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http://pf.39.net/bdfyy/bdfal/201217/8505680.html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写道:众人在讨论管园子的事,李纨忙笑道:“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药金银花。
01
药典规范
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金银花将药材除去梗、叶等杂质,筛去灰屑。
炒金银花取金银花,照清炒法炒至微具焦斑,筛去灰屑。
金银花炭取金银花,照炒炭法炒至外呈棕褐色至黑褐色,筛去灰屑。
本品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02
经典名方
四妙勇安汤
歌诀: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加,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效堪夸。
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该方出自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本证多由湿热之毒,瘀而化热,瘀阻营血,热腐肌肉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主。银花甘寒入心,善于清热解毒,故重用为主药;当归活血散瘀,玄参泻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配银花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用量亦不轻,共为辅佐。四药合用,既清热解毒,又活血散瘀,是治疗脱疽的良方。03
药理作用
金银花主含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解热,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降低血糖,保肝护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04
拓展天地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因花初开时为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黄色,呈现黄白相映的景象,故名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二宝花”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忍冬”是金银花最早的药用名称,首见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因其“凌冬不凋”的生长特性,故名忍冬。忍冬作为药用植物,经历了一个从独用茎叶,到茎叶花均入药,再强调以花为主的发展历程。宋以前多以“忍冬”记载于本草,以茎叶或全草入药,并无金银花之名。其名首见于北宋《苏沈良方》:“叶尖圆茎生,茎叶皆有毛,生田野篱落,处处有之,两叶对生。春夏新叶梢尖、而色嫩绿柔薄,秋冬即坚浓,色深而圆,得霜则叶卷而色紫,经冬不凋。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一名金银花。“到了南宋《履巉-岩本草》中“金银花”首次成为正式药名,其云:“鹭鹭藤,性温无毒,治筋骨疼痛……一名金银花。”可当时虽有“金银花”之名,但未言及以花入药,临床使用的仍是忍冬的藤茎或全草,“金银花”只是形容其植物特征的专用名词而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随着人们对温病学的认知,对金银花功效的掌握更加全面,更强调用花,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中写道,“金银花主下痢脓血,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祛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清代严洁等的《得配本草》也写道“藤、叶皆可用,花尤佳”。由此可知,明代逐渐由藤叶到与花并用,清代则重花轻藤,此后花与藤叶各自入药。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忍冬藤”分列两项,金银花为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功专清热解毒;忍冬藤则为忍冬的干燥茎枝,功专通经活络。宋元年间,金银花多应用于外科疮疡诸证,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中重用金银花,该方被称之为“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到了明代,诸医家明确指出了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清代对金银花的运用,取其疏散风热,凉血解毒之功,不仅承前人之说,更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到见地和创新。清代人们正式将金银花作为一种茶饮。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载:“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银露,乃忍冬藤花蒸取,鲜花蒸者香,干花者少逊,气芬郁而味甘,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疮毒,尤能散暑。”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尤擅长运用金银花,创制了数首以金银花为主要药物的方剂,如著名的银翘散、清营汤等,用于温热病的治疗。忍冬为多年生常绿缠绕藤本植物,在全国大部分省份(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和海南除外)均有自然分布。其中以河南封丘和山东平邑为金银花的主要道地产区。
05
药典追溯
全世界忍冬属植物约种,其中我国有98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以西南部种类最多,可供药用的品种达47种。《中国药典》年版(简称63版,以下均按年份简称)首次收载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77版收载的金银花有4种植物,除忍冬外增加了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L.confuseDC.和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Rehd.。其后85版、90版、95版、00版药典中的金银花植物来源均与77版相同。由于金银花与山银花在药用历史、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出于保护公众用药安全、减少药害事件发生的目的,国家药典委在5年制定《中国药典》时,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并特别指出,“山银花中含有大量皂苷类成分,如用于生产中药注射剂,则可能存在溶血等安全风险”。不过,有关专家认为金银花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皂苷含量很低;而山银花皂苷含量较高,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其中的皂苷类成分是否为有效成分,目前仍缺乏研究。
金银花
金银花
山银花
山银花
故05版药典有金银花和山银花两个品种,金银花基原只有忍冬1种;山银花的基原有3种,即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和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DC.,并将77版、85版、90版、95版、00版共5版《中国药典》的金银花植物来源中的山银花改名为华南忍冬,其中灰毡毛忍冬作为山银花植物的又一来源首次载入《中国药典》。10版收载的金银花植物来源与05版药典一样,只有忍冬1种,而山银花的植物来源在05版基础上增加了黄褐毛忍冬LonicerafulvotomentosaHsuetS.C.Cheng。其后的15版、20版药典收载情况与10版药典相同。来源于忍冬植物的金银花于2年列入原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同源食品目录,因05版药典把金银花和山银花认定为不同药品后,来源于华南忍冬、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的山银花于年也被新增入药食同源食品目录。06
药性诗赋
银花甘寒解毒烈,
外感风热清宣特。
下痢脓血风湿气,
外科颇用疮痈疖。
——THEEND——
编者:小蓟
责编:本草学堂
审核:马辩草
说明: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回顾
读红楼学本草(五)舒筋活络话木瓜
读红楼学本草(四)开窍醒神话麝香
读红楼学本草(三)养肝益肾话首乌
读红楼学本草(二)疏肝理气话佛手
读红楼学本草(一)清热凉血话地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