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未来

一周前的一个清晨,在地铁上看到了大连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轻生的消息。新闻甫一出来,舆论场上是铺天盖地的共情和惋惜。而到了我这个资深拖拖子终于开始写推送的现在,热度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为什么我事发当天没有紧跟热度发文呢?

因为我那天晚上回到家纠结了一下,还是打开了正追得开心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他的遗书里有这样一段——

“不断地,不断地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

看到的瞬间,我简直感同身受。

大概是刚读研究生的那年暑假吧。

导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测量十几个样品的变温光谱。

变温光谱是低温-常温-高温光谱的统称,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谱以研究其性质。

往光谱仪里灌液氮可以逐渐将温度降至零下℃。

而高温是靠加热器一点点加热升温达到的。降温和升温的过程各需要3、4个小时,也就是说,最顺利的情况下,每测一个样品的变温光谱,就需要一整天。

然而怎么可能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呢?

导师给我样品时,反复强调了它们的珍稀度:是北大化院X老师课题组花了一年多才长出来的晶体,总共就这么一小管,要省着点用……

那阵我刚入门,操作经验不多,处于边摸索边实践的阶段。一开始把这无比珍贵举世无双的样品研磨到聚乙烯片上时,控制不好量,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测得的信号要么超量程变成折线,要么就低到看不见。

而要求测得的吸光度得控制在0.8~1.2之间,这样的信噪比才能让导师满意。

不一会儿那可怜兮兮的一点点样品就被我糟蹋得差不多了,我取出最后最后的几颗样品,充满敬意地把它们放进了小研钵里,脑海中一直回荡一年前带我做过实验的W师兄指导的各个要点。

我小心翼翼地把样品夹放进了光谱仪里,然后抽真空→测量光谱。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我双手合十,虔诚得差点就要给实验仪器跪下磕头了。

为了保护仪器,我做实验的这个小屋子并没有装空调。

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液氮伤着,我还穿着长袖长裤。

大热天的,测温仪上一栏显示了样品所在位置的温度,是我尽力为它维持的怡人的所谓“室温”——25℃,而另一栏则显示了目前真实的室温——39℃。

程序跑完了,页面上很快跳出了结果——参差不齐,差强人意。最后一点珍贵的样品也被我浪费了。

那是我二十来年的人生中第一次知道“绝望”俩字怎么写,屋内的温度又升高了,在那个40℃高温的夏日午后,满头大汗的我崩溃地趴在了电脑前。

还好真空泵的声音足够吵,我的哭声不会被外面的人听到。

果然最后还是得靠经验丰富的我导,接到我求助来到实验室后,她从我之前制的废片上刮下来一些些样品粉末,继续投入使用。

刚开始做实验的年轻人,感慨总是非常多。

这句话现在让我来说,大概得改成“道路是曲折的,经验不一定是宝贵的。”

某个周六上午开完组会,(没错,读研这几年我从未有过完整的周末),我和师姐着手准备下周要用的实验材料。

不用干活的周六中午就是最好的时光

那天下午和女神约好了在中关村看电影,我午饭都没敢吃,一直准备到电影开场前的最后一刻。

我至今没想明白从北大东门到中关村那点距离我为什么非得坐一站地铁,地铁进站安检出站的路程走下来还不如骑车过去快。

而当我飞奔下站台楼梯时,竟被自己绊了一跤,摔下了好几层台阶。膝盖上的淤青很久都没消下去。

我研一二这两年花了很多的时间读文献,做前期调研,为了在研二下学期时,实验室束流出光期间做些应用实验,攒攒数据发篇文章,达到毕业的标准。

所以在研二的某次组会上,当我知道加速器出了故障,我盼了很久的出光可能直到我毕业都不会实现的时候,真的有种被生活欺骗了的感觉。

自己刚刚过去的这两年,好像突然之间就被审判,然后打上了“毫无意义”的标签。

不幸的人生中最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

脾气超好,也很有耐心,想办法帮我克服眼前棘手的难题,联系到了一家位于外地的研究院,和我们组有类似的实验条件。对方也很欢迎我们过去合作。

不为了实验熬几次大夜都不配说自己是物理学院的学生好吧。

这次通宵是为了镀几片真空薄膜——

虽然把薄膜装进真空容器,再用干燥剂封好,带到实验基地后才发现光源调不好。

徒劳无功无功而返,这也是研究生涯的家常便饭。

好在另一次去实验基地,总算赶上了稳定的光源。

快毕业的那年春天,我很喜欢听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幸运是努力到拼,奇迹是坚持到底。”

每次听到无畏的少年唱着这句,我总有种心虚的感觉。好像自己没有拼尽全力做到最好,就是一种罪过。

怕,但更怕这种毒鸡汤

那年新年前夜,有位同学在宿舍轻生了

或许很多人都体会过,临近毕业,实验没出结果,工作也没有着落,那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可当自己好不容易毕业,走入社会,回想起那几年,在学校外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院,在一个冬冷夏热的小屋里做着科研,一整天都不会跟人说一句话,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却甚至有点怀念。

在某个当时觉得很辛苦,如今却会怀念的深夜,我曾听到过一首歌——中岛美嘉的《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就因为看着海鸥在码头上悲鸣

随波逐流浮沉的海鸟啊

也将我的过去啄食展翅飞去吧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因为生日那天杏花绽放

在那筛落阳光的树荫下小睡

大概就会像未能转生的虫就此适应於土里长眠了吧

薄荷糖渔港的灯塔

生锈的拱桥被丢弃的自行车

杵立在木造车站的暖炉前

心却哪儿都不能就此启程

今日和昨日相同

想要更好的明天今天就须有所行动

我知道我都知道但是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因为心早就被掏空

心不能被填满的哭泣着

因为我仍渴望着什麼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因为那松开的鞋带

我无法好好将它系紧

如同不懂得系紧某人一般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因为少年凝视着我

跪着在床上谢罪吧

向过去的我说声抱歉

电脑透出淡淡的光

楼上房间传来的动静

门口对讲机的声音

困在鸟笼中的少年捂住耳朵

与无形的敌人战斗着

他是三坪房间里的唐吉诃德

最后的结局却是丑陋不堪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因为有人说我是冷漠的人

想要被爱的哭泣着

是因为终於尝到人间温暖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你美丽的笑着

满脑子想着自我了结

终究因为活着这事太过於刻骨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我还没有遇见你

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我稍稍喜欢上这个世界了

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我开始稍稍期待着这个世界

发行这首歌时,演唱者正经受着无声世界的折磨,她在舞台上力不从心、拼命用高跟鞋打着拍子。

每一句“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后,都娓娓道来了现世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那是往生之人再也体会不到的美好。

据说这首歌曾治愈了无数人,把日本的自杀率降至最低。

如果那个深夜,他也听到这首歌就好了。

箜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yl/10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