家务,日夜纺纱不辍。初觉手足酸楚不舒,继则手足关节肿痛,肿处微热,微有畏寒,下午足跗更肿,脉缓涩,苔白不渴,饮食减,颜面白。此为风湿乘虚着于关节。拟调和营卫,祛风清热。
生黄芪12g,川桂枝5g,全当归10g,宣木瓜12g,生甘草3g,竹枝节6枚,松节3枚,杉节3枚,桑枝节6枚,川黄柏5g,肥知母5g,6剂。
10月11日次诊:关节肿痛十去其七,足跗肿全退,脉缓涩减,寒热调和,原法加减。
生黄芪12g,川桂枝5g,全当归10g,宣木瓜12g,薏苡仁12g,青防风6g,生甘草3g,3剂。
10月14日三诊:精神好转,饮食有加。原方续服3剂。
10月18日四诊:脉如常人,关节肿痛消失,唯四肢屈伸尚觉不利,余无所苦,原法加减。
生黄芪12g,川桂枝5g,白芍药5g,全当归10g,宣木瓜12g,杜红花2g,3剂。服后痊愈。
案2
章某,女,61岁,大市聚公社梁家田大队。年3月31日初诊。
患者上肢肩、肘、腕等关节悉肿痛而热,难以屈伸,下肢正常,脉浮数有力,苔白口渴,饮食如常。此为风湿热痹,拟祛湿清热。
川桂枝6g,生石膏20g,木防己10g,细木通5g,忍冬藤20g,薏苡仁15g,生甘草3g,3剂。
连服十余剂,肿痛尽消。
上列为关节痹痛两例。娄案为营虚风湿痹证,用药始终不离归芪。章案为风湿热痹,属实证,用药专以清热祛湿。二人年龄相同,虚实有别,故立法用药各异。
案3
俞某,女,54岁,农民,大市聚公社流河岭大队。年1月20日初诊。
初起时为左髋关节内疼痛,不能行走,继则痛延及小腿并足跗等处,整日卧床,不能站立开步,如若转侧,疼痛难忍,夜间足冷不温,时有麻木,饮食渐减。诊脉细而涩,细为阳衰,涩为血滞。苔白不渴,全无热象。《内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寒气胜者为痛痹。”此为痛痹之证,拟温经散寒,行络祛风。
淡川附子6g,紫肉桂5g,川桂枝9g,青防风6g,川独活6g,全当归15g,片姜黄10g,木防己9g,川牛膝12g,广地龙9g,千年健15g,3剂。
1月23日次诊:脉细涩略起,足转温和,疼痛减半。仍用原方去附子、肉桂,加入白芍、生姜、红枣等味,5剂。
1月28日三诊:左脚疼痛渐除,已能下床行走,唯容颜苍白,脉弱无力,此病后气血不足,拟黄芪五物汤加味善后。
生黄芪12g,川桂枝5g,白芍药5g,生甘草3g,全当归10g,西党参10g,生姜3片,红枣3枚,3剂。
案4
李某,男,51岁,干部,新昌小将粮管所。年11月19日初诊。
患者述素有入水技能,某夜遗精之后,天明即去某水库整理水沟。水深而冷,逾时过久,出水后,感觉寒凛,当日下午唯觉腰重肢酸,次日竟脊如折,腰如坠,脚难立矣。迄今约两个月,医治无效。望其容颜微黑,诊其脉象沉迟,两尺更弱,舌色少华,下肢畏冷,腰足重痛。此为遗泄之后,寒水伤肾之证。肾为作强之官,主骨,腰为肾府,寒邪伤肾,作强无力,是以足不能立而腰亦如坠。督脉起于会阴,为阳脉之总督,寒水伤其阳脉,故脊椎似折,此为痛之由来也。治法:寒者热之,取壮阳之药为主,然“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更宜益精之品为辅,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川附子5g,白茯苓10g,鹿角霜12g,鹿角胶12g,淡苁蓉12g,巴戟肉12g,炒小茴6g,川牛膝10g,胡芦巴10g,5剂。
12月2日复诊:药后脉转和缓,尺部较实,下肢怯冷、疼重均除,腰脊尚有酸楚之象,足虽可立,唯觉乏力,仍以原方加减。
炒菟丝子10g,鹿角片12g,胡芦巴6g,淡苁蓉12g,巴戟肉12g,川牛膝10g,炒小茴5g,白茯苓10g,5剂。
服药10天,竟告痊愈。
上列两案,俞案为寒胜之痛痹,专以祛寒行络为主,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而愈。李案为寒水伤肾,痹证似痿之病,初方用川附子、胡芦巴之辛热驱寒,鹿角霜行督脉之气,鹿角胶壮督脉之血,苁蓉、巴戟益下元之精,茯苓淡渗流走,柔中有通,小茴行下焦之气,川牛膝引诸药以达下。此方宗《难经》之“损其肾者益其精”,参叶氏治奇经八脉等法,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第二方因寒去阳复,故减去附子,改用菟丝;督脉已壮,故减去鹿胶,仅存鹿霜,以固本收功。
案5
潘某,男,19岁,农民,大灵公社外小将大队。年10月4日初诊。
患者述入井捞物之后,渐觉肩背酸重,四肢乏力,吃食无味,近几日肩部关节举动作响,略有疼痛。视颜面微黄,脉濡缓,苔白厚。此湿邪滞留关节为痹。拟苦辛淡渗,佐益气行络。
生苍术10g,木防己10g,白茯苓10g,薏苡仁15g,生黄芪20g,生甘草3g,丝瓜络10g,5剂。
10月10日次诊:关节作响、疼痛均除,肩背酸重,腰部尚酸重,余无所苦。此风湿留滞太阳经络,原方去防己、黄芪,加川桂枝、川独活,3剂,服后痊愈。
案6
吴某,女,26岁,教师。年9月8日初诊。
右肩关节疼痛微肿,手不能举,脉浮弦,苔白不渴,饮食如常,此为风湿留着关节。拟祛风胜湿,宣通经络。
青防风6g,川羌活6g,木防己10g,细木通6g,忍冬藤20g,丝瓜络10g,加干桑枝10寸(碎),4剂。
服后而愈。
上两例,潘案脉濡缓,湿着气虚,故祛湿药中加黄芪。吴案脉浮弦,体实,风湿着于关节,故法取祛风胜湿。辨证用药,须究虚实如此。
案7
梁某,男,51岁,大市聚合作商店。年10月12日初诊。
右臂难举半年之久,甚者打算盘亦痛楚,痛点在右肩胛关节之间,望舌色娇嫩,脉来浮大,左关尺较甚,苔薄白不渴,饮食如恒,久立足后跟必痛。余认为患者阴虚体质无疑,风湿留着,若专去风湿则耗阴,专滋阴则呆滞而增湿,须却风湿兼以养阴之法。
大生地15g,防己10g,细木通6g,甜茅术10g,防风10g,薏苡仁15g,威灵仙10g,桑枝10寸。
连服2剂,手可上举,原法加茯苓再服2剂而痊。
案8
俞某,男,55岁。年1月初诊。
述于去年12月中旬,因天气剧寒,夜卧覆被冷如水,次早起床,即觉右肩胛酸楚重着,右手举动提物亦酸楚,难以言状,夜卧只可仰睡,左右转侧俱不便,形体微寒,其余饮食、大小便正常,脉左关细涩。初疑风湿停滞,服羌防发散不效,继用针刺、火罐亦不验。窃思其体瘦弱少肌,素来畏寒喜暖,发白过早,阳气不足,阴分亦弱,阴邪旺于阴分,是为阴证。《内经》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今病于右,显然气分先虚,阴寒留着,太阳经气化不利,营卫流行失畅所致。
生黄芪30g,全当归30g,川桂枝18g,青防风18g,生甘草9g,蕲蛇45g,川芎15g,上药研为细末,每饭后3g。
服完一料,病去三分之二,续服一料,乃告痊愈。
案9
王某,男,54岁,业农,洁溪公社结局山大队。年7月8日初诊。
务农劳力之人,早先患牙痛二十余天,阴虚火旺体质,炎热夏令,湿热难受,始则微寒烘热,继则但热不寒,体温上午38.5℃,下午39.5℃,右脚刺痛甚剧,日夜不休,行必俯身,卧则收足,痛处肤色不变,无胸痞、不食,则湿热未犯中焦,二便如常,则下焦亦未波及,脉两尺滑数,苔白质红。劳力之辈,肢体经脉先虚,湿热乃乘虚流入经络脉隧之间,盘踞于右脚。若不急清其热,必现热郁成脓或有痿废之患,拟清热通络,佐养阴法如下。
大生地30g,怀牛膝15g,忍冬藤45g,淡黄芩9g,川黄柏9g,赤芍药9g,桃仁9g,丹皮9g,木通9g,丝瓜络12g,龟甲20g,延胡索9g,知母9g,广地龙9g,生甘草6g,1剂。
7月9日次诊:疼痛热势减半,原方去地、丹、龟甲,加僵蚕、穿山甲、露蜂房、连翘、滑石,1剂。三四诊仍以原方加减二三味,至体温正常,疼痛基本消失,但行走觉有木滞感而已。
7月14日转方:病毒着经络,大致虽痊,余邪未肃,久坐久行尚有微痛感觉。炎症已消,津液又复,但搜其足络矣。
制首乌6g,炒山甲9g,广地龙9g,全蝎6g,丝瓜络9g,黑豆30g(若无黑豆,以穞豆衣9g代)。
此方连服3剂,一如常人,于7月17日出院。
案10
石邦绍,男,51岁,业农,十字路村。年8月24日初诊。
割早稻后病,高热持续不退四日,体温40℃左右,足痛难步,脉数舌干,神识昏迷,合目不语,大便不爽,断为钩端螺旋体病,中医理论乃湿热痹证。欲清神识,先须清热,不然有内闭外脱之患,遑论痹痛?拟白虎汤加法。
生石膏30g,肥知母12g,生甘草6g,白粳米1合,西洋参10g,大生地24g,1剂。
此病早数天但由西医治疗,唯注射青、链霉素,连治两天,其热不退,始延余行视。余谓病属外耳氏病无疑,中医不尚杆菌,但须辨证治疗、分经用药,症现热炽津枯,急需退热回津之剂,取白虎加地黄汤法,直清气血间之热,热退则神可自清,再缓非犀羚不济矣!果一剂热退神清,诸恙悉平。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叶方发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俞岳真著;俞行整理)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