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10g1.营卫,2.发汗止汗,3.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10-15g;10g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3-5g;10g(先煎20分)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5-8g(后下);10-15g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6g;10-15g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15g;10g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10-15g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白朮泽泻10g:20g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生、煅各30g:30-60g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10g;10-15g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10g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10-15g;10g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10-15g;15g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3-10g;10-15g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生用10-15g;8-10g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10-15g;10g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人参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10g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10-15g;10g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锁阳忍冬藤10g;10-15g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15g;30g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6g;10-15g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鳖甲先煎15g;10g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10-15g;8-12g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

无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阿胶石膏10-15g;15-20g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各10~15g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5~10g;10~15g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有温阳补中之效。

5~10g;10~30g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二)寒热相反药对

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6:1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10g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5g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8-10g;10g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三)升降相反药对

1:10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8-10g;10g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外感5-10g、内伤2-5g;10g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白蒺藜骨碎补10g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

3-6g;6-10g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10g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10g;10-15g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10g;生牡蛎30g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3-4.5g;9-12g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喘哮病。

(四)润燥相反药对

10g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10g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15g;10g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

10-15g;5g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五)散敛相反药对

2-4.5g;5g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3-5g;5-8g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六)其它相反药对

5-10g;3-5g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30g少则效差;3-5g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10g;15g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5-10g;10g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1-3g;5-10g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10g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3-6g;5-8g治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p/6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