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小郎中学医记(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有读者问,为什么把小说的主角名字叫做小指月呢?
如果把医道比喻成皓月悬空、光芒普照的话,那么古圣先贤乃至历代各家学说,都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引领大家得窥明月。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作品学说,他们或许各有差异,但共同指向医道本质的心却是一致的。所以中医一贯以来都是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都是毫不保守、求同存异的。所以中医人都不应该认指为月,而执各家之偏,只要向上一指,能够引领大众接近医道本质,不管你是古圣典籍,还是今人作品,都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所以医人无需厚古薄今,亦不用崇尚今之发达,而抛弃古代智慧典籍智慧。希望以此小说作为指月之指,令大家能够因此而更加靠近月光。大家要在这小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中医典籍智慧,长期熏修,不要只是在这手指上停留,这样我们这套系列小说真正的目的就达到了。毕竟指月指非月,非指不见月!中医普及学堂年春37、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编者按前段时间老爷爷和小指月采用白头翁、鸦胆子等治疗痢疾,今天我们还要介绍几个可用于痢疾的清热药,那就是地锦草、委陵菜和翻白草。顺便说一下,翻白草还有降血糖的功效哦~
会流白色乳汁的地锦草
小指月跟爷爷正在田边采地锦草,这地锦草铺得满地都是,真的像铺在地上的锦一样。
小指月拗断一根地锦草,就流出很多白色乳汁来,真是太奇怪了,草药里头能流白色乳汁的还真不多。爷爷说,这地锦草因为能流白色乳汁,所以民间又叫它奶汁草。
小指月说,那奶汁草是不是可以通乳啊?爷爷说,产后乳汁不通,就用这地锦草去炖猪蹄,就很快能下乳。小指月说,既然可以通乳,那么就应该可以流通血脉?爷爷说,是啊,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都可以用到它。
小指月又看这地锦草,长得极其低矮,像是铺在地上一样,一般长得比较低的草,大都有清利湿热的本事,如果没有这本事,它很容易就被低洼的湿气所腐蚀。爷爷说,对啊,所以地锦草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或者湿热肠炎拉肚子,或者尿道炎。小指月说,这地锦草也是治痢疾的良药啊!
老爷爷说,这可不是一般的良药,《嘉佑本草》说,地锦草主流通血脉,亦可用治气。你看既能调气,又能和血,还可以清热解毒的药物,这不是跟痢疾的治法思路(行气则后重自愈,调血则便脓自除)不谋而合吗?真是天生治痢良药啊!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就这一番谈医论药,边采药,边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跟特点里头,就把药物大致的功用学活了。
难怪爷爷常跟指月说,古代的医生一定是一个采药师,只有身临其境,放归到大自然去学习药草,才能够很快地学到真正的本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经验方》曰,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
《乾坤生意》曰,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福建中草药》曰,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刘长春经验方》曰,治小便血淋:血风草(地锦草),井水擂服。
《世医得效方》曰,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地锦草)草研烂涂之。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
天青地白与龙牙虎爪的委陵菜
爷爷说,指月啊,今天带你去看天青地白,龙牙虎爪。小指月说,爷爷,什么天青地白,龙牙虎爪啊,我倒是从没有听过有这么威武的药名呢?
这时在一片大草地里头,爷爷指着那坡看似不太惹人注目的草药。小指月说,爷爷,这不是委陵菜吗?
爷爷说,你再仔细看它叶子。小指月凑前去,把叶子翻上翻下看,说,奇怪,这叶子怎么上面是青绿的,下面却是白的?爷爷说,这不是天青地白吗?小指月说,那是不是可以升清降浊啊?是不是可以治肠道泻痢清浊升降失调啊?
爷爷又说,你再看它叶子的特点。小指月摸着这些呈现针形,甚至像锯齿一样的叶子,便说,这叶子像尖牙。老爷爷说,这不是龙牙虎爪吗?
小指月说,原来这样,这叶边尖锐,应该有开破作用,可以消肿。爷爷说,所以单味委陵菜,可以治疔疮肿毒。
小指月说带着像毛针一样的绒毛,应该能透,所以痢疾腹痛可以用。
老爷爷又说,你想知道它是什么味道的吗,尝一尝吧!小指月放在嘴里一尝,这味药微微带点苦,又有微微的一点辣。《救荒本草》曰,委陵菜味苦味辣。
爷爷点点头说,苦能够降浊阴,泻湿热,微微带点辣,可以加强行散的效果。小指月说,那它治疗风湿痹症就理所当然了,辣通气血,苦降湿浊,所以气血不通湿热壅阻,筋骨疼痛,应该可以用它。
爷爷说,为什么叫龙牙虎爪,这里头如果不是微微带点辣,它又如何体现它善于行散走窜的通经骨止痹痛之力呢?
小指月豁然开朗,经过爷爷这么一讲,这药物形象跟功效,还有味道,完全牢记于心。天青地白善于升清降浊治痢疾;龙牙虎爪能够有一股威猛之气,善于开通经脉,把浊毒排出来,所以可以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症;它的味苦、微辣,微辣能够行散升清,味苦能降浊排毒,但总的而言,苦味是胜于微辣的,所以这委陵菜解热毒之功,要胜过它祛风湿之力。所以治痢疾肠炎排第一,治风湿经骨疼痛排第二。
这样不需要再去多背诵,小指月已经牢牢地抓住委陵菜的功效特点了,这就是爷爷经常教小指月要善于取象悟药,到自然去观察药物形态,品尝药物味道的道理。因为这样你可以真正跟自然界百草零距离接触,可以无障碍地读懂它们。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1、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钱。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钱,煎水吃。
3、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细末五分。开水吞服,饭前服用。
4、治风湿麻木瘫痪,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风藤、五香血藤、兔耳风各半斤,泡酒连续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两。
5、治风瘫:天青地白(鲜)一斤。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两。第二次用量同样。另加何首乌一两(痛加指甲花根二两)。
6、治疔疮初起:天青地白根一两。煎水服。
7、刀伤止血生肌:天青地白叶(干)研末外擞;或鲜根捣烂外敷。
8、治癫痫:天青地白根(去心)一两,白矾三钱。加酒浸泡,温热内服,连发连服,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药理背后是人体之理
爷爷说,很多地方把委陵菜当做翻白草来用,它们功效其实很相似。小指月说,我尝过翻白草,味道更甜一些,没有那么苦,更平和。爷爷说,所以翻白草通利肠胃,还能带点小小补益,推陈浊的时候,还能生新。故《福建民间草药》说,翻白草祛瘀生新,散郁止血。
小指月说,所以单用翻白草一到二两,浓煎汤,就可以直接治各类湿热痢疾便脓血。
爷爷说,没错,《草木便方》中说翻白草善清利肠胃,治赤白久痢成疳,这翻白草治疗痢疾肠炎的机理,还是通因通用。
小指月又说,爷爷,为什么湖南药物志中,单用翻白草煮水,冰糖调服,就可以治疗肺热痰喘,我看这翻白草都只是归胃肠经,没有看它明显归肺经啊?
老爷爷笑笑说,马齿苋也只是归肝肠经,为什么也可以治肺部痰壅,在《本草经疏》中说,马齿苋能散肺家之热,这是什么道理?
小指月想了下说,我明白了爷爷,这肺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变化,跟肺的肃降是相关同步的。所以马齿苋治大肠,助排浊,并有助于肺中痰壅的肃降,而翻白草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它在清除肠道赤白浊热的同时,肺部的浊阴也能很快下移,并且通过肠道推陈排出体外,所以肺部就能获得新鲜的气血。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说,没错,所以对于常规的痰壅阻肺,单味翻白草煎汤就是特效药,甚至可以跟猪肺通煮。
老爷爷总是善于借助药物去发掘学习人体之理,只有把人体之理搞顺了,后面的药理,才能够很快理顺。所以小指月虽然在学习每一味草药,但这里头更考验他的中医基础理论,如果基础理论不够扎实,你知道功效,你也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难免死记硬背,却不受用。而一旦基础理论扎实,你不单知道功效,还能够推出功效,甚至立马就活用这味药草,读懂古方古籍。
所以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曰,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
《湖南药物志》曰,治咳嗽:翻白草根。煮猪肺食。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曰,治创伤出血:新翻白草叶。揉碎敷伤处。
《本草纲目》曰,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治浑身疥癣: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
地锦草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humifusa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辛,平。
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委陵菜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的干燥全草。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苦,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翻白草
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Bung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甘、微苦,平。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白带;外用治创伤,痈疖肿毒。
——待续——
相关链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言、引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石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知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芦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竹叶、淡竹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8(鸭跖草、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0(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黄芩)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3(黄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4(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5(龙胆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6(秦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7(苦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8(白鲜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0(金银花与忍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8(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0(败酱草、大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1(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3(木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4(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5(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6(鸦胆子)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普及学堂》,由祇域堂整理。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