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荫奇
HuYinQi
出生日期:-02
出生地:中国,北京
代表作品:强脊清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黎明即起诵精典,挑灯夜读觅新知
临床经验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30多年来,兢兢业业,致力于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擅长应用中西两法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瑞特综合征、痛风、大动脉炎、骨关节炎、白塞氏病、银屑病关节炎等,对其它多种内科疑难病证也有较深造诣。认为痹病患者由于先天禀赋、后天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和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具特点,故临床治疗要针对病人的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与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治疗中注重“药对”配伍,尽量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痹病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
自成一派
认为瘀血痹阻必从“瘀血”着眼,其病变过程中始终有瘀血存在,但在病程变化中,瘀血程度有微甚之分。甚者瘀象较显;微者瘀象较浅,另显出其它风、寒、湿、热、痰等兼挟证象。瘀重表现为肌肉关节刺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日轻夜重,局部肿胀或有瘀点、瘀斑,面色黯淡,肌肤甲错或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细涩。
胡荫奇认为,血以通为用,而“瘀血”贯穿类风湿关节炎(RA)病程始终,治当活血化瘀。然而活血药的性味有所不同,患者的病证又有寒热表里虚实之别,临证时应辨证施药,从中筛选合适的药物相配伍。
如对寒湿偏盛者,导师多选用当归、川芎、红花、元胡、羌黄、莪术、牛膝、鸡血藤等药;对湿热偏盛者多用当归、丹参、生地、赤芍、虎杖、益母草、穿山甲等药。
活血药的作用亦有强弱之分,当归、丹参、生地、赤芍、鸡血藤养血和血;川芎、红花;三七、穿山甲、益母草、牛膝、元胡活血化瘀;莪术、三棱、桃仁、血竭、土鳖虫破血逐瘀,临床上应区别用之。
同时祛风湿药多伤及脾胃,治疗用药犹应顾护脾胃,导师临证中常用莪术,少用三棱、大黄即是这个道理。本病患者多数病程日久,肝肾亏损,气血阴阳均有不同程度的虚损,治疗上多使用各种补益药,然而补益药偏静,因此治疗上应使用活血药促进血运,寓补于通,补而不滞,处方用药多配伍当归、川芎、莪术、鸡血藤、生地、牛膝、元胡等。
学术成就
数十年的风湿病临床与研究,心得与成就颇丰。发表有“痹证研究进展”、“痹证研究的再提高”、“痹证三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风湿安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强脊清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风湿病临床常用中草药应用指南》、《痹证知识问答》等。曾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8名;所从事的风湿病临床研究课题,曾荣获北京市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继承人王义军、李征,现在中医院工作。
广悟经典,融会贯通
胡老经常强调对虫类药的应用亦为治疗顽痹的重要方面。顽痹邪留经络骨节,加之肝肾精亏、肾督阳虚,留邪与气血相搏,变生痰浊瘀血。此时单用草木难以透达,前人所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虫蚁搜剔不克为攻。”
偏于风者,加全蝎、乌蛇、白花蛇、蜂房、羌活、防风等;偏于寒者,加蜈蚣、全蝎、川乌、细辛;偏于湿者加僵蚕、蜂房、防己、苡仁;偏于热加地龙、僵蚕、忍冬藤、土茯苓、土贝母。
胡老特别指出:虫类药皆有毒之品,在使用上宜从小量递增,以效为度,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瘀血痹阻是其病理关键,活血化痰药物的使用对于痹证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其具体选药、用量,应考虑到患者体质,辨证情况,并随症加减,做到“不离乎血瘀,亦不拘于血瘀”。
社
会职
务
中医院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卫生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医院服务评价和巡查专家组成员;
北京地区中医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咨询专家;
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评审专家;
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新药审评专家;
医院制剂审评专家;
中国老教授委员会医药委员会委员;
《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
太医网,是弘扬中医文化的平台,汇集我国最优秀的中医名医多名,形成我国最强的中医医生集团,太医网基于中医医生集团的优势在中医学术研究、中医医疗专科深度开发、中医在线远程医疗、中医医养结合、中药临床开发、中药提取标准化、食药同源产品等方面进行分类深耕。正在全国50个城市建设50家线下中医连锁门诊,通过全国巡诊使中医名医的独有专长在全国范围内普惠众生,使中医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推广。
免责声明:文章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