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镇西平流传的对联故事还如此精彩(下)
上回说到谢绪章想出了两幅对联,今天我们看看他拿到赏银了吗
张大人
接见谢绪章
次日,天蒙蒙亮,谢绪章就拿着两幅写好的对联,在西门外水码头乘船沿凯江下三台。因顺风顺水,船行得快,半日功夫就到了县衙。谢绪章拿出对联,请守门的呈送给了张大人。张之洞看后感到此人很有才气,于是亲自接见了他。一见谢绪章不仅相貌堂堂,而且还谈吐不凡。就有心带他回成都去作他的幕僚,也就是现在领导的秘书类人物。并且叫他在城里找熟人把赏银带回家去,笫二天与张大人一起赴成都就任。
谢绪章成为
张大人幕僚
谢绪章来到县城南门外码头,找到船老大将赏银及一封家书带回西平古镇的家中。信中讲了与张学政的知遇之恩,说他随张大人到成都上任去了,待安顿好后就回家接妻子到成都团聚。
谢绪章成为了张之洞的幕僚,终于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很快就受到这位晚清名臣的赏识。张之洞无论回京任职,还是赴任山西巡抚、湖广、两江总督,他都不离张大人左右。
谢绪章初到成都时,妻子还能收到丈夫寄回的银两和家书。一年半载过去了,谢绪章寄回的银两和家书越来越少了。妻子羊裔君不免生疑。为了提醒丈夫,聪明的她,用在父亲那里学到的中药知识,写了一封别开生面的信: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望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述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信中不但巧妙地嵌入了十二味中药名,而且写得情深意切,令人感动。谢绪章读后,也回了一封信给她,信中嵌入了十三味中药名,也写得一往情深:
红娘子一别,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回乡。至时有金银花相赠也。
谢绪章欲休妻
谢绪章随着官位的高升,久居他乡繁华闹市,可谓阅尽人间春色,渐渐地产生了嫌妻之意。与其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妻子,他早已忘却。妻子独守空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过着寂寞的生活。
春去秋来,一晃五六年过去,谢绪章给妻子寄出了一封信,她拆开一看,只见在一张白纸上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字后面画着几只白鹭飞入云天。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数字后面又画着两个黄鹂,站在一株翠柳的枝丫上鸣叫。又有人说谢绪章原信为一首七言诗:
一二三四五六七,吹去糟糠可见米。
七八九十百千万,西风瘦马无人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在说何方语?
一行白鹭上青天,观音场上路已矣。
聪明的妻子羊裔君读后,感到夫君这一次是真的变心了。不由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于是她独自思忖到:这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岂不是夫君对自己已经“无意”的暗示?数字从小到大和画着远飞的白鹭,这岂不是夫君对自己感情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暗示;数字从大到小和画着的两个鸣叫的黄鹂,这岂不是夫君与自己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的暗示。
当然七言诗说得就更明白了。
“吹去糟糠可见米”,就是讲自己已是糟糠之妻了;
“西风瘦马无人喜”,就是讲自己已是一个年老色衰的黄脸婆,已无人喜爱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在说何方语?”就是讲自己与夫君已经无共同语言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观音场上路已矣”,就是讲夫君回老家观音场的路已经断了。这不是已经摆明了夫君要休妻了吗?
羊裔君爱恨交加,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伤的心情,将信上的数字,联成了一首如泣如诉泪痕斑斑的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先。
六月伏天赤日炎,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还未黄,对镜梳妆我心乱。
三月桃花飘零风吹散,二月天高云淡风筝线儿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作男。
谢绪章后悔休妻
接妻到成都
谢绪章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的才华。想到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追悔莫及。于是,骑着高头大马赶回古镇西平把妻子接到成都。据说谢绪章骑马快要走到西平古镇时,天突降大雨,回家必经之路上有一条清溪河,河水暴涨,过河的桥淹没在洪浪之中。
当年的清溪河,水量丰沛清澈,游鱼皆可直视。两岸翠柳如盖,鸟飞蝉鸣,田园似画。谢绪章离乡前,经常与妻子漫步清溪河岸的林荫小路,还曾写下一诗:
数家茅舍绕清溪,微雨沾尘溅作泥。
村径纵横牛迹乱,水田平远鹭飞低。
野花依石红烂漫,翠柳夹岸绿枝齐。
画意诗情两幽绝,好山都在夕阳西。
谢绪章想到过去与妻子恩恩爱爱的情景,看到清溪河对岸来迎接自己的羊裔君的身影,望着从桥上漫过的滚滚洪水。见妻心切的他,挥鞭朝马打了一鞭,马一声长嘶,扬起前蹄踏在了石桥上,蹚着洪水慢慢地去到了对岸。从此,西平古镇街边的这条清溪河,人们渐渐的就喊成了“马蹚溪”,马蹚溪上面的这座石桥也就喊成了“谢家桥”。据老人们讲,石桥上有两个形状似马蹄的痕迹,就是谢绪章当时扬鞭打马时,马踏石桥留下的。遗憾的是后来修村道公路时,把这座古桥拆了。
西平古镇
传奇故事多
谢绪章与妻子从此恩恩爱爱,相濡以沫。这个故事对古镇西平良好家风的形成影响深远。如今,正如三台县文化界尊称为师爷,也是古镇西平人的邹开歧老先生在他的著述中说的一样,古镇西平的女人都很贤惠勤劳,在家孝敬公婆,在外和睦乡邻。古镇西平的男人都很重情守义,他们无论出多远的门,官当得多大,钱挣得好多,不顾家当陈世美喜新厌旧离婚的都很少。
古镇西平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出自编的大红对联。人们在闲遐品茶、朋友相聚饮酒时,都喜欢对子。这一习俗,据说就是从谢绪章对对子得赏银做大官后逐年形成的。但至今有一绝联,几十年都无人对出下联。
相传解放时,西平古镇观音寺有一个姓黄的和尚,看到社会已彻底变革,于是有了返俗的想法。黄和尚还俗后,与住在镇上广东馆的一个漂亮寡妇结婚成亲。在婚宴上,一谢氏后人,看到社会变革后和尚也成亲了,于是想到《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他将前一句稍加改动后变为:“黄和尚有成亲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以此为上联,正应了此情此景。可是直到宴席结束,他都未想出下联。于是,学张大人把上联写出,在宾客中征求下联。可六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却始终无人对出下联。
最美古镇西平流传的对联故事还没有收尾,还等待着各位看官为其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仲夏的夜色却渐渐地浓了起来。听了岳父讲的西平古镇这些乡土轶闻趣事,大家很是开心。为陪岳父度过这一快乐的生日,我也由衷地高兴。想到与岳父同游东岳庙的情景,想到这也算是尽了孝道,在往回走的路上,灵感顿至,填词《离亭燕·游东岳庙感怀》以寄我情。
秋来云淡天高,拜谒东岳大庙。
阿弥陀佛口中念,三呼九叩祈祷。
情系众亲安,胸怀孝善不老。
做人但求公道,莫为斗米折腰。
磊落光明心坦诚,夜半无惧鬼叫。
积德惠子孙,来世必得福报。
作者简介
曾璞,四川省三台县人,现从事卫生计生工作。绵阳市诗词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明心诗草》、《明心牧笛》、《明心琴韵》,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大奖。
有你想看的精彩最美古镇西平流传的对联故事还如此精彩(上)
原来,“威震千秋地,福及万事人”说的是它!
今日“大雪”......
顾问:邹开歧张庆周世书
主编:熊丁一
编辑:娜娜婷婷
投稿:
qq.白癜风怎么看好白殿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