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委表彰的省直机关先进党组织风采

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01/9392345.html

大铲海关党委

大铲海关是全国唯一设置在无居民海岛上的政府机关。大铲海关党委有13个基层党支部,95名党员。我们始终高举先锋、服务、廉洁、忠诚四面旗帜,努力为促进珠三角外贸稳定增长、维护珠江口经济秩序作出应有贡献。大铲海关被中宣部树立为“时代先锋”典型,被广东省确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高举先锋的旗帜,筑牢海上反走私桥头堡。大铲海关是珠江口船舶进境第一关,也是出境最后一关,是中国海关打私的主战场。面对走私分子,大铲人战风雨、斗恶浪,敢于亮剑。近5年来,查获走私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等各类案件超余宗,案值超50亿元。今年5月,党委亲自部署,海缉中队成功查处了一起船体夹藏走私案。当时,海上下着暴风雨,缉私艇迎着波涛汹涌的海浪,高速逼近走私船。同志们冒着跌落海中的生命危险,强行跳帮登船,成功控制了走私分子。随后,又冒着大雨穿梭在堆满集装箱的甲板,钻进空气稀薄的船舱,反复检查却一无所获。最后,共产党员翟进、何园成等同志硬是挤进集装箱与船舷狭小的缝隙里,用双手不断敲击,终于找到了走私分子自认为天衣无缝的伪装门,查获了案值超万元的走私高档红酒、电子产品。令人震惊的是,还截获了大批国家禁止进口的余件危险物品,包括气枪、十字弩、军用枪刺、斧头、管制刀具等。这一胜仗,我们大铲海关的共产党员,用勇往直前的实际行动守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高举服务的旗帜,助推区域经济大发展。大铲海关承担着66个口岸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的监管重任,一年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年监管量约10万艘次,占全国总量的80%,被称为“永不落闸的关口”。面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我们提出向科技要效率!党员先锋岗的同志组成攻关小组,没日没夜的干,闯过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率先上线“小船快通系统”,推动海上物流大提速。以前,商船要停靠大铲锚地接受人工检查,系统上线后,98%的船舶不再需要停航,只需提前电子申报。每次通关节约4-6小时。目前,这项改革为企业节约费用7亿元,新增效益超20亿元。我们还发挥区位优势,与香港海关开展了“粤港海关内河船舶数据互换”,积极促成国家“西气东输”香港项目落户大铲。近年来,大铲海关的共产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有力推动了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经贸发展。

高举廉洁的旗帜,保持拒腐防蚀的优良传统。大铲海关距离香港仅6海里,与深圳前海一水相隔,被走私分子称为“海上走私黄金水道”。然而,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诱惑有多大,大铲人始终坚持清正廉洁、拒腐防蚀这个优良传统。多年来我们没有发生过一起关警员违纪违法事件。近3年,我们拒贿29人次,累计金额40多万元。党员谢添面对走私分子塞来的1万元红包时断然拒绝,他说:“工资不高,但骨气高!”“个个都好,一个都不倒。”这些朴实的话语,就是我们大铲共产党人共同的追求,共同的骄傲。

高举忠诚的旗帜,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大铲岛气候湿热、蛇虫出没、资源匮乏,一上岛就无法照顾家庭。党员同志们把事业扛在肩上,把家人装在心底,践行着对党的忠诚誓言。共产党员钟锦佳,由部队舰长转业海关后,一直担任船管组长。他扎根海岛,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每一艘海关缉私艇。他常说,爱护舰艇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次台风来临,他总是忙前忙后,把一艘艘缉私艇拖上岸避风。有一次,超强台风袭击海岛,他指挥人员连夜把船艇安全转移,可是他却因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岗位上,再没有醒来,那年他才47岁。在大铲,有一面关史墙,镌刻着所有在这里工作过的党员和同志的名字,它传承着“勇于坚守、勇于战斗、勇于奉献、勇于争先”的精神血脉,锻造着矢志不渝的大铲气质,激励着党旗下的大铲海关人不负使命,续写忠诚!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园区处党支部

省经信委工业园区处党支部共有6名党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近年来,支部认真履行推动“双转移”和粤东西北园区扩能增效职责,践行“三严三实”,坚持“两学一做”,积极打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赢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攻坚战奉献了我们共产党员的青春和智慧。

脚踏实地调研,当好园区发展的“智囊团”。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提升为全省重要战略,以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等“三大抓手”,助推我省区域协调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处支部的每位党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把园区的情况真正摸清摸透,我们每年约有1/3的时间深入园区和企业,多渠道、全方位实地调研。去年半年时间,我们行程1万多公里,走遍了粤东西北偏远地区80多个园区和数千家企业。为了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我们又到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密集调研,走访了多家行业协会、多家企业,推动了15家行业协会94家企业与园区接洽组团式转移。

做这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支部每位党员都无怨无悔。我们的孩子都小,很多不到10岁,正是渴望父母陪伴的时候。共产党员张会洋,曾经连续11天奔波在8个不同地市的园区,得知孩子持续高烧住院的消息,医院看了一眼正在打吊针的孩子就又出发了,事后他儿子责备说,“爸爸,我不想你,你总是不在家,我习惯了。”共产党员黄鹏的女儿曾说:“爸爸,我特别希望你生病,你病了我才能天天见到你。”孩子的话,令人心酸内疚。可正是这些日夜兼程的付出,我们用脚板丈量出了每个产业园区的详实数据,我们用汗水和智慧描绘出了产业园区发展的蓝图,为制定全省园区发展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创新,当好园区发展的“加速器”。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涉及园区项目的数据虽然公开,但又彼此孤立,传统园区数据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支部通过一次次的研究,形成想法,建立模型,失败了再推倒重来,经过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最终构建起园区大数据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对所搜集数据的结构化分析和量化管理。去年底,我们推广园区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时,就是通过大数据体系,研究发改部门的项目备案信息,了解项目厂房面积,筛选出适合铺设太阳能发电板的厂房屋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江门、河源等地市园区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园区的同志都说:“园区处对我们园区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还清楚。你们的大数据体系,成了我们园区发展的‘最强大脑’。”

全心全意服务,当好园区发展的“娘家人”。我们直接面对园区一线人员,实行全天候点对点服务,任何园区工作人员有疑问,都可以随时找到我们咨询;任何园区工作人员有困难,都可以随时找到我们帮助协调。园区的同志都把我们看成是“娘家人”。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指导园区协会创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zz/10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