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痈门七则辨证录

(一)背痈门(七则)《辨证录》

人有背心间先发红瘰,后渐渐红肿,此发背之兆也,最为可畏。

古人云:

外大如豆,内大如拳;

外大如拳,内大如盘。

言其外小而内实大也。

然而痈疽等毒,必须辨其阴阳:

有先阴而变阳者,有先阳而变阴者;

有前后俱阳者,有前后俱阴者。

阳症虽重而实轻,阴症虽轻而实重;

先阴而变阳者生,先阳而变阴者死。

病症既殊,将何以辨之?

阳症之形,必高突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

阳症之色纯红,阴症之色带黑;

阳症之初起必痛,阴症之初起必痒;

阳症之溃烂,必多其脓;阴症之溃烂,必多其血;

阳症之收口,身必轻爽;阴症之收口,身必沉重。

至于变阴变阳,亦以此消息断断不差也。

倘见红肿而高突,乃阳症之痈也。

乘其肉肿初发,毒犹未化,急以散毒之药治之,可随手愈也。

发背而至横决者,皆因循失治,以致破败而不可救,阳变阴者多矣。

救痈如救火,宜一时扑灭,切勿见为阳症无妨,而轻缓治之也。

方用急消汤:忍冬藤(二两)茜草(三钱)紫花地丁(一两)甘菊花(三钱)贝母(二钱)黄柏(一钱)天花粉(三钱)桔梗(三钱)生甘草(三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不必四剂也。此方消阳毒之初起极神。既无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

世人不知治法,谓阳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狼之药,虽毒幸消散,而真气耗损于无形,往往变成别病,乃医者成之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dongtenga.com/rttp/7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