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情志异常怎么治疗

这篇文章的作者:痛经医生,不太正常的痛经终结者,你可以为他点赞或者打电话给最好闺蜜举报。反正有了他也就没有痛经啥事儿了。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PID大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病,若发生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严重的PID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特点,归属于“热人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产后发热”等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机制为湿、热、毒交结,邪正相争于胞宫、胞脉,或在胞中结块,蕴积成脓。

1热毒炽盛

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后血室正开,若摄生不慎,或房事不禁,邪毒内侵,直中胞宫,客于冲任、胞宫、胞脉,化热酿毒,或蕴积成脓而发病。

2湿毒壅盛

经行产后,血室正开,若摄生不慎,或房事不禁,湿热毒邪入侵,客于冲任、胞宫、胞脉,或留滞于少腹,与气血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病。

3湿热蕴结

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血未净,若摄生不慎,或房事不禁,则湿热内侵,蕴结冲任、胞宫、胞脉,或留滞于少腹而发病。

诊断1病史

多有近期妇产科手术史;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或房事不洁史;或慢性生殖器炎症史。

2症状

下腹部或全腹部疼痛难忍,高热伴恶寒或寒战,头痛,带下量多或赤白兼杂,甚至如脓血,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3检查妇科检查

阴道可见脓臭分泌物;宫颈举痛或充血,或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子宫体可增大,压痛明显,附件区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包块;伴腹膜炎时,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盆腔脓肿形成位置较低者则后穹窿饱满,有波动感。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②血沉>20mm/h。

③宫颈管分泌物检查:可做病原体检测、培养及药敏试验。

④B超检查:可见盆腔积液或包块。

⑤后穹窿穿刺:若B超检查显示直肠子宫陷凹积液,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穿刺物涂片检査或细菌培养可明确原体。

⑥腹腔镜检查: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4诊断标准最低标准

子宫压痛或附件压痛或宫颈举痛。

附加标准

①口腔温度>38。3℃。

②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③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④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⑤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⑥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特异性诊断标准

①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

②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或卵巢肿块。

③腹腔镜发现PID征象。

鉴别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应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等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

两者均有身热、腹痛、血白细胞升高。PID痛在下腹部,病位较低,常伴月经异常、带下增多;急性阑尾炎痛多局限于右下腹,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可做腰大肌和闭孔内肌试验以资鉴别。

2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者多有停经、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尿HCG阳性,阴道后穹窿穿刺可吸出不凝血。PID下腹痛常伴发热,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或淡黄色积液,可资鉴别。

3卵巢囊肿蒂扭转

常突发下腹痛,逐渐加重,与体位改变有关,可伴有恶心呕吐。多有附件包块病史,B超、妇科检查可资鉴别。

4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常突发剧烈腹痛,与性生活等腹压增加有关,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多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史,妇科检查、B超、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根据发热特点,下腹疼痛、带下异常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舌脉综合分析。辨证以热毒、湿毒、湿热证为主。

2治疗原则

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应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行气止痛以祛邪泄实;合并癥瘕脓肿者,又当解毒消肿排脓,活血消癥散结。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分型论治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下腹胀痛或灼痛剧烈,高热,或壮热不退,恶寒或寒战,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杂下,味臭秽;口苦烦渴,精神不振,或月经量多或崩中下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滑数或洪数。

证候分析:感染热毒,直犯冲任胞宫,与气血搏结,正邪急剧交争,营卫不和,则下腹胀痛或灼痛剧烈,高热,或壮热不退,恶寒或寒战;热毒壅盛,损伤任带二脉,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杂下,味臭秽;热毒之邪迫血妄行,则月经量多或崩中下血;热毒炽盛,伤津耗液,则口苦烦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滑数或洪数,均为热毒炽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方药:五味消毒饮(方见带下过多)合大黄牡丹汤(方见癥瘕)。

带下臭秽者,加椿根皮、黄柏、茵陈清热利湿止带;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角刺、白芷消肿排脓。

湿毒壅盛证

主要证候:下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难忍,发热恶寒,或高热不退,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味臭秽;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淋沥不尽,口苦口腻,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毒之邪气客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搏,则下腹胀痛拒按,或伴腰骶部胀痛难忍;邪正交争,互有进退,则发热恶寒,或高热不退;湿毒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则色黄绿如脓,味臭秽;湿毒扰及冲任,血海不宁,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淋沥不尽;湿毒内蕴,肠道传化失司,则大便溏泄,湿毒下注膀胱,则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毒壅盛之征。

治法: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方药:银翘红酱解毒汤(《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银翘红酱解毒汤:忍冬藤、连翘、红藤、败酱草、牡丹皮、栀子、赤芍、桃仁、薏苡仁、延胡索、乳香、没药、川棟子。

银翘红酱解毒汤主治盆腔炎发热期。方以忍冬藤、连翘、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牡丹皮、栀子、赤芍、桃仁清热凉血活血;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全方共奏解毒利湿,活血止痛之功。

如高热兼恶寒者,加大青叶、柴胡解毒退热;便溏热臭者,加秦皮、黄芩、黄连清热利湿;便秘者,加大黄泄热通腑;带多色黄夹有脓血者,加贯众、马齿苋、地榆利湿解毒止血。

血瘀证

主要证候:产后抑郁寡欢,默默不语,神思恍惚,失眠多梦;或神志错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喜怒无常,哭笑不休;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面色晦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产后气血虚弱,劳倦过度,气血运行无力,血滞成瘀,或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胞宫内败血停滞,瘀血上攻,闭于心窍,神明失常,故产后抑郁寡欢,默默不语,失眠多梦,神思恍惚;败血成瘀,瘀攻于心,心神失常,故神志错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喜怒无常,哭笑不休;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面色晦暗及舌脉,均为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镇静安神。  “

方药: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加龙骨、牡蛎、酸枣仁。

癫狂梦醒汤:桃仁、赤芍、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苏子、木通、半夏、甘草。

癫狂梦醒汤主治癫狂,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者。方中重用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香附理气解郁;青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苏子行气降气;木通泻火行水,通血脉;半夏、甘草和胃调中;加龙骨、牡蛎、酸枣仁镇静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镇静安神之效。

其他疗法1中成药治疗

(1)妇乐颗粒每次12g,每日2次,开水冲服。适用于热毒炽盛证。

(2)康妇炎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湿热蕴结证、湿毒壅盛证。

(3)金刚藤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湿热蕴结证。

(4)康妇消炎栓每次1粒,每日1~2次,直肠纳人。适用于湿热蕴结证、湿毒壅盛证。

2中药保留灌肠

辨证选用中药,浓煎后保留灌肠或直肠滴注,每日1次。

3中药外敷

可选用大黄、黄芩、黄柏、泽兰叶各30g,黄连15g,冰片3g共研细末,以开水、蜂蜜调敷下腹部,每日1次。

临证要点

流产或产后、宫腔或盆腔手术操作后感染,或经期卫生不良,感染湿热毒邪,为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如感染较重,治疗不及时,或患者体质虚弱易致炎症扩散。治疗上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为辅。积极采用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选择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如盆腔脓肿已形成,可手术切除病灶并引流。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止痛为主。急性期高热阶段属实属热,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止痛为主;合并脓肿者,又当消肿排脓;热减或热退后,以清热除湿,行气活血消癥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增强疗效和缩短疗程,对防治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有积极的作用。

预后与转归

盆腔炎性疾病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彻底。若经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多可在短期内治愈。若失治、误治,病情加重,可发展为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若病情迁延,多转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包括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不孕症、异位妊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案例

赵某,女,43岁。年8月9日初诊。

左下腹疼痛、反复发作6年余。患者自年以来,左侧小腹经常疼痛,兼有黄带。前后曾有6次急性发作,每次均由胃痛开始,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吐胆汁样绿水,半小时后窜至腹部,疼痛由上向下发展,逐渐加重,小腹下坠。严重时头痛、头晕(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随后体温上升39℃左右。年8月21日因急性发作,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曾住院剖腹探查,发现卵巢脓肿,遂清除脓液。年6月6日又因急性发作而出现休克,收住院治疗。当时血压70/50mmHg,白细胞/mm3(29x10^9/L),中性粒细胞78%。体温38.9℃,诊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盆腔炎及中毒性休克。住院期间曾用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急性炎症控制后,于年6月22日出院,继续使用药物治疗。现仍有腹痛,头晕,恶心,纳差,手麻,腹部疼痛而拒按。舌质红,脉弦滑稍数。

诊断:①卵巢脓肿。②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毒热壅盛,气血凝结。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

方药: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冬瓜子30g,赤小豆15g,牡丹皮6g,赤芍6g,没药3g,延胡索9g,川楝子9g,犀黄丸9g(分冲)。

二诊:8月19日。服上方6剂后,腹痛明显减轻,恶心已止,食纳增加。但有头痛,前方加桑叶9g,菊花9g。

三诊:9月2日。腹痛已止,因吃生冷而致下痢,小腹坠痛。改方为:生白芍9g,黄芩9g,马尾连9g,甘草3g,木香4。5g,陈皮6g,车前子9g,滑石15g。

四诊:9月19日。上方服3剂后下痢已止,腹痛消失。药后,自觉症状消失,复查白细胞正常。妇科检査附件炎、卵巢脓肿已基本痊愈。

识别下方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zz/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