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蒲公英
Ⅰ来源: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Ⅱ产地: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中国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Ⅲ采收加工: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Ⅳ药材图片:
Ⅴ性状鉴别:
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Ⅵ原植物形态: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高10~px。全株含白色乳汁,被白色疏软毛。根深长,单一分枝,直径通常3~5mm,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列成莲座状;具叶柄,柄基部两侧扩大呈鞘状;叶片线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px,宽2~87.5px,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裂片间有细小锯齿,绿色或有时在边缘事淡紫以斑迹,被白色蛛丝状毛。花状花序单一,顶生,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片多层,外面数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内面一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膜质,缘具蛛丝状毛,内、外苞生先端均有小角状突起;花托平坦;花冠黄色,先端平截,常裂;雄蕊5,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mm,宽1.5mm,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果顶具长8~10mm,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果顶具长8~10mm的喙;冠毛白色,长约7mm。花期4~5月,果期6~7月。
Ⅶ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Ⅷ功效特点: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Ⅸ用法用量及常用配方: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
⑤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
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
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煎服。
⑧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
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
Ⅻ用药禁忌: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相关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小姐忽然得了乳疮,又红又肿,疼得坐立不安。在封建礼教下,她羞于开口,不愿让别人知道,一直强忍着。后终于被其母发现了,以为她有越轨之事,骂道:“不要脸的东西才得这种见不得人的病,给爹妈丢人啊!”小姐听出母亲话中有话,对自己犯了疑心,又羞又气,可又无法说清。于是心一横,趁夜深人静,独自出走,来到江边,投江自尽。
正巧,江边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个姓蒲的老渔翁和他的女儿。他们正趁着月光撒网捕鱼,见有人投江,渔家姑娘忙跳入江中把小姐救起。问其缘由,小姐把患乳疮的事告诉了姑娘,姑娘告诉了老渔翁。老渔翁想了想说:“明天你给她挖点药去。”
第二天,渔家姑娘按老渔翁的指点,从山上挖回一种有锯齿长叶、长着白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给小姐喝了。过了些日子,小姐的病就好了。
家里的人听说小姐投江自尽,他父母知道冤屈了女儿,又悔又急,忙派人到处寻找,一直找到渔船上。小姐哭别渔家父女,老渔翁让小姐把剩下的药草带着,嘱咐她如再犯病时煎着吃。小姐给老渔翁磕了三个头,回家去了。
后来小姐叫人把药草栽到花园,为了纪念渔家父女,因为只知老渔翁姓蒲,尊称蒲公,姑娘叫英子,她给这种药取名叫“蒲公英”。从此,蒲公英治乳疮就传开了。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制剂工程系
撰稿:魏童童
校对:孙凤元
编辑:孙岑崔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