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女,63岁,年11月26日初诊,2天前在家抱孩子用力之后,出现后背疼痛不适,仔细询问病情之后得知:胃腹胀30年,双手晨僵伴耳鸣10余年,右上腹(胆区)按压痛5年,平常上楼的时候膝盖疼痛不适,腹部鼓胀,整个腹部都有压痛,大便干结,日1次,双目视物昏花,常吐大口的粘稠痰,刷牙的时候牙刷上面全是粘条,纳眠差,时有心慌,小便调,出汗可,口中黏,怕冷。既往高血脂、心脏早搏病史。面色淡黄,面部八字纹明显,舌苔黄腻,舌质红,舌边有齿痕,舌底脉络迂曲明显,双脉弦滑。
中医诊断:腹疼;胃胀;耳鸣;痹证;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慢行糜烂性胃炎;神经性耳鸣;膝关节炎
辨证:痰瘀阻络化热腑滞。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散热通腑。
处方:
1、针刺手针艮位(见下图),留针半小时。
2、芦根30g生薏苡仁45g冬瓜子30g桃仁20g陈皮15g茯苓15g清半夏12g厚朴30g炒莱菔子30g炒苏子15g忍冬藤30g石菖蒲15g三棱10g莪术10g伸筋草30g木瓜30g栀子10g豆豉30g7剂,日1剂,水煎服。
3、花椒一小撮红辣椒一把生姜5片,水煮泡手脚。
二诊:年12月2日复诊述:上次针刺后回家未再背痛,胃胀好转,咔粘稠痰显著减少,晨僵未再出现。守上方加白术12g继服7剂。
三诊:年12月12日复诊,服上药之后胃腹胀消失,粘稠痰也几乎没有了,耳鸣减轻,眼睛看东西不昏花了。辨治同前。处方:生薏苡仁30g冬瓜子30g桃仁20g红花10g白术30g陈皮15g茯苓30g清半夏15g神曲30g厚朴30g炒莱菔子30g炒苏子15g忍冬藤30g石菖蒲15g香附15g三棱10g莪术10g伸筋草30g木瓜30g焦栀子10g豆豉30g怀牛膝30g
5剂,上药共为细末,30g,装茶包,日3次,代茶饮。
按语:案中张女士以后背疼痛为主诉来诊,用手针针刺"艮位"起到止痛缓解急性问题的作用,其主要问题是常年的胃腹胀痛,根源是胃肠中痰湿阻滞,人体的升降功能受困,胆区按压痛,大便不畅都是通降功能受阻的表现,痰湿日久影响血分,血瘀入络化热表现为耳鸣。面部八字纹明显提示脾虚,人体气机升的力量差。故在治疗的时候着重清理胃肠的积滞,以涤浊汤合二陈汤加减,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以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以理血分,加忍冬藤、石菖蒲清理络分的阻滞,伸筋草、木瓜舒筋活络助助通畅,栀子、豆豉散身体的郁热。整体论治,效果显著,三诊的时候使用粉剂,把药物装在茶包里煮5分钟当茶喝,巩固治疗,节省药物成本。
黄琳:执业中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专研中医经典。擅于运用中医“象思维”,医者和来诊者的感受相结合,综合望闻问切及多种中医特色诊断方法(耳诊、眼诊、手掌诊、指甲诊、腹诊、脐诊等),客观辨证、辨体质,崇尚简便验廉。擅长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治疗外感和中风、高血压、头痛、眩晕、咳喘、胃肠病症等内科杂症及妇儿常见病症,提倡中医生活化,用心做中医体检和健康管理,普及常见问题防治方法、让更多人少生病、不生病!
坐诊时间:每周一到周五全天
坐诊地点:东济堂中医馆(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南路与兴荣街交口往南米路西)
预约-
(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